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縣圖書館策劃編輯的《四庫德清
文叢》第一輯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元武康常陽妻龍輔撰《女紅餘志》和清德
清人陳尚古撰《簪雲樓雜說》兩種。趙一
生、慎志浩序,陳景超點校注釋。該書的
出版旨在使邑賢經典便於流傳,同時為挖
掘、弘揚德清古代優秀文化提供基礎文獻
。《四庫德清文叢》擬計畫出十輯。特就
第一輯中的兩種介紹如下:
《女紅餘志》
女紅者,中國女性之傳統技藝,也是
女性生命情感的標識。以元代為例,就有
著名的紡織革新家黃道婆,龍輔還寫過《
女工餘志》。
關於龍輔其人,道光《武康縣誌》卷
二十“賢淑”有傳,考為宋人,工詩,“
非壯夫比”。但縣誌無據,較多典籍均認
為她生活在元代,籍貫不詳,僅知夫為武
康人常陽。《藝文考略》雲:“龍輔蘭陵
守元度後,武康常陽妻,善屬文,家多異
書,常擇其當意者,編為《女紅餘志》四
十卷。陽官京師,輔又精選其最佳者,手
錄之,僅四十之一,飛禽走獸以己詩,置
行囊中,凡為離篡一卷,自著詩一卷。”
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女性著作、經修訂後
成二卷本的《女紅餘志》幸得流傳,後被
收入《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揭示其書,“上卷皆采掇新豔字句”,
“下卷皆輔所作小詩”。此番,點校,重
刊,選用北大圖書館藏明天啟崇禎間毛氏
汲古閣本為底本。
《女紅餘志》,因是女書,且不誤女
工而撰,關注點也就多與婦女相關,按常
用物什或人名鋪排,介紹知識和故事。這
很像今天的百科知識詞典。放在六百年前
雜劇盛行的時代,該書絕對稱得上今《瑞
麗》《愛人》《女友》等時尚女性雜誌的
老款,且撲面而來一股小清新風。可以想
見,龍輔是很小資的一個才女,儘管家居,只許為夫君一人而梳美妝容,且躲在深
閨無人識,但她很是希望自己能有別於不
讀書者——實際她的願望早已超越與她同
時代的大多數女性。《女紅餘志》卷上有
一則《白紵歌》:
沈約《白紵歌》五章,舞用五女,中
間起舞,四角各奏一曲。至“翡翠群飛”
以下,則合聲奏之,梁塵俱動。舞已,則
舞者獨歌末曲以進酒。
讀之,叫人想起尼采的名言:“每一個不
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此
外,書中還記載了南朝陳吏部尚書、武康
人姚察少時宿于人家夜聞有人呼? 面盆(
即洗臉盆)為幼卿,鼠為陳二公公等逸事。
夫君官京師,龍輔寫了大量的寄外、
送外、答外詩,寄夫君觀覽,“要君知妾
心”。茲錄三首:
郎書來問近如何,性癖如郎只似初。
忍冷臨風因愛雪,抱屙點燭為看書。
莫怪書頻斷,難傳恨萬端。雖承結髮
愛,難作比肩看。淚續箋怕濕,思長筆屢
幹。臨封沾臂血,使識寸心丹。
君言游宦向華京,不得臨歧一送行。
行行惟有楊花路,飛來飛去似妾情。
《女紅餘志小引》曰:“昔徐淑能文,秦
嘉方軌;文君擅詞,相如比肩。”後面應
該補一句,斯地有龍輔樂志,管夫人丹青
。龍輔自序,她主持家務之暇,輒紬閱家
中異書,撰八十餘條,後之覽者莫知其出
處,而她作詩竟為療傷,“不有吟詠,將
成大病”,“以代藥石”,最終目的是“
藉以自解”。較真起來,龍輔之詩的題材
、思想、造詣,雖不免受個人、時代的局
限,然未嘗不是一部展現古代女子之傳統
性情的雅歌,不能在中國歷代婦女著作中
占一席之地?
《簪雲樓雜說》
所謂筆記至清而極盛,總其大要,不
外乎幾個特點:內容雜,形式散,撰者眾
,數量相當可觀。《簪雲樓雜說》就誕生
於筆記迭出的繁榮時代。
《簪雲樓雜說》,德清陳尚古撰,編
在《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小說家類存目。
今工作底本用的是北京圖書館分館藏清抄
本。觀此抄本影本,字極密,不夾注釋,
約是某君雇人抄得,後存於書齋,不曾示
人,亦不常閱;若非,以時讀書君子之考
據痞,絕不會看不出此書前後之異也。通
讀了一遍,怎麼看都不像是陳尚古一手過
的,“談助”部分恐為明王文貞公舊劄,
蓋所記多為明宮秘聞。
陳尚古,字雲瞻,號棘人,德清縣新
市鎮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舉人,未
仕,以游幕謀生,終老林泉。是書“雜記
瑣聞,多涉語怪”,可補地方文獻記載中
之漏,糾正過去認識上之偏,而更大的裨
益在於,透過現象能夠看出一些世道與人心。翻完了,發現書中寫到德清共五則,
即縣令賀元寬救武康縣周家山古桂、雷火
焚德清縣檀家園大樹、湖州天聖寺管道升
墨竹畫壁、作者先祖陳霆廷杖疏、邑人徐
尚介妻嚴氏裙帶間火。
選讀這五則的好處是,能多知道一些
德清的歷史,比較容易展開思議,反之,
困難是,最怕不求甚解,文言文不過關。
以管道升一則為例,見書中“題竹”:
吾郡天聖寺畫壁,趙文敏夫人所繪竹
也。筆致蕭森,殊有遠韻。有題詩雲:數
枝密葉數枝疏,露壓煙啼秋雨餘。宋室山
河多少淚,略無半點上林于……夫人姓管
氏,諱道升,字仲姬。嘗入覲,中宮寫梅
稱旨,所題絕句甚佳。然則夫人胸中,豈
徒有渭川千畝耶!林於,竹子的別名,庾
子山詩“防露動林於”。題詩者言下之意
,是想借管夫人畫竹“略無半點上林于”
,諷刺夫人必也是無節之人。可是陳尚古
並不這麼認為。管道升畫竹實際走的是蘇
東坡一路,竹竿一筆,並不點節,此乃標
準的文人畫:筆意清絕,意蘊不凡。陳尚
古尋到天聖寺觀管夫人墨竹畫壁時,眼前
已是一塊青苔斷壁,但誠如吳焯《畫竹寄
吳興友人》詩中語“越看越久越精神”,
故特讚歎渭川千畝竹盡在管夫人胸中。而
今,墨蹟早已漫漶,斷壁也沒有了,卻仍
令我神往。
檢視德清的舊地方誌,見嘉慶《德清
縣續志》卷九《藝文志》載,陳尚古著有
《簪雲樓集》《仙潭志餘》《新溪志》,
可惜此三種書皆無傳本。又見嘉慶《新市
鎮續志》中輯有陳尚古撰《陳烈婦傳》《
題胡明府璉有懷堂》《烈婦行》,《仙潭
文獻》中有陳尚古的《仙潭志餘序》。我
很欣賞陳尚古的《仙潭志餘序》,天下的
讀書人都應當學一學陳尚古,“非廁作者
後,要當述所見聞”。
(朱煒/德清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