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緬懷崢嶸歲月 發揚黃埔精神

(紀念黃埔軍校成立九十周年)

季世華

  今年是黃埔建校九十周年,海內外黃 埔同學均隆重集會紀念,緬懷崢嶸歲月, 孫中山先生首倡革命,歷盡艱險,屢遭挫 折,無數先烈,拋顱灑血,終於推翻滿清 皇朝,締造共和。但革命成果,卻為袁賊 竊取,軍閥割據,兵連禍結,神州大地, 分崩離析,億萬人民,水深火熱。誠如孫 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所說:革 命有了十三年,現在得到的結果,只有民 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中山先生總結數 十年革命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汲取 俄國革命的成功經驗,以革命家大無畏的 精神,毅然提出“以俄為師”,氣勢磅礡 ,接受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改 組國民黨,並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 工”三大政策,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創 建了陸軍軍官學校,因地處黃埔,故通稱 為黃埔軍校。孫先生語重心長指出:“創 建黃埔軍校就是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 的危亡。”

  黃埔軍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 命幹部的學校。培養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 ,為國共兩黨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許多 成了中國革命史上的風雲人物。從1924年 到1949年共辦了23期,培養學生30餘萬。 1950年在臺灣鳳山續辦24期,以迄於今。

  北伐成功後,軍校從黃埔遷至南京, 抗戰開始西遷成都。為適應抗日戰爭的需 要,全國成立九個分校,勝利後,精兵簡 政,分校全部撤銷,歸併本校。

  軍校也招收女生多期,東北抗聯女英 雄趙一曼,也是黃埔學生,對黃埔學習的 外籍學生有朝鮮、越南、老撾、蒙古、新 加坡、爪畦等,法國也派留學生參加學習 ,並招收許多臺灣學生。

  黃埔軍校是在血肉奮戰中發展壯大。 1924年10月,師生參加平定陳廉伯商團之 役,黃埔健兒初露鋒芒,驍勇善戰,一舉 成功,首樹軍威。1925年2月陳炯明叛軍妄圖佔據廣州,軍校被迫進行東征,以寡 克眾,以弱勝強,克奏膚功,戰果輝煌, 馳譽中外。當校軍東征,廣州空虛,滇桂 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圖謀不軌,佔據羊城 ,在這危急關頭,校軍星夜兼程,回師平 亂,以疾風迅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以 一當百,一鼓作氣,肅清叛亂。而陳炯明 乘校軍回師機,捲土重來,重佔東江,黃 埔師生,二次東征,浴血奮戰,幾經波折 ,終於肅清陳炯明叛逆,黃埔精神,威震 寰宇。繼南征鄧本殷軍閥,所向披靡。克 復欽廉後,渡海收復瓊崖。統一廣東全境 ,為今後北伐,奠定基礎。二十代的中國 ,軍閥傾軋,硝煙匝地。那時吳佩孚擁兵 20餘萬,佔據中原兩湖,張作霖、張宗昌 擁兵30餘萬,割據東北、冀魯、熱察,孫 傳芳擁兵20餘萬,霸占東南五省,還有一 些軍閥在西南、西北擁兵自重。經過東征 、南討等戰役,革命軍迅速壯大,已有八 個軍,鏟除軍閥,統一中國是孫中山先生 遺願,也是時代賦予黃埔同學的歷史使命 ,1926年7月9日,誓師北伐。以黃埔師生 為基干的葉挺先遣團,更是銳不可擋。汀 泗橋之役,一舉摧毀吳佩孚主力,東、中 兩部,擊敗孫傳芳,飲馬長江。二次北伐 ,底定中原,張作霖被迫退出關內,被日 寇炸死皇姑屯。其後,張學良易幟。初步 實現統一。

  盧溝橋槍聲,揭開抗戰序幕,國共兩 黨捐棄前嫌,實現第二次合作,全國軍民 同仇敵愾,抗擊日寇,經過八年艱苦奮戰 ,終於取得最後勝利,收復臺灣等失土, 昭雪百年來喪權辱國的奇恥大辱,積弱落 後的中國,躍居世界四強。我黃埔師生, 披堅執銳,為贏得最後勝利,作出貢獻, 成千上萬的黃埔健兒為挽救祖國危亡,獻 出了寶貴生命。   

  1956年八月十五日日軍戰敗二十周年 ,日軍退役中將吉田撰文稱:“中日之戰日軍戰敗由於統帥部對中國二十餘萬受過 黃埔軍校教育的軍官的英勇愛國力量,未 有足夠的評估。”敵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岡 村寧次大將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敵軍抗日 勢力之中樞,在於以黃埔軍校中青年軍官 階層為主體的戰鬥意志,歷次會戰中,他 們是主要動力(見日本出版中國事變陸軍 作戰史第二卷)。當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 戰後,岡村在上報日本大本營,關於迅速 解決中國事變的意見書中,除了不厭其煩 重進上到觀點外,還作以下結論:“有此 軍隊存在,要想和平解決事變,無異緣木 求魚”。

  “高堂明境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歲月如流,人生已老。這是誰已不能 抗拒的自然規律。但“烈士暮年,壯心不 已。”今日我們紀念建校九十周年,不僅 緬懷崢嶸歲月,更重要的是“發揚愛國革 命的黃埔精神,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只 要一息尚存,就要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而努力奮鬥。現在我引用滕王閣賦中兩句話“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老當益壯,寧 知白首之心。”和大家共勉。

紀念黃埔建校九十周年

一、

建軍黃埔育英才,歲月如流九十年。

掃閥安邦臻統一,抗倭衛國作中堅。

欣瞻九二凝心結,共創雙贏寫錦箋。

共泯鴻溝營共識,行看兩岸共嬋娟。

二、

建校長州仰逸仙,回眸九十歲華遷。

東征首展鵬圖策,北伐賡吟左卷篇。

兩黨同仇齊敵愾,八年鏖戰靖烽煙。

鴻溝阻隔終須泯,餘熱生輝再著鞭。

三、

青年礪志挽沉淪,黃埔熔爐主義真。

抗敵圖存甘裹革,赴湯蹈火豈惜身。

丹心掃去千重劫,碧血澆開四海春。

社會和諧歌盛世,輝煌偉績緬英魂。

 

 

 

(季世華/溫嶺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