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2014 年水及廢水預處理國際研討會(The IWA Conference on Pretreatment of Water and Wastewater)於 5 月 18-21 日在上海同濟大學舉行。筆者與本所侯嘉洪助理教授搭 5 月 18 日下午 2:30長榮班機由松山機場直飛上海虹橋機場,由一名同濟大學研究生帶領,轉搭地鐵至預定好的同濟君禧大酒店。前往同濟大學Sino-French Center註冊後,參與大會安排 的與各國來賓共進晚餐。
5 月 19 日上午九時準時進行大會開幕式,由大會主席李鳳亭教授主持,他同時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的副院長,時常至肯亞進行落後地區之供水系統改善,他致歡迎詞歡迎大家到同濟大學參加此一研討會。開幕致詞包括同濟大學伍江副校長兼環境發展學 院之院長與 IWA 亞太區李濤主任,李濤特別說明pretreatment 研討會在希臘辦過兩次後,停頓了十多年,他已達成IWA交代的任務,恢復此一研討會,並感謝李教務鼎力相助,及水與廢水處理領域百餘名中外學者的參與。接著便為中國工程院曲久輝院士之專題演講,他的主題是 The Key Aspects for Improving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in China,他指出城市水環境污染持續加劇,以中國為例,約有87%的河川與湖泊受城市污水的污染,必須將城市水環境視為一entirety system,必須要有完善的保護策略(strategies)與方法(measures)。對湖泊而言,非點源污染是主因,巢湖有55%、太湖有70%的污染導源於化學肥料、動物廢棄等污染;砷的污染在內蒙古、新疆、吉林、寧夏等地非常嚴重;鄉村地區( rural areas)亦常有氟及飲用水安全的污染,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與財力關注;他最後指出源頭控制(sources control)、污染減量(pollution reduction)、完善的法規及尋求最佳的污染控制技術為強化水污染管理的重要項目,目前在廢污水工程上最需要解決的是硬體工程建好後的操作管理問題,加強污泥處理及回收能源作為污水廠的主要能源。
第二位主講人為Ioannis E.Alexiou博士,他是目前IWA SpecialistGroup on Pre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s 的主席,主講題目為Sustainable Industrial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 role within the evolving a Circular Economy,他指出 Eco-design 是目前與未來工業發展必須重視的課題,包括產品對區域或全球之重大影響、能資源的消耗、廢棄物減量及回收、永續及整合資源管理等。他最後提出五大策略:
1. Create tomorrow’s sustainable Industries.
2. Create strong market demand for recovered materials in a Circular Economy.
3. Modern reprocessing sector in a Circular Economy- Public / Private asset management.
4. Private sector investment in a Circular Economy –Private asset management.
5. Political (long-term) legal framework.
團體合影及茶歇後仍有三場演講,由Alexiou博士主持。美國加州大學Santa Barbara分校的Arturo A.Keller教授主講 Nnotechnology:Opportunities and Risks for Water Treatment,他指出約 60%的研究與技術為Nano Zero Valent Iron (nZVI)用於地下水處理,目前奈米科技在污染物處理發展上非常迅速,列舉了 Nano Silver,雙金屬及N摻和奈米等新環境奈米材料,應用範圍更擴大至disinfection,desalination及POPs、PCPs及農藥等污染物之處理等。山東大學的Bao-yu Gao 教授主講 Coagulation Behaviors of Nano-Al13 and Its Effect on Membrane Foulings and Mechanisms in Coagulation/ Ultrafiltration Hybrid Process,他報告了正進行的Al13之混凝特性,膠羽特徵及將 Al13 應用於混凝 / 超過濾工藝之進展,證實Al13 之混凝效果較其他含鋁混凝劑為高,且最佳的 pH 範圍較廣。李風亭教授主講Development of Coagulant Industry in China,他指出大陸由於水污染問題嚴重,影響自來水處理及供水品質,目前多數水廠仍採傳統處理流程,除傳統混凝劑外,現在每年從日本等地進口及自製約三百萬噸的無機聚合物混凝劑,包括PAC、poly ferric chloride、poly aluminum silicate sulfate,enhancedPAC (例如Al O (OH7 ,Al )等,目前對混凝劑中所含之微量污染物已加強準與檢驗。
午餐後分 A、B 兩場地同時進行論文發表,B 場地第一階段由同濟大學關小紅教授(Xia-Hong Guan)主持,筆者為第一個報告者,題目為Microwave and Alkali Pretreatment Before Sludge Aerobic Digestion,共有兩 位觀眾發問,主要仍是在如何將此高效率技術擴大及實用化;第二位則是侯嘉洪教授與學生林葉忠發表論文 Preparation of Highly Mesoporous Carbon Electrodes for Electrosorption of Ions from Aque ous Solutions,第三位是核能研究所 ( 連續安排三位臺灣來的論文!)的四位作者發表論文Adsorption of137Cs and 90 Srusing afewGranularCalcium-typeAluminosilicate,另外三篇分別是日本 Ryukoku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及哈爾濱工業大學發表的論文,主題分別為活性碳吸附、二氧化錳吸附及弱磁場強化零價鐵去除Se之技術。A 場論文發表多為歐洲學者,主題較廣,包括預處理標準、浮除法、污泥脫水、鐵及鋁氫氧化物之應用,高級氧化程序及TiO2與Ag奈米顆粒之吸附等茶歇20分鐘後仍分兩場地進行論文研討,各發表五篇論文,其中香港 Polytechnic大學Daniel C.W. Tsang 發表的利用 ZVIMediated Fenton’s 反應法去除灰水(Greywater)中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SDBS)較引人注意,經 此處理可以提高灰水之回收再利用潛能;及北京森林大學的 Pan-Yue Zhang教授發表的利用Electrodeionization 技術(即將離子交換與電透析結合者)回收廢污水中的磷,以減緩磷資源逐漸匱乏的問題。
