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畬鄉功夫傳承而光大

毛榮耀

  畬鄉功夫指景寧畬族自治縣本土流傳 的地道原味的民間武藝。據知早在宋朝年 間就傳入畬鄉,至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 全縣仍有一批村莊在傳承。  

  畬鄉功夫源自畬漢兩族紮根於畬鄉民 眾之中,寓健身、防衛、競技、娛樂、觀 賞於一體,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健身性 、傳承性的特色。展現了畬鄉人熱愛生活 ,勤勞勇敢,尚武修德的品格。不論是畬 族還是漢族,農閒之時,節慶之際,以武 會友,形成一個傳統習俗。   

  畬鄉功夫拳種豐富,內涵深厚,技藝 並茂,享有盛譽。目前,景寧畬漢兩族民 眾中留存並傳承較廣的有徒手拳術、器械 武術、基本功單練與對練等套路。徒手拳 術包括三步拳、五步拳、畬族五步拳、七 步拳、八步拳、五虎拳、練步拳、小八廓 拳、軍英拳、五虎出山拳、五虎落洋拳、 虎拳、大小四門拳、大小精連拳、君子拳 。器械武術包括單手鐵戟拳、雙手鐵戟拳 ;板凳花、板凳拳;棍棒類的一支香、單 頭棍棒、雙頭棍棒、中攔槍、連槍、大小 四門棒、蓋馬四門棒、七星槍,大七步棒 、八卦蓮花棍、封蓬棒、十二門棒。基本 功練習套路,包括單練類的拉裝、紮馬步 、鐵砂掌、砂桶花、石鎖花;對練中的搏 拳包括三制拳、五制拳、練步拳;挾棒包 括三制槍、五制槍、雙頭棍棒。

  畬鄉功夫的徒手拳法技藝具有直來直 往、架勢小百緊湊,出拳似屈非屈,似直 非直,剛柔相濟的特點,綜合了心身立力 、步法挺力、手法靈力、眼法定力的技藝 ;短兵相接,進可攻,退能防,左右可對 決,上下能化險;平時練習利於健身,臨 危應用避險防身。

  畬鄉功夫中的棍棒式武術讓人感到神 奇美妙。在老百姓家裡平常用來堵門小棍 棒,能在有功夫的師傅手裡變成威風凜凜 的抗敵武器。棒術武功特點,在於直來直 往,速伸速收,身居中央請,開門四守, 八面迎敵,打壓衝擊,步法敏捷穩固。

  板凳拳是畬鄉獨特的武功,源於畬鄉 人好舞板凳龍。板凳功主要有雙把式和單 把式,可對付長重兵器,可攻防短輕兵器 ;有攔、壓、衝(撞)、挑、架、撩、絞 、掃、扣等技法,不受場地限制。多練能 使腰馬矯健,手法敏捷,強身健體。

  鐵戟拳主要用於防身。鐵戟便於攜帶 ,既可攻,又可防,操作招式靈活敏捷。

  練功器具,包括石鎖、砂桶槍、砂桶 、砂袋、欽石、石鼓等,用來鍛煉掌部、 臂部、腰部、腿部功力,使其出手庄步穩 、準、狠。

  習武強身健體,尚武保家衛國,是畬 鄉功夫的文化精髓和傳統美德。

  日前,景寧畬族自治縣畬鄉武術文化 研究會,在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支持 下,如期舉行。10多位武術愛好者的武術 文化論文在會上作了交流,並特邀麗水學 院體育學院體育專家晟勝杰專題講學,取 得了較好的效果。與會武友認為,搶救、 挖掘和保護“畬鄉功夫”,關鍵在於深入 調查,發揮現有能夠傳授畬鄉功夫的有限 資源,做好研究、傳承和發展本土武術文 化工作,更加全面地彰顯我縣經濟社會文 化事業發展的優秀傳統,運用武術健文來 推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民族體育發展, 建設和諧文明的新畬鄉作為努力。

 

 

(毛榮耀/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