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毛東武勤奮圓夢有成

徐忠友

  當今社會上有很多人夢想成為“千萬富翁”,而我卻一生夢 想成為“千萬字翁”,這也算是我個人心裏的“中國夢”,我一 直在為圓此夢而奮鬥著。

  前不久,筆者到浙西江山市採訪。剛下火車就聽一位作家朋 友介紹,這些年在江山市出現了一股“寫書出書熱”,現已出版 了 100多部書。其中浙江省作協會員毛東武是最突出的一位,他 已先後創作出版了長篇歷史小說《青天雪》,散文集《春霽賦》 《夏霪賦》《秋霈賦》等20部作品。加上他編寫的志書和以前在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的文學作品等,已達千 萬字之多。這位年已76歲的老作家,用一生的心血圓了心中的“千萬字翁”之夢,讓筆 者深為感動,於是在大年初一的下午,筆者來到江山市江濱四區的一所小樓房前,敲門 叫醒了正在午睡的毛東武先生。這是一幢4層的小樓,一層是客廳、餐廳,二層是臥室 ,毛東武先生把筆者迎進了三層的書房,只見書房三面的書架上,整齊排列著近萬冊文 學、史志等圖書。筆者稍一打量,發現書櫃中還放有全國首屆“書香之家”獎牌、浙江 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方志成果一等獎證書、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的“學習型家 庭”等榮譽牌匾和衢州市政府授予的“衢州市文學藝術之家”的獎盃。筆者說明造訪來 意後,毛東武先生便詳細介紹了他的“圓夢”之路。

酷愛讀書寫作的農家子弟

  1937年3月15日,毛東武出生在江山縣(現為市)賀村鎮(原屬敖坪鄉)阪頭村一個 手工業家庭裏。他的父親雖是個做圓木的師傅,但生意不太好,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 母親是個普通農村婦女,平時在家幹農活、做家務,也只能收穫點農副產品,日子過得 十分貧寒。所以毛東武五六歲時,就開始放牛拾糞。幾年後,他才有機會背起書包進入 鄰近的湖前小學讀書。飽受冬天嚴寒的人倍覺陽光的溫暖,他萬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 機會,如饑似渴地汲取文化知識營養,其學習成績名列全校第一;而且作文寫得很好, 經常讓老師在班上當範文讀。

  當毛東武小學畢業後,很想升入中學讀書。但由於父母生了六個孩子,要種五六畝 田,家裏經濟負擔很重,便讓他這位15歲的長子在家種田。幸好學校的班主任聽說後覺 得這麼好的學生輟學太可惜了,便上門做他父母的動員工作,讓他能去參加升學考試。 父母勉強同意後,他便於1951年12月,考上了江山初級師範(相當於初中)學校,但學 費還是不能解決,還好有位熱心的鄰居借了他一籮筐稻穀當學費,才讓他如願上學,但 還因缺生活費差點再度輟學。由於他在校學習認真,成績優秀,當學校瞭解到他家中的 困難後,破例每月補助他伙食費和四元零用錢。生活穩定後,他就轉入了正常學習,在 這期間他閱讀了《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母親》《我的大學》等中外文學名 著,並漸漸愛上了文學,課餘時間寫了些文學習作,在學校黑板報上刊登。其中他記憶 較深的就是寫了首小詩《家鄉的那座橋》,讚美那種讓人從背上走過、讓車從身上駛過 ,任勞任怨、默默堅守崗位的無私奉獻精神。

  1954年毛東武從江山初級師範學校畢業後,於1955年分配到江山壇石區第一中心學 校當老師。工作一年後,中央發出了向科學文化進軍的號召,18歲的他又參加了衢州師 範(相當於中專)學校的考試,結果在100多人中,只有他和另外一名考生被錄取。入學 後,他就擔任了班長和學生會部長。與讀小學、初師時一樣,他在課外時間酷愛閱讀中 外文學作品,從這時開始,他不僅寫文學作品在校報校刊上發表,而且還積極參加一些 校外報刊的徵文,並多次榮獲徵文一等獎。

