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失智症之治療 對社會及家庭之影響

李國鳳

  隨著醫療進步,國人平均壽命延長, 罹患失智症的人口快速增加,失智症的病 程為八到十年,長者可達20年,長期照顧 失智症所需要的人力和金錢支出造成家庭 及國家醫療系統沉重的負擔。過去幾十年 歐美國家已著手在疾病初期給予即時的介 入,希望延緩失智者退化的速度,並維持 失智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質。在台灣隨著 社會團體及報章雜誌的推廣,社會對失智 症逐漸認識,政府也逐漸建立失智症患者 的福利、照護等相關配套措施。失智症為 神經退化性的疾病,臨床症狀為記憶力及 其他方面的認知功能減退,如:語言能力 、對於人、時、地的定向感、注意力等, 另外還可能出現個性改變 (情緒淡漠、易 怒等 )、重覆行為、妄想或幻覺症狀,目 前還未有明確的藥物可以治療失智症。八 成以上的失智症為阿茲海默症,其餘常見 的失智症為血管性失智症,合併阿茲海默 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混合型失智症,路易 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

  大部分失智者由家庭照顧者在家全時 照顧,部分失智者於早上到社區之老人照 顧暨日間照顧中心,傍晚回家休息,或是 參與社福團體的短期課程(如:瑞智學堂) ,來延緩功能的退化及促進人際互動。目 前職能治療師主要利用三個領域來介入協 助失智者,一、由醫療系統內的復健治療 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如:中風、帕金森氏症 )的失智者,提升其認知及動作功能;二、 利用社會福利系統,在日間照護中心或是 社福機構中設計適宜的活動,並設計無障 礙設施改造環境,讓失智者能更安適地在 環境中主動參與活動,另外,日常生活需 要協助的失智者家屬亦可向當地長期照顧 管理中心申請居家職能治療師的到宅協助 復健、教導照護技巧及設計居家無障礙環 境。   

  職能治療師注重「人—環境—職能(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 PEO) 」三者之間的關係,職能意指每天生活的 活動,儘管面對疾病之不可逆,治療師藉 由評估失智者現有的能力,失智者的長處 予以凸顯,進而找出環境中失智者能夠參 與的職能活動,減少環境上的限制,協助 失智者達到其最佳的功能表現,延緩退化 速度,減少症狀,使得失智者及其家庭能 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職能治療的介入以 促進失智者的職能參與為首要目標,提供 多感官活動、環境改造、輔具應用、動作 訓練及照顧者的教育與支持等五項為介入 策略,使患者可以與疾病共存繼續參與每 天的日常生活活動。以下簡短介紹這幾個 介入概念及模式:   

1.促進職能活動參與

促進職能活動的參與,是以活動分析再設 計的策略,考量失智者的能力,針對活動 需要的能力,可訓練的部份做特定技巧的 練習,無法執行的部份則可以輔具、簡化 活動的步驟或他人部份協助來代替,使得 失智者仍可保有其原有的日常活動。另外 ,若失智者的能力已無法應付過去之日常 活動,則可藉由創造、安排適合失智者現 階段能力及興趣之活動來促進其功能表現。

  個案分享:林伯伯每天早上習慣下樓 開信箱,最近卻常把信箱裡其他傳單及不 認得的重要信件丟到大樓回收箱,只拿認 得的信件跟報紙上樓,使得家人漏收信件 ,林太太希望限制他不要再去拿報紙,治 療師介入後,向林伯伯的家屬說明幫忙下 樓拿信件及報紙這項職能活動對林伯伯的 意義,分析林伯伯只是對判斷信件的重要 性有困難,故與林伯伯討論,採取將信箱 內的所有文件都拿上樓與太太整理的方式 進行。目前林伯伯仍負責取信箱文件的家 務,並可以將全部文件帶至家中與太太一 起整理。

2.提供多感官刺激維持感官知覺的敏感度

  因失智者的感官功能逐漸退化,提供 失智者適量的聽覺、嗅覺、視覺及本體覺 刺激來增進警醒度,例如:機構中常見的 音樂團體、藝術團體等,增加失智者與環 境互動的頻率,同時延長對活動的注意力 和持續度,避免白天昏昏沉沉或是四處遊 走,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個案分享:吳爺爺對三歲孫子來訪多 漠不關心,對孫子的叫喚表現冷淡,經由 治療師與吳爺爺討論孫子與吳伯伯之間的 親屬關係,引導吳爺爺在孫子來訪時用簡 短招呼語回應孫子,治療師並設計吳爺爺 在客廳聆聽老歌孫子在旁玩玩具的情境, 隨著情境演進,吳爺爺哼歌孫子有時會隨 歌起舞,最後吳爺爺較注意孫子的舉動, 與孫子有較熱切的互動,共享天倫之樂。   

