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重陽節前夕,縣老年大學陳老師在上古詩詞時,當講到孔子思想,提到孝道問題,一位學員問到:到底什麼是我國的孝道文化?引起了一場孝道問題的議論。
孝與感恩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
孝,狹義說就是善事父母,廣義就是孔子說的“孝敬父母,忠君愛國”。感恩,狹義就是感激父母,廣義說就是感激自然,感繳社會,感激祖國,感繳所有幫過自己的人。孝與感恩是以孝敬父母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屬於魂,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屬於形。孝與感恩是思想、是態度、是文化、是行為、是素養、是文明;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美德。很難想像一個對父母親都不敬不孝的人,會對社會和周圍有恩於他的人懷有感恩之心,他會熱愛他的祖國與人們。
中國的傳統社會把孝道看作是人倫道德的根本,用它來教化百姓。經歷時代演進,中國的孝道文化逐漸在中國人心中紮下了根,成了人們判斷道德是非的主要價值尺度。在古代章回小說中常有這樣描述,那些占山為王的綠林好漢,攔路搶劫,殺人掠貨,而被劫之人,為求饒得一命,總要說“大王,放小的一命吧,小的家中上有九旬老母”這時山大王就面臨道德選擇,殺了他讓別人老人無人奉養,自己就會成為不孝之人,傳出去江湖恥笑,盜亦有道嘛,此時被打劫的人往往逃得一命。
教育是讓人從善的,中國教字就是一個“孝”字加一個“文”字,教育首要的是讓人懂得孝道。孝道最核心的內容是敬養父母。這是人的天性“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一個連父母都不敬的人,連動物都不如,還談什麼道德文章,做人原則,那都是偽君子。對同學們而言,怎樣孝敬父母是個很現實的問題。首先,不能讓父母擔心。“憂愁莫教爹娘耽”,“好勇鬥狠,以危父母,此不孝也”,現在社會上,個別人沾染黑社會習氣,講哥們義氣,好勇鬥狠,打架鬥毆,給父母帶來惡名,還是大不孝。其次,我們要學會讓父母寬心,“自古子孝父寬心”在家不僅應主動承擔家務勞動,減輕父母家
務負擔,而且應從思想上,尊重父母親意見和教導。經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告訴父母,外出或到家,向父母打招呼。背井離鄉,外出務工,父子、母女之間一年難得見上兩面,我們應學會和堅持定期以電話形式告訴父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並了解父母在異鄉的艱辛,不要給父母提出他們能力範圍的物質要求,孝敬父母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父母的期望,報答父母。今天,我們還靠父母哺養,還不能在物質上回報父母,因此,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父母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是自己子女的成長成才,因此作為子女要好好做人,好好學習來回報父母。孝道的另一個內涵是推恩及人,這是對他人而言的,孝道分養親、敬親、尊親三個層次外,還強調“推恩”。人與人相處中,應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華。既尊敬熱愛自己的父母長輩,也尊及他人的父母長輩。據了解,在學校有些同學只認識、尊敬給自己上課的教師,對不上自己課的老師是視而不見的,更別說對從事後勤服務的教職工,以及在食堂、傳達室工作的校工,態度粗暴,傲慢無禮,別忘了,在別的岡位,在遙遠的他鄉,你的父母也在從事著同樣的工作。不尊敬別人的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孝道的第三個內涵是緬懷先祖。這是對亡者而言,要了解自己家庭的發展史,始終不忘思念先祖,繼承遺志,將他們的功德修養發揚光大。
新時代需要新的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展現出的是一種大孝大敬大愛,是中國孝道的最高境界最大理想,孝道得道,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才有可能。
孝道教育,在景寧畬鄉已作為一種文化積極推行。盧鶿鄉舉辦首屆馬仙文化節,在鄉間舉行了盛大的慶典,由一批文化人編寫了《馬天仙傳奇》劇本,並組織演出,受到好評。標溪鄉東車村,在企業家徐運元的倡導下,根據本村歷史人物的實際事跡,編寫了《割股救母》的副本,在城鄉舉行了多場演出,也受到人們青睞。景南鄉(忠溪村)每年都舉辦一次仁孝節。在毛氏宗祠舉行祭禮活動,推行24孝,對於孝道教育作用極大。以上幾個鄉對舉辦的以宣傳孝道為中心民間節日,深深地教育了鄉民尊老敬老,充分體現了大孝大敬大愛,對建設和諧社會,為實現縣委、縣府提出的“三縣並舉”、“五大發展”的目標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吾想,這也是許多人的“夢”。
(毛榮耀/景寧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