  經過3年學習後,毛東武以優異的成績分配到江山第一中學(現江二中),擔任團委 書記和班主任。他在工作之餘仍不忘看書學習,兩年後又參加了金華師範學院的函授, 又經過三年苦讀,他又拿到了大專文憑。更重要的是他較系統地學習中國文學系的課程 ,使文學欣賞能力和文學創作理論水準有了顯著提高。1969年,他被調到浙西歷史文化 名鎮廿八都中小學擔任校長。走上了三尺講臺後,面對日新月異的城市,生機勃勃的農 村,書聲朗朗的校園,機器轟鳴的工廠,他一邊工作,一邊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 並在《浙江日報》《金華大眾》等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用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形 式,熱情謳歌党和祖國,讚美人民群眾的美好新生活。

深入基層成為作家和方志名家

  1969年,毛東武經考試後擇優錄取,被調到江山縣委宣傳部擔任理論幹事。不久, 他就被派往農村做宣傳工作。在當時被稱為“中國哲學村”新塘邊公社勤儉大隊,毛東 武一呆就是近10年時間。他深入基層,作風樸實,經常到田間地頭,與農民同吃同住同 勞動。在完成宣傳工作後,他在夜深人靜時,在昏暗的燈光下,拿出紙和筆,把農民們 生活中的故事、勞動的情景,把群眾生動的語言記下來,經過構思和提煉,寫成小說、 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小故事等充滿泥土味的文學作品,投到《人民日報》《光明日 報》《解放日報》《浙江日報》《金華大眾》等報刊社的編輯部。由於這些作品“接地 氣”,讓報刊的編輯們很感興趣,經常放在重要版面和欄目中發表,有時還被《人民日 報》整版刊出,這對於一個基層的作者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毛東武就像農民種地一 樣,在文學的田野裏不斷辛勤耕耘,每年都能收穫豐碩的果實,他將所發表的作品剪貼 起來,裝訂成16本厚厚的剪報本,漸漸地他也成為遠近有名的“筆桿子”。

  由於文學創作水準的提高,也為後來毛東武修志工作起到促進作用。1982年7月,《 江山縣》志辦公室成立,他被任命為《江山縣誌》辦公室副主任、《江山縣誌》副主編 等職。為了把《江山市志》(因江山撤縣建市,所以《江山縣誌》改成了《江山市志》) 編纂成志書中的精品,他和《江山市志》編輯部的同事們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了進 去。他嚴謹細緻,認真做好修編志書的每一個細小環節,詳盡地收集資料,審慎地加以 選用。在志書中如實記述了江山人民樸實剛強、吃苦耐勞、勤于創業、不懼艱險、注重 鄉情、危難相助的民性民風,特別是客觀記述了民國時期的一些人物,在臺灣都引起廣 泛反響,也受到方志界的好評。《江山市志》也因此在全國市志評比中獲得了二等獎。

  1990年,《江山市志》出版後,毛東武又調到《衢州市志》辦公室,擔任《衢州市 志》副主編,又開始了《衢州市志》的編纂工作,他和同事們繼續奮鬥了好幾年,最終 完成了《衢州市志》的編纂任務。

