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屆榮民節,10月31日,也是先總統 蔣公誕辰紀念日,從歷史傳承和典範
學習的觀點來看,緬懷蔣公德業,感念榮民為國家的無私付出,除可激發國人飲水思源
,知福不忘本精神外,更可提振國人奮勵自強意志和決心,堅定報國信念,從而開創國
家美好未來。
西元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即受帝國主義侵略,淪為「次殖民地」。在
這種大環境下,蔣公的一生從參加革命,東征、北伐、剿共、抗日、戡亂到建設臺灣,
可說完全奉獻給國家,親身見證長遠百多年之久的救國運動,又因為他承擔領導救國建
國的重大責任,復成為當代中國歷史偉人。
由於各種不同不利因素影響,蔣公領導的救國運動並未畢竟其功。但是在奮鬥過程
中,諸如掃除軍閥、統一國家、獲得從事「黃金十年,建設機會,證明中國有能力建設
為現代國家,對日抗戰光榮勝利,挽救民族命脈,贏得現代史上中國最大規模禦侮戰爭
的勝利;更因廢除不平等條約,使中國躍身為世界五強之一。蔣公奮鬥救國的具體貢獻
。這些功績,在歷史上自有重大的意義。
在紀念蔣公誕辰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對以生命報效國家的榮民前輩,表達真摯的敬
意與謝忱。這是因為,每一位榮民就像一枚堅固不鬆的螺絲釘,靠著他們心手相連,屢
屢在狂風暴雨中,幫助國家立定腳跟,屹立不搖,終而開創新局。其對國家的真情大愛
和無私付出,已使榮民的光彩深深烙印在史頁之中。
以臺灣近六十年發展,榮民們在青壯時期執干戈衛社稷,舉凡古寧頭(保衛金門)
、八二三戰役、九二台海保衛戰等,都有榮民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立下守護臺灣不可
磨滅的功勞。這種用生命為代價,勇於捍衛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的表現,實為臺灣能夠
在相對安定環境,推動建設發展的主因之一。
榮民屆齡退伍後,並未稍忘對國家盡忠的天職,始終發揮在營為良兵,在鄉為良民
的精神風範,繼續貢獻智慧能力,將對國家的愛,灌注在臺灣地區各個角落。今日許多
重大建設,包括石門水庫、曾文水庫、東西橫貫公路、台中港、蘇澳港、北迴鐵路、高
速公路等艱鉅工程,都可說是榮民用血汗打造成功的。其中,僅單以建設中港公路一項
,前後就犧牲了二百二十五位榮民的生命。對榮民這種犧牲奉獻,馬總統曾經特別推崇
說:「在臺灣各個角落,無論是孤僻的島嶼,或是偏僻的山區,都有、都可以看到榮民
留下許多令我們感動的痕跡。」
近年,雖然政府受限於財力,無法對榮民的生活照顧得盡善盡美;但是,清苦自持
,勤勞本分,樂於助人的榮民,卻都能表現深明大義與自重的生活態度,其無爭不求的
情操,對當前爭權奪利的社會,實為一股清流,足以激濁揚清,煥發善良風氣;這應該
是榮民廣受尊敬的另一原因。
在 蔣公誕辰紀念日及榮民節的時候,除了要再次呼籲國人,深刻體認 蔣公奮鬥
救國的歷史意義,以及榮民對國家的付出外,更盼望大家都能學習效法他們報效國家的
精神志節,一起為國家美好願景奉獻心力和智慧。
(孫雄飛/衢州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