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光復會在辛亥革命中功不可沒

金家勛

光復會成立110週年誌慶

  光復會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革命團體之一,在推翻清廷中功不可沒。孫中山先生曾對它有過很高的評價,說:“光復會有徐錫麟之殺恩銘,熊成基之襲安慶,攻上海,復浙江,下金陵,光復會的新等人,皆與有功,其功表現於天下。”
  光復會不但在聯絡會黨,喚起民眾上成績卓著,在推動華僑募集大量經費,支援國內革命上,也功不可沒。僅在支援上海一地的款項,就達百萬以上。
  又另據日本共同社表示:這是繼2013年 7月中俄海上聯合演習以來,大陸軍艦第二次穿行宗谷海峽。前年(2013) 7月,包括飛彈驅逐艦和護衛艦在內的中國大陸五艘戰艦總隊首次穿過宗谷海峽,後又穿過千島群島;過鄂霍次克海,經西太平洋返回母港;幾乎繞了日本一周,去年(2014)是日本首次確認到大陸海軍艦環繞日本列島一周巡行。
  光復會的創始人蔡元培,字鶴卿,(一字鶴廎,又字仲申,號孑民)。他的父親叫寶煜(一名光普,字耀仙),是紹興一家錢莊的經理。蔡先生23歲中舉(光緒己丑科浙江鄉試),24歲會試聯捷中了進士(光緒庚寅科),26歲補行殿試(光緒壬辰科),點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可謂少年得志。但他眼見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國家為此已陷入危亡之中,遂萌發革命之志。
  當時浙江的革命勢力,是各自秘密進行的,且互不統屬。如徐錫麟、竺紹康、王金發在紹興、嵊縣一帶活動;陶成章在金、衢、嚴、處一帶活動;敖嘉熊在嘉興一帶活動;龔寶銓在日本東京一帶活動。由於群龍無首,力量煥散,且既無嚴密組織,又無行動綱領,自然擔負不起推翻清廷的重任。於是蔡先生就在1904年冬,與留日學生,也是軍國民教育暗殺團團員龔寶銓在上海成立了光復會。蔡先生被推為會長。蔡元培與徐錫麟、陶成章本就相識,且都有反清志向,遂先後邀二人入會。
  蔡元培早年就在上海由何海樵介紹參加了同盟會,這時還是同盟會上海分部負責人。但參加光復會的會員並不都是同盟會會員,如徐錫麟就一直沒有加入同盟會。
  光復會的另一領導人陶成章,字煥卿,別號陶耳山人,又自稱會稽先生。他是會稽(今紹興)陶堰人,自幼喜讀史書,對“明末亡國之恨,韃虜仇漢之酷”深埋心中,立志中國革命。1923年12月在日本結識雲和魏蘭,聯袂歸國。在杭州結識監禁在杭州仁和縣署的“白布會”,首領濮振聲。振聲為成章出介紹函數通,名片數十紙,並說:“持予名片至新城(新登)、臨安、富陽、於潛、昌化、分水、桐廬等處,沿途均有照料”。1904年,成章歷經游歷上述各地,遍訪“白布會諸頭目”,又偕龔寶銓赴嘉興訪敖嘉熊,與謀浙江獨立軍事。這時的敖嘉熊正集議組織溫、台、處會館(名為會館,實則一純粹之革命機關也),遂聘成章為執事員。後因敖嘉熊迭遭家難,商業又復虧折,不能維持會館經費,於是成章入紹興助徐錫麟設立“大通學堂”。
成立於1905年 9月的大通學堂,陶加入後,學堂就作為光復會早期的大本營。此後就由光復會徐錫麟、陶成章為聯絡,訓練各地會黨,培養軍事幹部,成為光復會在浙江的活動中心和皖浙武裝暴動的重要據點,也是清末最早培養革命人才的軍事學校之一。
  當時清政府規定,民間不得舉辦武備學堂,所以在開辦之初,他們在取得富商許仲卿的資助後,以響應清政府發展教育,倡辦團練為名,才取得合法地位。
  學堂位於紹興城內的臥龍山北,定名為“大通師範學堂”。學生六個月畢業,畢業後即回鄉倡辦鄉團。而對學員內部章程卻規定:凡本學堂卒業者,即受本學校的辦事人之節制,本學校學生均成為光復會會友。這就保證了光復會對大通學堂、對今後將建立的武裝力量的掌控。
  大通學堂初期由徐錫麟、陶成章負責,錢葆蓀任總教習,教師多由光復會會員兼任,如秋瑾、姚勇忱、王金發等。純盡義務,不領薪俸。學生來自各地,大多是會黨頭目及骨幹,成為光復會在浙江的革命大本營和國內革命的領導中心,並以此為基地,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把勢力伸展到全省各地,為反清革命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1907年初,因徐錫麟通過捐官,去安慶任職,大通學堂就由秋瑾主持。她遵循徐、陶辦法,廣事聯絡官府與紳學各界,積極部署各地會黨,組織武裝起義。但由於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舉事失敗遇害,大通學堂於7月13日被浙江官府派兵包圍,秋瑾師生19人被捕,7月15日凌晨,秋瑾在紹興軒亭口英勇就義,學堂也遭毀。