  熟悉毛東武的人都說:“他就像一隻辛勤的蜜蜂那樣,幾十年如一日,辛勤采花釀 蜜。”他先後主編參編《衢州市志》《江山市志》《衢州工商志》等各種志書12部,累 計字數逾600多萬字,並分別撰寫《方志編纂學》《方志語言學》專著2部。也使他從一 位志書的門外漢變成為國內一名方志名家,並被評為副研究員職稱。其中由於他對文學 的長期愛好和對語言的認真研究,為他撰寫填補中國方志學界空白的權威專《方志語言 學》,起到重要作用,這部書出版後在全國方志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前幾年已經再版。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第一部公開出版村志——江山《白沙村志》的出版,與毛東 武有著很密切的聯繫。白沙村是江山廿七都一個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老山村,因修建白 水坑水庫的需要,2002年 1月整體搬遷至鳳林鎮崗地盛山。村民們憑藉著自己的勤勞智 慧,在一片荒野崗地上建立起一座嶄新的、現代化白沙村,實現了由傳統農民向城鎮居 民的飛躍,成為遠近聞名的省小康文明村。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視 察白沙村,在村老會計毛兆豐家裏,看到了1991出版的《白沙村志》很感興趣。他邊看 邊與村志作者毛兆豐親切交談,“怎麼想起撰寫白沙村志的?”毛兆豐回答說:“是縣 誌辦負責人毛東武鼓勵我撰寫並由他主編《白沙村志》的,這部村志歷時十年,我雖不 知花了多少心血,但若沒有他,哪有這冊《白沙村志》的出版問世。”交談後,習書記 微笑著說:“你們白沙村人做得不錯嘛,你還要努力啊,把這些大變化寫進新村志裏去 。”

  為了不辜負習書記期望,年逾七旬的毛東武再一次扛起主編的擔子,走村入戶,虛 心向農民請教,夜以繼日筆耕不輟。2012年由他再度主編的90多萬字新版《白沙村志》 終於付印。新版《白沙村志》不僅在文字量上較前一部增加了近80萬字,且採用天人、 產業、政情、世系、文韻五環體結構,全面系統地記述了白沙村自然環境、經濟建設、 政治變革、家庭世系、教育文化等多個方面的情況,記錄了白沙村自明洪武年間建村以 來數百年的巨大變化,成為白沙村村史研究的寶貴資料。最近,《白沙村志》又受到中 央領導的好評,並將在中國方志出版社再版並向全國推廣。

  在採訪中毛東武對筆者說:“文學創作和方志編纂看起來是不同的,但兩者是相關 學科,可以相互促進,從某個方面來講也是相通的。”由於毛東武經常出入白沙村採訪 和寫志,對該村的人文地理都很熟悉,對該村的一草一木、老人小孩頗有感情,《白沙 村志》出版後,他又指導並與白沙村的村民們一起編著了一本散文集《可愛的白沙》, 2011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這也成了他意外的收穫,並受到浙江省作協領導的 好評和《浙江作家》雜誌的介紹。

退而不休終成“千萬字翁”

  在江山市和衢州市方志辦工作期間,儘 管工作繁,但酷愛文學的毛東武仍利用業餘 時間堅持文學創作,並在1993年由團結出版 社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春霽賦》。

  1995年退休後,毛東武把全部的精力集 中到文學創作上來。喜歡雪的他給自己取了 個筆名叫“冬舞”,這既是他名字的諧音, 又呈現了冬天裏雪花飛舞的意境,同時寓意 在人生走向最後一個季節時,他要放開手腳,用盡全力在文學的園地裏狂舞一陣。果然 在1998年,他就完成了多年來堅持在寫的散文集《秋霈賦》,由黃山出版社出版。該書 分為秋雨丹楓、京洋浪沫、名傳典林、昔年星辰、斷路殘葉五輯,分別輯錄江山故土風 物、個人旅蹤、民間典故和傳說的個人記憶,以及對歷史人物的再?述等內容,文筆優 美,而且具有歷史的厚重感,讀後令人深思。

