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勝的小溪古村

周先柏

龍山背枕福綿綿,虎 趺西湧玉泉;

龜岫跏東勤保境,小溪環抱若洞天。

  四句古詩點明了具有六百多年歷史之 古村落的奇形和山水,和歎為觀止的古越 風光。古村雖人口不多,但畢竟是周文王 的正宗後裔,周氏家訓、家規代代相傳, 至今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成為座右銘。村內 一族一姓,村民和諧相處,家風淳樸。他 們是從周文王後裔聚居最集中、人口最多 的、久聞大名的開元鎮遷來的,現劃入裏 南鄉。

  村形若太師龍椅,龍山為椅背,龜、虎兩山為扶手,五屏峰台門為椅面,實乃風水寶地。村有古廟、古宅、古牌坊、旗杆基石、私塾、古匾、古碑、古塘古松,頗有文化底蘊,小溪環抱,梅潭、拱橋、虎岩、湧泉,風景如畫,是個待開發的旅遊佳地。

  該村古有八詠,大多失傳,現據口傳整理簡介如下:

千仞龍山

龍山松柏刺蒼穹,巨櫧華蓋綠蔭濃;

祖墓千年仍楚楚,梅香細舞沐春風。

   明永樂年間,開元周氏嘉一房小腳一 後裔,遷此發祥之地,建房、墾地、安居 ,休養生息。背枕之千仞龍山,古木參天 ,植被茂密,保護著山下田地、住房和村 民,免受山洪之災。該村頭代太公“和” 字輩名昈,進士及第,曾任縣令,卒墓葬 龍山腳,墓地寬闊,碑石精雕細刻,墓道 森森,很是壯觀;山上巨櫧華蓋,翠柏紅 楓,奇岩靈異,風景秀麗。龍山東側有水 坑,源遠林深,瀑布從懸崖噴飛而出,形 似雪花飛舞,故名若雪坑,下有龍潭,過 去天旱常到這裏請龍祈求降雨,潭內清澈 如鏡,碧波蕩漾;西側是梅樹灣,每當梅 花報春,清香撲鼻,如今成為大青梅基地 ,收入較豐,亦分外妖嬈。

蒼松迎客

百步階寬鵲躍頻,蒼松恭立迓來賓;

方塘倒映山鄉靚,滿目蔥蘢隱古村。

   沿古道從溪邊進村,有一條百步石階 ,尚寬,頗為壯觀。階頂便是從馬頭岡蜿 蜒而來的山陵,一到村口,即形成從溪邊 聳起之峭壁、高達數十丈的寬大而平坦的 一條天然石堤,從西環村,保護著村莊。 石堤上樹木茂盛,特別是蒼松恭立,似在 迎接來賓;走過石堤,步石階下,有一方 塘,土名叫塘口,塘水清澈,倒映著碧空 、青山,甚是秀麗,古村就隱在滿目蔥蘢 之中,很有詩意。

虎包聽泉

泉水叮咚勝古琴,虎聽奇樂竟迷魂;

流連忘返心如醉,化石村旁佐庶民。

  村西有一平坦的山丘,叫虎包,因有巨大的虎岩而得名,山上竹木茂盛。有一座裝璜考究氣勢雄偉的古墓,俗稱大太公 墳,占地十餘畝,座西朝東。墳墓凸起,頗為神氣。墓碑排列有序,主碑崔巍,十多塊字畫碑石筆墨雄健秀麗。祭桌精緻、寬闊,能放大宗供品,石桌石凳供人休息。東入口處起墓道寬闊,石板鋪地,兩旁 有石獅、石象,墓前還有墓表,神道柱高聳,形如華表,十分莊嚴肅穆。憶1948年清明,來自開元上墳的有數百人,還扛著 全豬、全羊等祭品,規模罕見。可惜墳已毀。相傳山邊蟹鉗灣,有一泓汩汩清泉,俗稱“仙水”,取者人眾。泉聲時輕時重,有緩有急,好像是奇妙的音樂。一天,一隻老虎路過,聽到如此美妙而動聽的泉聲,就止步聽泉,越聽越有味,越聽越入迷,直至留連忘返,最後化成虎岩,繼續聽著幽雅的泉聲,還守望著村民的家園。今虎岩未存,很是遺憾。

龜岫賞月

龜眸炯炯玉蟾觀,華裔頻頻上廣寒;