  徐、秋之死,不但沒有撲滅反清烈火,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清浪潮,使統治者驚恐異常。連京中各軍機大臣、參議政務大臣等,都“談虎色變”,敲響了清皇朝覆滅的喪鐘。
  1908年11月19日,光復會會員熊成基繼承徐錫麟的遺志,率領馬、炮、步三營會攻省城安慶,再次點燃革命的烈火。熊成基成了革命黨人發動新軍起義的第一人,意義深遠,雖敗猶榮。
  孫中山先生說到的光復會在“復浙江”中的功績,更是有目共睹。在杭州光復前,新軍中就布滿了光復會的成員:如清軍駐杭的新軍21鎮41協(42協駐寧波)下轄的81標管帶朱瑞,就是光復會會員。另外,如憲兵營隊官王桂林、傅其永、副官童保暄、撫署衛隊司務長、81標副官俞丹屏、排長胡奠邦、第82標隊官張健、排長王子經、張鴻翔、蔣僎等。更有督練公署的王子秀、倪海薰、林競雄、葉志龍、王萼等。
  光復會會員呂公望、朱瑞等都是參與策劃杭州起義的負責人之一,杭州起義時的臨時司令官童保暄與參謀葛敬恩、黃元秀也都是光復會會員,其中葛敬恩還負責起義計劃的起草以及命令下達等工作。起義時的敢死隊員尹銳志、尹維峻、王金發等也都是光復會會員,而進攻撫署的第一顆炸彈,就是尹維峻投出的。
  至於杭州光復後,為了“奠定江南之局勢,鞏固江、浙的革命成果”而“下金陵”之役,也是由光復會唱的重頭戲。
  11月9日,浙江臨時參議會開會,作為光復會領導人之一的陶成章,首先動議組織聯軍攻打南京,遂有浙江軍政府都督下令,組成“浙軍攻寧支隊”,由光復會會員朱瑞任支隊長、呂公望任參謀長,光復會會員屈映光任上海兵站站長。光復會領導人陶成章又電告溫州、台州、處州三府的會黨首領,組成光復義勇軍,作為攻寧預備隊。據尹銳志在《銳志回憶錄》中說,在攻南京前,光復會還“先遣陳旅文武幹部黃德超、周德厚等,率便衣隊化裝僧道商民,暗攜民國旗潛入城內,聯絡駐軍。”
  不過要進攻南京,必先拿下城周圍山上的要塞炮台,如烏龍山、募府山、紫金山。在這些戰鬥中,衝鋒陷陣、冒險敢死的也大多是光復會中人(如尹維峻敢死隊)。尤其是強攻天堡城的戰鬥,光復會從仙居山區招募來的會黨青年充任的敢死隊,肉搏拚殺,格鬥十二小時,終於突破了清軍的最後防線,南京才得光復。
  至於上海的光復,光復會的功勞更大。原來光復會上海的總幹事李燮與上海同盟會負責人陳其美已經商定,於1911年10月23日分路進攻江南製造局(清政府在南方製造軍械的地方)。因為駐製造局的清軍新軍中多為湖南人,而李燮和也是湖南人。李利用同鄉關係,先已成功策反了部份新軍。起義前,出於信任,李將這一情況告訴了陳其美。誰知陳其美別有用心,滿以為時機已經成熟,製造局可以唾手而得,就不和李燮和聯繫,提前一天,冒冒失失地帶了幾十個人,闖進製造局,企圖搶奪頭功。可是他不懂聯絡暗號,因此一闖進去,就被打垮,當場被擒。李燮和聽此消息,覺得事關成敗,不能坐視不救。就急速動員全體光復會同志和一部份新軍,組成光復軍,全力以赴。光復軍一到,由於又有一部份新軍作內應,經過數小時激烈戰鬥之後,製造局官兵全部投降。在廁所傍邊一間儲藏鋼鐵的小房間裏,發現陳其美手足被帶上鐐銬,坐在一張條凳上,頭緊緊靠著板壁,一動不動。仔細一看,原來他的髮辮被從新鑿的壁孔穿出房外,縛在房樑上的鐵鉤上,自然動彈不得。同志們給他打開鐐銬,放下髮辮,才解救出來。但這時他已手足麻木得不能走動。
  後來,雖然“滬軍都督”仍由陳其美擔任,但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光復會在孫先生說的“近者攻上海”中,功莫大焉!

本文參考資料:
1.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
2.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選輯》
3.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民國時期杭州》
4.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呂公望傳》
5.由浙江政治學會等單位於2011年10月15日編印的《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6.杭州文博第十一輯《百年回眸--紀念辛亥革命周年專輯》

(金家勛/杭州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