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年大學生活得很充實、愉快, 學到不少的知識,並在班和校中起橋樑作 用,任勞任怨為本班服務。 大學生活,在學生時代我是夢寐難求 的事。因為父母均患重病,家貧如洗。讀 初中是靠學校的助學金,讀中專的一切費 用都由國家負責。是國家和社會對我的培 養和關懷,才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很幸運,89年九月黃岩辦起了老年 大學,還開設了戲曲、唱歌、舞蹈等十幾 門學課。得知這個消息我欣喜若狂,暗想 以後定到該校學習,以圓大學之夢。 98年九月,我退休了,懷著無比喜悅 的心情,邁著輕快的步伐,跨進了老年大 學之門。此時此刻的心情我是何等的激動 無法形容。不管校舍簡陋還是危房,我一 口氣報了六門。烹調、法律(這兩門當時 開設)、醫保、書法、文學、國畫(後分 山水花鳥)。一星期裏功課排得滿滿的。 可是學習中從未感到吃力,只感缺少時間。 學醫保能利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學烹 調能增加全家的口福,學法律能加強法律 意識,使我遵紀守法。這三門功課只要上 課聽就行。 可是學國畫、書法就不同,課後在家 必須通過練習及理論知識學習,才能慢慢 在掌握這兩門功課的技術。如國畫的墨法 、筆法、構圖等是使你一輩子也學不完的 技法。繪畫時必須學會勾、點、皴、染、 設色等一整套的知識,夠你反復記、反復 實踐,才能悟出繪畫的奧妙之處。技能是 無止境的,藝術生涯的高峰是攀不完的, 只有下功夫多練多記多動腦,才能熟能生 巧,才能胸有成竹;書法亦如此:墨法、 筆法(提按頓挫)。字的結體,字形布勢 、章法等都有一定的藝術性。書法是講線 條美,蒼勁有力。講講容易學起來並不簡 單;文學是為寫作、做詩服務的。寫古體 詩講平仄、押韻,律詩還講對仗,詩句要含義深長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其他知 識不講,字的平仄就很難搞清楚。 學書、詩、畫這三門的確有難度,但 只要認真,沒有攻不破的堡壘。通過老幹 部局、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通過任課老 師耐心的教學和示範,通過自己的努力, 在學業上取得一定的成績。書詩畫這三方 面都新添了光輝的一頁。 學國畫的第二年我就加入“中國老年 書畫研究會”。後繪畫作品在北京《當代 中華老年智慧文庫》、臺灣《故鄉情懷》 、王鋒故裏《紀念王鋒350 周年暨首屆王 鋒杯》等大型書籍中發表。還發表在《台 州商報》、《第二青春》中。並多次參加 市級展出;詩詞作品在《中華女詩人辭典 》、《當代中華律詩選粹》、《當代愛國 詩人,愛國綜藝大觀》等大型書籍中發表 ,又在《故鄉情懷》、《台浙天地》、《 當代中華優秀詩人精品典藏》等中小型書 中刊出。散文《多病多難的慈母》在北京 《永恒的母愛》的書中發表,並獲散文一 等獎。我所撰的格言在《中華名人格言》 書中登出;書畫作品多次在全國書畫大賽 中獲獎。2011年我已加入“台州市女書法 家協會”,今年3月又加入“省女書法家 協會”。2011年3月擔任中國藝聯第二屆 主席團副主席。榮獲“國家級美術家、文 學家”稱號,還榮獲“國際傑出貢獻獎” 。我年老還能進入老年大學施展才華。真是做夢也難實現的事實。這些成績應歸功 於國家和社會。 黨的培養教育使我不斷地成長,我老 了還能盡心盡力地為本班學員服務。進校 的第二年我就擔任國畫班副班長,後擔任 山水畫班班長。因花鳥班王啟祿老師要我 協助花鳥班,與花鳥班的班長共同把兩班 的工作做好。班長應起學員與老師,班與 校之間的橋樑作用。如學員對校、任課老 師提出建議、要求、意見我做到及時反映和反饋,使學員、老師、校三者做到步調 一致,班校關係和諧。 國畫上課前,帶頭為老師做好課前準 備,如:墨汁、顏料、畫板等等的上課用 具,還帶領班委處理好班上的每一項工作 。如班級突發的事進行及時處理。老師因 病因事不能來校上課做到及時通知。老師 、學員生病及年關組織班委做好慰問。到 目前為止,同學、師母共三人亡故,帶頭 與班委做好為死者送行的工作,買花送圈 、參加追悼會等。這樣一來,加深了學員 與學員、老師與學員的情義。真如亡故的 盧彩萍同學的丈夫所說:“老年大學算國 畫班最溫暖、最團結。” 以前我和前任的老班長經常組織學員 走出課堂外出寫生或去欣賞大自然的風光 。還組織學員隨旅遊團到北京、長江三峽 、新昌大佛寺等地進行旅遊(那時校允許 ),我和前任班長非常負責。他帶頭在先 ,我掃尾在後。每個景點觀光後,上車時 我總是把自班的人數了又數,生怕有人落 在景區或出意外。隨著學員年齡增大不能 遠行,就帶到市區的景點,如:崇梵寺、涌泉寺、店頭堂等,同樣做好學員的安全 工作,要求班委共同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做到自身照顧、相互照顧及班委共同管好 。學員年齡越來越大,為了學員的安全及 生活過得有意義。組織師生就近聚餐── 吃食餅筒、多次自包水餃。包時看誰包得 又快又好,很多學員大顯身手、各顯神通 。餃熟進餐時,都吃得津津有味。餐後, 有的圍起來觀看老師現場作畫,有的自發 唱歌唱戲。這次集體聚餐時與主人家進行 歌詠聯誼,其孫子拉小提琴,學員拉胡琴 唱歌唱戲。同學朱緩素夫婦唱黃梅戲《天 仙配》中的片段。把耄耋年齡的白髮翁婆 瞬間拉到年輕時代,變得很有活力。每年 我還組織學員到中小學進行書畫聯誼,與 青少年同樂,互贈書畫。更重要的是把翁 婆好學精神帶到中小學學生中去。 總之,我每天都生活在校充滿著歡樂 的歌聲與笑聲的環境裏,生活是過得那麼 的輕鬆活躍,那麼的有滋有味,那麼的充 實幸福,那麼的歡樂和諧。真是: 暮年佳福來,學用有平台。 歡樂光陰過,夢圓心結開。
(劉蘭貞/黃岩/國畫班學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