为“一带一路”战略在海內外实施献计献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经济文化发展国 际学术研討会纪实
徐忠友 |
|
精心谋划“一带一路”国际研討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近年来“软实力”一词可以说风靡国际关係领域。“软实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20多年来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係的看法。特別是在和平时期使人们从原本关心的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和中华民族伟大復兴中国梦的实现。
浙江中华文化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学习中华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实践中华文化、推广中华文化成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先后举行了首届和合文化论坛,並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中华文化培训班、中华文化国际研討会,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领导的好评。
自2013年 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到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华文化学院的领导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的清晰和深入,他们与有关学者和华侨们通过交流、研究,瞭解到一些学者和华侨在“一带一路”从战略到愿景发展有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成果,便精心谋划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经济文化发展国际学术研討会,指导和鼓励广大华侨华人作为中外合作的助推者和中外和平交流的使者,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好“润滑剂”、“减压阀”、“黏合剂”的作用,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为促使中国与沿线国家 更好的结合与互动,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更好的落地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带一路”国际研討会成功举行
2015年11月9日,由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主办,中共丽水市委统战部、中共青田县委、青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经济文化发展国际学术研討会在青田召开。联合国原副秘书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沙祖康,中国侨联副主席、寧夏侨联主席朱奕龙,中国侨联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侨联主席吴晶,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浙江省社院党组书记、中华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蒋学基,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陈迈,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隗斌贤、张建明,青田县委书记徐光文等致辞或出席会议。浙江省台办、浙江省外侨办、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侨联、浙江省台联、浙江省和统会、丽水市委市政府以及青田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海內外从事“一带一路”战略、中华文化传播、华侨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世界各地400多位华侨华人代表以及港澳臺地区的代表人士参加了大会。
为全面瞭解和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落实和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本次大会特別邀请到联合国原副秘书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沙祖康和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作主旨报告。沙祖康以“中国外交与‘一带一路’战略”为题,运用自己丰富的外交经验,通过深入浅出的演讲让大家体悟到外交的过程是包括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综合较量,详尽阐述了国家政策制定的综合考量,让大家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讲到中国现今处於“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但同时也面临著多方面的压力、挑战甚至威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正是基於对当前形势的正確判断提出的,利用好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以负责任的大国打造一个“共建、共用、共贏”的合作大平臺。
乔卫在题为《华侨华人可与中国、住在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三方共贏》的主旨报告中结合华侨华人自身特点,著重讲述了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能够发挥的独特作用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沿线国家华侨华人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他指出华侨华人熟悉驻在国的人文风情、法律制度等具体情况,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推动者和先行官的作用,筑牢与沿线国家民心互通的社会根基。他希望广大的华侨华人在秉承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精神下,为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成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天下午,由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建钢教授主持研討阶段,参会专家学者和海外中华文化青年传播大使代表纷纷对“一带一路”和华侨经济文化发展发表观点。他们从“一带一路”从战略到愿景和倡议的变化谈到我国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正如“一带一路”的建设一样,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而不是封闭自我的体系。经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自然是与会代表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目前国际国內环境都有所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顺应了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过程中,我国必须要开拓思路,提高话语权,在新的国际贸易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
专家们认为:浙江是一个侨务大省,也是经济强省,必须结合好自身的优势,对接好国家的政策,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在未来,力爭將浙江打造成大宗物资储备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產能合作的先行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先行区、示范区。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浙江作为侨务大省的优势,让广大的华侨继续为浙江的发展“带好头、领好路”,促使浙江更好、更快的走出去。发挥好文化的纽带作用,加强与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打通沿线各国之间的民心,对於“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深入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好的文化创意,加强优秀文化產品的生產和输出,推介优秀的中国文化,直面展示真实的中国。同时,尊重沿线所在国家的文化、风俗,打造文明、和谐、包容的文化交流环境,不断巩固“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佈著有超过4000多万华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將他们同祖国连接起来,分享著国家政策实施带来的实惠,同时也感受著国家崛起带来的自信与自豪,紧密凝聚起海外华人的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中国梦”凝聚最广泛的力量。
研討会上,沙祖康与蒋学基还为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中华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聘请了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李道湘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学院院长何俊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实验与案例开发中心主任王石泉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学院院长董平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教授、浙江省委党校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李涛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建钢教 授等7位专家学者为学术顾问。