賓主同樽仙桂酒,人間天上有新緣。

   龜岫俗稱烏龜頭,在古村東側,山面呈橢圓形,南為斜坡,有兩石相對兀立,似炯炯雙目,山腳呈三角形,鼻嘴分明,確像烏龜之頭。山上灌木叢生,紅楓綠櫧,古墓壯麗,風景秀麗。相傳很早以前,一隻巨大的海龜,從大海溯源而上,行至小溪邊,見此風光迷人,欲在此安家,即拜見了山神,山神悅,歡迎安家,還請他保護一方百姓平安年豐。巨龜允,言當盡忠職責。從此它隱身露頭瞭望。因它與月亮有緣,故全神貫注地觀月,還留下了賞月的傳說。

雙聯古宅

雙聯古宅五屏風,金匾高懸刻二龍;

旗杆石碑揚祖德,門楣題墨耀先宗。

   雙聯古宅在中央段,有兩個大台門聯在一起,屋頂築有風火牆即五個屏風,故名五屏風台門。台門外道地雖然不寬,因上代出過武舉人,故立有旗桿石碑,筆者年幼時曾爬上西首的旗桿石碑玩過。台門及左、右小門楣框上方有題墨,分別為“荊室陶廬”、“竹苞”、“松茂”石刻大字,字跡雄渾,頗有古色;堂前正門上懸掛著一塊直式飛金巨匾,題有“百齡集慶五葉賢祥”八個大字,匾之兩邊鐫有雙龍,黑底金字、金龍,十分莊重雅觀。唯因拆建,文物被毀,金字直匾可能由住戶珍藏。

三王古廟

古廟三王系祖先,澤流百世福綿綿;

銀台燃燭搖紅影,寶鼎焚檀噴紫煙。

   古村下有小烏櫧山,山平,山上有古墓、古樹,古藤纏繞,野花盛開,丹桂飄香,旁有池塘,遊魚可數,宛若公園。山之西側即是三王廟,朝西,廟宇寬暢、明 亮。傳說三王系周氏始祖文、武、成三王,功績卓著,倍加敬仰崇拜。有廟碑一塊,記載著“三王”的功績,立廟是為了紀 念始祖。有一張精緻的石供桌,香火常年不斷。兩旁有廊屋,前面是大門、前廳,中間有萬年戲臺,經常演戲,8月14日是紀念“三王”的日子,也是會期,更是熱鬧非凡。台柱上有一副戲聯“金榜題名虛富貴,同房花燭假風流”它對戲文作了精闢的概括。

洞橋晨曦

披翠蒼龍溪上臥,南北古道變通衢;

晨曦路寬流如織,商販喧聲若市區。

   洞橋頭在古村之西,是交通要道,東 通烏岩,西接貴門、盤安,南通新昌,北 達長樂。溪上建有石拱橋,建築雖不精緻 ,但年代久遠,很有古色,特別值得一提 的是青藤漫纏了整座石橋,宛如一條披翠 蒼龍橫臥溪上,構通了古道,方便了南來 北往的行人,它成了重要的交通樞紐。舊 時每天清晨,挑腳、販米的每天約一百多 人和不少來往的行人,可謂絡繹不絕,橋 側的粥攤,生意興隆。橋頭有香火接續的 陳侯廟,給行人提供休息、吃茶的場所, 免費供應茶水,也算是件善事。因古橋被 大水沖走,後成木橋,現為水泥橋。

梅潭垂釣

潭水映浮鬥雪魂,粼粼瀲灩露鰭鱗;

釣竿飛舞怡入幻,俗慮全丟肴味新。

  梅潭亦叫梅樹潭。在村下阪,大排山 腳,潭北雖是峭壁懸崖,卻有一株近百歲 的紅梅枝繁葉茂,橫架在水潭上空,潭深 、水豐、清沏如鏡,因潭底多有岩洞與裂 縫,故魚蝦資源十分豐富。每當鬥雪紅梅 盛開時,清馨沁人,飄香十裏,特別是倒 映的奇光異彩之潭面,藍天、碧水、紅梅 ,便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畫,分外豔麗,此 時此景,令人心曠神怡,垂釣者更是全神 貫注,魚竿上下飛舞,魚筐漸滿,不但菜 肴新鮮,美味無窮,而且俗慮全丟,陶冶 情操,更是一大樂事。今古梅雖枯,但垂 釣者大有其人。

 

 

 

(周先柏/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