3.環境改造

  臨床職能治療師在環境改造及代償這 方面的介入,長期以來已被許多研究證實 對各方面之失能者皆有很大的幫助。而隨 著失智者病程的變化,環境改造則由以利 於失智者在環境中安適生活之導向,漸漸 變化為以便於照顧者照顧為目的。

  失智者在初期階段,尚可以自由行動 ,僅有輕度記憶問題時,在家中提供足夠 且明確的視覺提示,如:提示重要事物的 白板;考量失智者的感官調節及動作反應 變慢,移除家中障礙物,在廁所安裝防滑 條,在走道設置夜間照明等,降低失智者 摔倒的危險性。

  失智者在中期階段後,因應記憶減退 ,在家提供更多的視覺提示及環境調整, 如:標示廁所位置及用品名稱,將常用物 品擺放於較易取得的位置,為避免失智者 自行外出走失,隱藏大門出口或是加裝內 鎖,在廁所及床邊加裝扶手或把手等利於 失智者的移動。到後期階段,治療師則調 整家中擺設,便於助行器、輪椅等輔具之 移動為主。   

4.輔具應用

  科技日新月異,市面上針對失智者所 發明設計的輔具種類及功能也越來越多, 如何選購適合失智者需求且符合經濟效益 的輔具,並瞭解及申請政府各種補助項目 ,對失智者家庭來說是個複雜的課題。從 輕度失智者所需要的輔助性用具到後期重度失智所倚賴的代償性輔具,如:增加定 向感的大字標示時鐘及月曆,可警示照顧 者的離床傳感器,有走失之虞的失智者需 配戴之愛心手鍊,行動困難失智者所需的 各類型輪椅、座墊或是床墊均可列於輔具 項目。

  有政府補助的輔具項目,需依政府規 定請醫師開立診斷證明,再至輔具中心或 醫療單位請治療師依其能力及需求編寫輔 具評估書,並在家屬購買輔具後,至原評 估單位檢測輔具並開立輔具檢測合格書, 方可申請補助。  

5.動作訓練及智能刺激

  血管性失智症或是帕金森氏症合併失 智症的患者,初期最顯著的困難是在動作 方面,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單側無力、肢體 僵硬、步態不穩等,而導致他們無法有效 參與日常活動,因此,當患者合併出現記 憶減退或是反應變慢的情形時,家屬較不 容易察覺智能方面的變化而錯失及時診斷 及介入的時機。

  藉由定期動作訓練,積極復健治療, 改善動作協調性、肌肉力量及耐力,重新 學習動作策略去執行病前所能參與的日常 活動,避免患者長時間躺床休憩,期待自 然恢復,反而容易造成肢體僵硬變形。另 一方面,可藉由閱讀書報、編寫日記等現 實導向活動,或是紙牌遊戲、麻將、使用 金錢等益智活動,讓失智者可主動思考、 練習念讀及書寫、主動與人互動。

  個案分享:陳爺爺為大學退休教授, 因中風右側無力及語言區受損,迫使他放 棄過去寫作嗜好,心情大受影響,鬱鬱寡 歡。至醫院接受職能治療評估後,治療師 評估爺爺的動作及認知功能雖有退化的情 形,但應該可勉強進行過去的休閒活動, 故設計右上肢動作控制的相關訓練活動, 使其握筆寫字能力提升,並搭配由爺爺念 讀在家完成的日記(政治評論或書評),分 享給同時段的病友,目前爺爺的日記篇幅 越來越長,寫錯字或漏字的頻率已從近30 字改善到不到10個字,心情也大為改善, 在家對家人發脾氣的頻率也大幅減少。

6.照顧者的教育與支持

  雖坊間許多書籍或網路文章介紹照顧 失智者的知識及技巧,但許多照顧者同為年長者,對於資訊尋求之管道不若年輕人 熟悉,再者每個失智者的表現也有個別差 異,照護策略不一定可適用於自己照顧的 失智親屬,容易造成照護者的無助及挫敗 感。失智者隨著病程發展在行為及生理功 能上會發生變化,照顧者需要隨機應變, 適度察覺失智者的困難點,彈性調整照顧 方式與溝通策略。同時,照顧者也需注意 自身的情緒及壓力調適,避免負荷量過大 ,造成自身健康的負面影響,平時仍可安 排休閒娛樂,放鬆心情。在失智者接受職 能治療介入的同時,職能治療師也可給予 照顧者衛教諮詢及心理支持,提供其他資源的相關資訊,或是代替主要照顧者向其 他家屬說明失智者的病情和目前處理的策 略及目標,讓每個家屬可以協助主要照顧 者分擔照顧責任,建立照顧失智者的長期 支持網絡。

  許多因素可能造成失智症,有部分是 可以藉由處理成因而改善症狀,但大多數 為不可逆且會逐漸退化的,僅能利用藥物 及非藥物的治療減緩其惡化的速度。如何 在失智症的演變過程中,調適疾病帶來的 困擾,保有尊嚴及生活品質,享受與家人 相處的時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李國鳳/國泰醫院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