本次会议上还为12位在海外从事商务贸易和传媒文化的浙籍年轻侨胞代表颁发了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海外中华文化青年传播大使的聘任书,其中包括浙江海外华人媒体联合会会长、西班牙侨声报社社长戴华东,法国华人街报中国联络部总监叶晓连,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毛峰,瑞典维京论坛主席、瑞典华人总会副主席、瑞典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刘晨,杭州桥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克罗埃西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金王来等。这是继在2014年聘任的首批12位中华文化传播青年大使后的第二批。借助中华文化学院的平臺,搭乘“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增强相互瞭解,共同打造一个文化包容互鉴和谐的新丝路。
参加本次会议的400多位华侨代表囊括 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包括了港澳臺地区以及美国和巴西等美洲国家,人数如此之多,范围如此之广,代表性如此之强,其中许多华侨代表都是驻在国的杰出侨领,如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毛峰,瑞典维京论坛主席、瑞典华人总会副主席、瑞典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刘晨等等,这种规模的会议在国內相关的会议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他们不远万里抽出时间参加本次大会,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於广大华侨的强大號召力。许多华侨都表示要充分利用大会难得的机会,认真瞭解、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优势,更好的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也瞭解到一部分的华侨已经行动起来,积极在沿线国家进行產业佈局,逐步推动落实“一带一路”的建设。
“一带一路”国际研討会成果丰硕
据记者瞭解:本次“一带一路”国际研討会共收到论文32篇,还有很多是研討时有
感即兴发表的。经过研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一、紧密联繫华侨华人的实际,全面提高对“一带一路”从战略到愿景发展方向的认识。学者和华侨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切身体会表达力对“一带一路”从战略到愿景发展的看法。他们认为这种变化体现出了“一带一路”是一个动態发展的过程,说明我国在决策的过程中,更多的从全球化、地球村背景下进行思考,兼顾到沿线国家的利益,体现出了国家政策的灵活务实,增强了我们战略的稳定性。同时,他们也对沿线国家华侨华人的作用给以了充分的关注,希望华侨华人作为中外合作的助推者和中外和平交流的使者,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好“润滑剂”、“减压阀”、“黏合剂”的作用,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为促使中国与沿线国家更好的结合与互动,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更好的落地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二、进一步树立信心,全面加强“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传播。通过研討代表们认识到:发挥好文化的纽带作用,加强与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打通沿线各国之间的民心,对於“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深入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从文化媒体人的角度谈到海外华文媒体在为“一带一路”服务、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强调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自觉发挥文化媒体的正能量,打造中外高端层面的合作交流机制;同时以优质图书为载体,正面展示真实的中国,推介中国的优秀文化,影响世界舆论尤其是美国的態度。
有学者指出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要发挥沿线国家华侨华人的优势,引导当地政府认同並使其参与进来,採用交流访问团的形式进行开展,形成良性迴圈,让学中文成为一种风尚和內在需求。另外,国內需要开发好的文化创意,加强优秀文化產品的生產和输出,因为產品本身就是文化的具体体现。还有沿线国家华侨华人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华文教育也受到与会者们的热切关注。他们讲到目前海外华人子弟的华文教育、对母国文化认同、文化之根的寻找中都面临著现实的困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从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具体落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和向心力,留住我们文化的“根”和“魂”。
其三、採取措施,全面推动“一带一路”与华侨经济的发展。经济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浙江作为一个侨务大省,大部分的浙籍华侨华人分佈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与华侨经济发展得到学者和华侨华人们的积极反响。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態,为顺应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实施的机遇,结合好浙江的实际情况,学者们对浙江的定位也提出了具体的看法:一是作为海洋强省,要发挥寧波——舟山沿海城市港口作用,打造大宗物资储备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二是利用外贸大省的优势,积极“走出去”,发挥浙商、侨商的资金、资源、管道优势,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產能合作的先行区;三是做跨境电子商务的先行区、示范区,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完善的电商產业链、140 多万家配套的电商服务企业,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產业、用跨境电商提升传统外贸。
同时,作为拥有大量本土华侨的浙江,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经济需求,还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的调整,形成外部和內在的有效协调。他们认为:一是企业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战略认识和理解;二是企业“走出去”和企业回归不是对冲的关係,而是结构性互补关係;三是加强双边贸易与多边贸易的研究,尤其是区域性贸易的研究;四是加快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推动总部经济 发展;五是华侨企业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学者还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创建“华侨银行”,更好的解决华侨资本输出输入问题。
此外,有学者还谈到“一带一路”对於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佈著有超过4000多万华侨,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將他们同祖国连接起来,分享著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同时也感受著国家崛起带来的自信与自豪,紧密凝聚起海外华人的向心力。“一带一路”共建倡议自提出以来迅速引起国內外各界热烈关注和沿线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强烈共鸣。面对战略沿线国家地区复杂的经济文化形势,实现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 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幣流通、民心相通”,中华文化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发挥是其中两个关键。
“一带一路”大会不仅受到本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浙江省內和各地市之间都得到了广泛宣传,获得了很好地宣传效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眾多的海外华文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大量报导,如西班牙的侨声报社、法国的华人街报、世界浙商网、欧联时报等等,他们的报导不仅使驻在国的广大侨民更详尽细致的瞭解了相关资讯,更使驻在国的广大居民和政府零距离的瞭解中国政府的政策,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落地生根起到了很好地宣传推动作用。
(徐忠友∕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