  在此後的多年間,毛東武又沉寂在文學園地中默默耕耘,到2005年又推出兩部力作 :一部是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110 萬字的明代長篇歷史小說《青天雪》上下卷。在 這部被評論家稱為比《紅樓夢》還要長的長小說裏,毛東武成功描繪了明代嘉靖年間刑 部尚書毛愷一身正氣、剛正凜然的傳奇人生。這位嘉靖年間的江山人為官清廉、以民為 本、懲惡揚善,至今仍深得百姓愛戴,但在正史文獻中並沒有留下多少筆墨。在創作這 部巨著時,毛東武決定全面還原毛愷的人生軌跡和豐富形象。他先到江山市檔案館、圖 書館查閱了江山史書中的毛愷相關資料,並抄錄毛氏家譜重要章節,然後多次到毛愷的 故鄉石門鎮訪問,駐足在學堂仙居寺前。他還不辭辛勞,輾轉循著毛愷一生為官的足跡 ,專程去了他就職過蕪湖、南京、桂林等地,與當地檔案館工作人員聯繫,查閱相關材 料,進一步收錄與權威詳細的史情。在外出調查時,他還特意準備了兩隻紙箱,用來裝 書稿、參考資料、寫作用品,走到哪帶到哪,以便隨時查閱記錄。多的時候,兩隻箱子 近50公斤重。當他擁有了大量的史料後,又用文學的手法將其復活,歷經多年挑燈夜讀 ,辛勤筆耕,增刪改近千次,終於完成了這部長篇歷史人物小說,給了廣大讀者一個“ 毛青天”的形象,受到讀者的歡迎。

  毛東武2005年出版的另一部力作是有 200多行的長詩卷《校花月》,這是用詩歌的 形式,讚頌勇於衝破封建禮教追求女性解放和愛情的江山嬌女、北洋政府內閣總理熊希 齡的夫人毛彥文的作品,詩句感情真摯,讓人吟詠後深受啟迪。

  2008年,毛東武又經過三年的勤奮筆耕,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散文三部曲中 的最後一部《夏霪賦》,裏面收錄了他的許多散文佳作。中國作協《文藝報》文學評論 部副主任劉頲在評論毛東武的文章中寫道:“冬舞先生是一個對文學有著很純粹的熱情 的人。他對生靈萬物的高度關注、對文學的執著虔誠讓人感動。”

  只要還有力氣寫,創作路上不停步。在寫好上述作品後,毛東武又開始創作另一部 長篇歷史小說《丹峰雪》。這部小說是《青天雪》的姐妹篇,主要描寫唐中宗嗣聖元年 (西元684年),江山人祝其岱青年時中明經科,博通經史,擅長詩文,受兩浙諸生欽重 ;及第後被衢州刺史周美推薦于朝廷,唐朝廷授祝其岱為集賢院正字,但祝其岱不滿武 則天僭位篡權當了皇帝,就辭不赴任;唐高宗後期,因數克明被襲英國公徐敬業選為長 婿,祝其岱被封為岱銀青光祿大夫,他淡然處之;後由士大夫推薦為內翰檢討,州縣派 車敦促,仍不赴任,而是抱著半部“四書”,來到江郎山的深山老林中講學,他也成了 江郎山祝姓之始祖。祝其岱一方面教學,一方面為江郎山植樹造林,在江郎山上育人育 林長達70年,培養弟子上千名,賢人30多位。期間因被祝其岱精神所感動,“初唐四傑” 王勃曾前往江郎山書院講學,三朝元老名相姚崇慕名專程去拜訪祝其岱,並給予大力褒 揚。與此同時,祝其岱還廣交天下文友,為宣傳和保護江郎山作出了重要貢獻,直至96 歲在江郎山上仙逝。嗣後,祝其岱的好友周美也亦辭官隱居江郎山。此後,結廬於此者 代代有之。宋進士、祝氏後裔祝維,終生不仕,在老祖宗祝其岱講學的地方,建立江郎 書院,繼續在山上育人育林。在筆者去採訪時,毛東武這部 102萬字的小說,已經由中 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得到了中國作協原副主席、浙江省作協名譽主席黃亞洲等名家的好 評聘。

  毛東武現在發表和出版的作品已經超過了1000萬字,他用自己此生的勤奮和心血, 如願圓了心中的“千萬字翁”夢。

 

 

 

(徐忠友∕省府海聯會採訪主任)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