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密碼:

善用檢查,找出早期血管狹窄

王宗道

〔編者按〕:王宗道醫師,浙江寧波人, 簡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博士,目前擔任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與台大 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專長:內科學、 心臟內科、心導管術(專精於各項介入性 治療技術,並已執行超過 4,000例冠脈及 周邊血管介入治療病例)、高血脂、高血 壓、影像診斷學、分子生物學。多次參與 醫學雜誌審查/編輯及國際學術演講,分 享其寶貴的經驗,嘉惠全球心臟病患,堪 為浙江之光,是年青人學習的好榜樣。

  血管性疾病是國人的健康大敵,包括 大家耳熟能詳的腦中風、心肌梗塞(分別 是國人第三及第二大死因),甚至較不清 楚的周邊血管疾病、男性性功能障礙等, 由於都與動脈血管狹窄有關,因此都算是 血管性疾病。每年因為血管疾病死亡的人 數事實上與癌症不相上下,傷者更是不計 其數。然而,由於血管性疾病可以預防( 經由控制危險因子),更由於醫學技術的 進步,已有很多不同的檢查方式可以早期 發現血管狹窄的病灶。因此,民眾應該以 正面的態度面對,早期預防、早期診斷, 血管性疾病就不會上身。一般而言,40歲 以上者即應注意自己血管方面的健康,至 少得接受抽血及身體檢查,確認自己是否 有血管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 血脂肪、膽固醇、高血糖等),以評估是 否需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 (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有三 高病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中的 任一種、家族中有人在60歲以前即罹患心 血管方面的疾病且發病、及抽菸等。這些 危險因子中,只要符合兩項,即可考慮接 受檢查。  

  一個重要的觀念是,血管阻塞在初期 階段是完全沒有症狀的,除非藉由健康檢 查,才得以早期發現血管阻塞,一旦等到症狀出現時,往往血管已經塞了一大半。 一般病人若出現自覺症狀才求診,多是因 為在運動時感到胸悶,然而此時多半患者 的血管已阻塞70%之多,這是因為血管要 阻塞到此種程度,該條血管的血流才會減 少,因此產生胸悶症狀。若是日常較靜態 活動時也會感到不舒服,則多已阻塞超過 90%,因此若僅依靠病患症狀來診斷心血 管疾病,對於早期診斷與治療的幫助不大。   

  血管分佈全身,大致可區分為心血管 、腦血管與周邊血管,不同的部位,可採 取的檢查也略有差異。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包括電腦斷層掃 描與核磁共振都已被運用於血管的檢查方 面,對於提早發現血管阻塞有相當的助益 。而心臟是血流的中樞,心臟血管的檢查 也更形複雜,在目前血管阻塞的檢查中, 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掃描可說是準確度 最高的方法。   

  由於心臟是持續跳動的,因此,在影 像截取方面必須要有更高速的技術,才能 截取到清楚的影像,如同相機的快門要夠 快,才能清楚拍到移動中的物件。目前所 有的醫學影像技術中,只有超高速電腦斷 層掃描能突破此影像截取速度的限制而獲 得理想的血管影像。電腦斷層掃描的機型 很多,從早期16切、64切,已進展到256 切、640 切。這邊所謂的多少切的數目, 其實是指在電腦斷層機內擷取影像的探頭 排數,排數愈多的,能夠一次擷取更大範 圍的影像,受到心跳的干擾也就愈小。進 行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掃描時,除了心 跳是影響成像清晰度的因素之外,呼吸則 是干擾檢查進行的另一重要因素。早期採 用的16切,受檢時病人需閉氣20秒鐘,對 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病人是很大的挑戰, 而64切只需閉氣5秒鐘,至於256切與640 切因速度夠快,病人無需閉氣,檢查並不 受呼吸的影響,也不需要吃藥來降低心跳數。除了呼吸干擾因素之外,64切、256 切與 640切在影像的解析度上倒是沒有太 大的差別。   

  過去的血管檢查主要是看血管鈣化的 情形。當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 斑塊,而這些堆積的物質,也會被人體的 免疫系統視為外來物質,免疫系統的巨噬 細胞會進入血管壁吞噬這些外來物質,造 成發炎反應,以致出現血管斑塊的不穩定 ,時間一久即會造成鈣化。換言之,鈣化 已是動脈硬化的晚期指標。   

  另外,根據研究,已出現心絞痛的中 年病例中,經由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卻有 10%的比例根本看不出有鈣化的情形,即 使血管已經完全阻塞也一樣。換句話說, 若以鈣化做為血管健康的依據,不但看到 的是血管硬化的後期指標,且有10%的病 人會被遺漏掉。鈣化除了是晚期指標外, 在研判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準確度上也有待 商榷,而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掃描則不 只看血管鈣化,更能直接觀察血管阻塞的 情形。即使冠狀動脈的直徑只有0.3~0.4 公分,但只要阻塞10%即可經由電腦斷層 掃描被發現。   

  電腦斷層掃描目前並沒有健保給付, 自費約需2~3萬元,一般建議有危險因子 的病人可以與醫師討論後,評估接受檢查 的必要性。即使沒有經濟負擔上的考量, 但因電腦斷層掃描有輻射的問題,並不建 議每年受檢,若沒有特殊狀況,約3~5年 接受一次檢查即可。   

  除了電腦斷層掃描之外,核磁共振亦 是檢查血管的高科技醫療技術,唯與電腦 斷層掃描不同的是,核磁共振並無法檢查 跳動的心臟血管,只能用於腦部血管與周 邊血管的檢查。核磁共振適用於靜態組織 的檢查,且可避免電腦斷層掃描所需承受 的輻射,是其最大優勢。除了考量其只適 用於心臟以外的血管外,由於不需注射含 碘顯影劑,若對顯影劑過敏,或是腎功能 不佳者無法接受電腦斷層掃描,則可評估 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的需求性。   