晚上七點半大會安排搭藍黛公主號遊覽黃浦江,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著上海的象徵和縮影,黃浦江兩岸的景色更是上海市景觀的精華。此次應是筆者第三次遊覽黃浦江,前兩次感覺的相差比較大,此次與五、六年前之差別可能是多了些高樓建築,但南京東路上海灘的景色依舊。
5 月 20 日早上論文發表亦分成兩個場地,筆者主持B 場地之論文發表,第一位是從 Denmark 來的Joakim Fax?,論文為 Intelligent Carbon and Energy Utilization–Pretreatment,主要為脫硝前之 COD/TN 與COD/P 比之降低與控制;第二位是中科院的 Qing Liu,發表 Fe-Mn Binary Oxide Nanoparticles Coated Nanofibers for Effective Cadmium Removal,所製成之奈米顆粒類似風信子花的形狀,有很大的表面積,很短時間即可達吸附平衡,為克服分離困難的問題,再利用 Electrospinning技術改良之,獲致Fe-Mn@PAN nanofiber,提昇Cd去除及分離之技術;第三位是日本 KIT 的Kazuhiro Fujisaki教授,發表新的膠凝試驗機;第四位是新加坡的 Andreas Hauser,發表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embranes in thePre-treatment Process,針對原水性質的不同常需耗資的模廠試驗,因此發展可有效比較膜前預處理之方法,由於四篇論文發問及討論的時間較久了,大會決定將第五篇論文移至早上第二場次(原 A、B 場地各僅三篇論文)。
午餐後在四場各半小時的 Plenary Session,由同濟大學王洪濤教授主持,分別為澳洲 GHD 有限公司的 Mitchell Laginestra 博士引言的加蓋厭氧污水塘之預處理應用,英國 Glasgow Caledonian Unviersity 的 Jia-Qian Jiang教授引言的無機吸附劑開發,中科院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RCEES)的Dong-Sheng Wang 教授引言的 Al13 膠凝應用,以及葡萄牙生物能源部(Bioenergy Unit)的 Santino Di Berardino 博士引言的Biologic-Pretreatment ofTannery Wastewater,與會者發言踴躍,在大家掌聲中結束研討,並期待2016年的下次會議。為期兩天的會議共安排了11場特邀報告以及38場分會報告。水是生命之源,獲得乾淨無污染的飲用水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水處理程序,特別是預處理技術,已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預處理方法的使用取決於水源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以及二級、三級處理技術的具體要求。本次會議彙聚了水處理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政策制定者和供應商,對水與廢水處理領域的新興問題進行探討,分享各自工作研究經驗,對相關理論、材料及技術進行交流,為飲用水與廢水預處理技術提供創新的思路。
5 月21日上午參觀上海環保設備展及和碩在上海所設立的電鍍廠。下午則參觀同濟大學與南京大學合設的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SKL),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UNEP-Tongj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ESD),該學院設立有理事會,分由中共科學技術部萬鋼部長及聯合國施泰納副秘書長擔任名譽主席,汪光濤教授為理事會主席,培育環境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博、碩士,現進行之科研項目則包括中非合作項目、綠色經濟、崇明生態島研究、氣候變化與碳減排等研究,並開設有亞太地區、同濟—匯豐、拜耳—同濟—UNEP、中歐等研修班,舉辦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 GUPES)及里約+20 與高等教育等,甚值得台大環工所借鏡。
此次參加研討會的另一任務是宣傳12月 7-11日在臺北舉辦的〝7th International Young Water Professional Conference〞,及與 IWA-ASPIRE 理事 成員討論相關的籌備事宜。筆者與侯嘉洪助理教授分別帶了 50份第二次〝Call for Abstract〞,及投稿摘要時需要輸入之摘要格式、主題分類及個人資料表,至大會現場分發,並在20日下午與李濤、侯嘉洪、關小紅、張光明、王洪濤及劉洪波等人共同討論目前之投稿、審稿、議程安排等程序,並決定為使大陸青年學者順利來臺參會,同時將舉辦2014年海峽兩岸青年水專業研討會,並在12月 8 日增加一兩岸的交流活動會。
在上海搭乘捷運,旅客必須將行李及手提袋、背包等經 X光掃描安檢,當時筆者覺得似乎沒有必要,但5月 21日傍晚剛下飛機,就聽到臺北捷運發生不幸的砍人事件,看來,反而是我們太輕忽捷運之防恐及緊急應變了。
|
(駱尚廉/台灣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