  至於核磁共振方面,若醫師研判患者 有心臟之外的血管阻塞的可能性時,目前 健保是有條件的給付核磁共振檢查,但如 果是一般的健檢則需自費約一萬元。與電腦斷層掃描的適用對象類似,若屬於血管 性疾病的高危險群即可評估接受檢查,雖 然沒有輻射的考量,但如果沒有特殊狀況 ,也是約3~5年檢查一次即可。   

  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可直接觀察到血 管,而心導管檢查亦可直接觀察血管,但 因屬侵入性檢查,一般多是先經由運動心 電圖或核子掃描等檢查後,高度懷疑有血 管阻塞的可能性時,才會安排心導管檢查 ,且視阻塞情形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血管擴 張術及置放支架。當然,若電腦斷層血管 攝影看到心臟血管有顯著狹窄時,也會建 議病患接受心導管治療。目前醫學界對血 管阻塞處理的原則是,若血管阻塞的程度 不到70%,則建議採取保守的藥物治療控 制危險因子,因為若貿然進行氣球擴張術 反倒可能讓血管壁的表面更不穩定,且長 期追蹤病人術後結果並不比藥物治療來得 更好。但若直徑狹窄已超過70%,便需要 以心導管對狹窄處施行氣球擴張術並合併 支架置放,因為若單純靠藥物治療,未來 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較高。根據統計,血 管阻塞超過70%者,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 是阻塞50%者的五倍以上。   

  血管一旦出了問題,除了心臟冠狀動 脈狹窄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外,若是腦血管 狹窄也可能造成腦中風。此外,頸動脈狹 窄也與中風有很大的關係,臨床上可以利 用頸動脈超音波來檢查頸動脈血管的管徑 與血流變化,評估頸動脈是否有硬化斑塊 ,或是狹窄、阻塞等情形。超音波也可運 用於周邊血管阻塞的檢查,至於檢查的部 分則視醫師懷疑哪部位的周邊血管出現阻 塞而定。   

  我們最近也領先全球,利用電腦斷層 攝影評估骨盆腔的血管狹窄狀態。我們首 次證明,包括膀胱無力或勃起功能障礙等 ,都與骨盆腔動脈血管狹窄有密切關係, 且可以經由心導管技術將狹窄血管打通, 進而大幅改善排尿及性功能。   

  除了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心導 管之外,臨床上較常運用的心電圖、超音 波檢查等也各有其價值存在。心臟超音波 雖然無法直接觀察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的 情形,但卻可看到心臟與心瓣膜的結構及 功能,讓醫師得以評估患者的心臟收縮狀態,且沒有輻射,也不具侵入性。至於運 動心電圖則可評估病人血管阻塞的情形是 否已經影響到其功能,但通常出現變化時 ,血管阻塞的程度都已超過70%,且即使 血管已經嚴重阻塞,仍有30%的病人從運 動心電圖中看不出有任何變化,運動心電 圖對研判血管阻塞的準確度大約只有七成。   

  至於核子醫學檢查則是注射放射性元 素後,拍攝患者的心臟影像,可看到心臟 的血流狀況,若是局部血流狀況很差,則 可推斷是哪條血管阻塞所致。與運動心電 圖一樣,都是以間接的方式來研判血管阻 塞的情形,診斷心臟血管狹窄的敏感度約 85%。

  抽血也是治療血管阻塞的必要評估項 目。或許有很多民眾認為,連心電圖的準 確度都有限,且無法得知早期的阻塞,抽 血的意義應該不大,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這是因為,雖然抽血無法知道血管是否有 狹窄,但因為血管不會無緣無故阻塞,且 由以往的醫學研究發現,造成血管表面形 成斑塊的物質就是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 白膽固醇LDL-C),因此抽血即可找出這 些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例如膽固醇過高、 糖尿病等等,找出危險因子才可擬定解決 策略,減緩阻塞的進行,並可監測治療是 否有效。

  不論任何的檢查,檢查之後,最重要 的是採取後續的追蹤與處置。若血管阻塞 程度超過50%即需密切觀察,可縮短檢查 的時間,並評估是否需接受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若阻塞程度已超過70%則應進一 步接受心導管檢查。

  雖然血管疾病的危險年齡是45歲以上 的男性與55歲以上的女性,但即使沒有接 受其他進一步的檢查,還是建議40歲以上 者即應接受抽血檢驗,了解本身是否具有 一些容易造成血管阻塞的危險因子,並積 極加以控制。研究顯示,降膽固醇藥物及 高血壓控制均分別可降低約30-50%的心腦 血管疾病風險,並進而延長壽命,此類藥 物長期服用,完全不會增加肝腎負擔,甚 且可保護腎臟。

  此外,民眾平日應留意自己是否有中 風或心肌梗塞的相關症狀,例如:運動時 會有喘不過氣來的不適感,或是胃不舒服 、下巴或脖子會覺得緊緊的,且症狀持續 的時間很短,這些都有可能是心臟血管狹 窄的危險警訊。若覺得單側手無力、腳會 酸,則要小心可能是腦血管方面的問題, 務必提高警覺。

  只要掌握這些血管疾病的健康密碼, 包括每年定期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評估 、相關心腦血管疾病早期症狀的細心觀察 、甚至利用最新醫療科技的血管影像檢查 ,相信這些看似不可預期的血管疾病一定 不會發生在你我身上。而對於已有心血管 疾病者,目前的醫療科技也可以徹底治療 ,不須諱疾忌醫。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您 絕對會是血管疾病戰役的贏家。

 

 

 

(王宗道/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