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海之濱的浙江省,其歷史悠久 ,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因而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和“文物之都”。浙江人以勤勞創造而聞 名天下,早在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 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 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 馬家濱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這 些文化遺跡,也是浙江人勤勞創造的最好 印證。
實行改革開放後,浙江的經濟快速的 發展,民眾的勤勞創造精神得到了極大弘 揚,城鄉面貌有了顯著變化,一批批大工 程、大專案相繼建成。最近,浙江就有兩 大舉世矚目的工程竣工。
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杭州東站建成運行
2013年月7月1日,杭州東站(也稱杭 州火車東站)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該站 總建築面積超過34萬平方米。站內彙集高 鐵、普鐵、專線、地鐵、磁浮、公交、水 運等多種交通方式和配套服務設施於一體 ,並可實現立體無縫交通換乘,它是亞洲 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
杭州東站的設計方案曾向國際招標, 共有四家公司入選:法國AREP公司和浙江 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體、德國OBERMEYER 公司和上海現代集團聯合體、英國ATKINS 公司和浙江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體、中國 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經專家認真評議投 票,最後法國AREP公司和浙江規劃設計研 究院聯合體方案(以下簡稱法鐵方案)獲 得專家綜合投票第一名。
杭州東站和上海虹橋站的設計規模相 當,並列為全國最大的樞紐站點,設計了 鐵路18個月臺34鐵路線(同時預留了滬杭 磁懸浮鐵路的3個月臺4條鐵路線),目前 全國只有杭州東站和上海虹橋站設計了磁 懸浮線位。杭州東站還是甯杭高鐵、杭甬 高鐵、滬杭高鐵、杭長高鐵、杭黃高鐵的始發終到站。
這一重大工程由鐵道部、浙江省、杭 州市共同出資,建設、投資總額達120.8 億。工程於2008年12月27日開工,由中鐵 四局集團公司和杭州市蕭山區東南網架公 司等單位聯合施工承建。經過近五年時間 的努力,建設單位將原先破舊的火車東站 拆除,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終於將這一 亞洲乃至世界一流的新車站圓滿建成。
車站站房的主體建築最高點距離地面 39.6米,在建築的南北兩邊的無月臺柱雨 棚長達到109米,面積7.4萬平方米。站外 設東西兩個站前廣場,東至下甯路,西至 環站西路,南至趙家港,北至天城路、新 井路。總用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總建築 面積約100 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8億元。 杭州市還將投資 230億元對火車東站周邊 地區 9.3平方公里的區域開發建設,打造 出集現代生產服務業、旅遊集散和居住職 能為一體的城市新中心、新地標。
新建成的車站分五層結構,地上二層 ,地下三層。其中地上一層為火車站台層 ;地上二層為候車大廳,由2條單向4車道 的城市高架組成,可以實現車輛在東、西 廣場、站房的互通;地下一層為出站層( 換乘大廳),旅客可以在此直接坐計程車 出站;地下二、三層分別是地鐵一號線與四號線的站廳層和月臺層,乘客可以在此 乘坐地鐵離開。車站採取“上進下出”的 模式。建成後乘客在站內就可以實現火車 、地鐵、公交、計程車的無障礙換乘,更 具特色的是在站外就有運河碼頭可以乘坐 水上巴士,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陸交通樞紐 。新東站的日均客流量為5至6萬人次。估 計2020年後的日均客流量達到10至12萬人 次。
車站站房設計以“錢江潮”的建築形 式為主題,以此體現出杭州“精緻和諧、 大氣開放”的城市形象和從“西湖時代” 邁向“錢塘江”時代的特徵。“動車”的 外形,塑造了一個充滿動感的、具有鮮明 時代特徵和未來感的新型車站。在車站站 房功能設計上,杭州東站遵循以人為本的 原則,注重流線組織,縮小換成距離,旅 客進站和出站的流線簡介順暢、短捷,站 內導向直觀明確,把最大的空間、最便捷 的通道、最好的環境留給旅客,室內高空 間、雨棚開敞通透,建設投入與維護成本 兼顧,確保一百年不落後。
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嘉紹大橋竣工通車
在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後的短短幾年 時間內,2013年7月19日,歷經4年多時間 建設,目前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多塔斜拉 橋—嘉紹(嘉興至紹興)大橋建成通車, 為世界橋樑建設史上再添一奇跡。
建設嘉紹大橋是紹興、嘉興兩市人民 盼望已久的一項“民心工程”。該專案自 1993年開展前期調查工作,在浙江省委、 省政府和國家、省有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嘉紹兩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了《關於建設嘉興 至紹興跨江公路通道工程的決定》。2005 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項目建議書;20 07年12月,專案工程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 批復;2008年10月,專案初步設計通過交 通運輸部批復。嘉紹大橋主要出資方為中 國經濟強市、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紹 興及嘉興市,大橋於2008年底正式動工, 整個嘉紹跨江大橋和接線高速公路(嘉紹 跨江工程),全長69.5公里,總造價為139 億元,大橋主體部分投資達63.5億,該橋 是浙江省內建成的又一座世界級橋樑。
嘉紹大橋主要由中國交通集團等相關 單位設計承建,經過近五年的建設,一座 現代化的橋樑很快又聳立在杭州灣上。嘉 紹大橋實際上是“嘉紹跨江工程”的主體 部分,整個跨江工程北起嘉興海甯,南接 紹興上虞,共由三部分組成:嘉興市地界 43公里的高速連接線,連接滬杭和乍嘉蘇 高速公路交叉口處;紹興市地界內有13公 里的高速公路,與杭甬和上三高速公路交 匯;中間跨江部分就是嘉紹大橋。嘉紹大 橋的橋長為10公里,橋面寬為40.5米,8 車道通行,大橋設計車速為100公里/小時 。大橋與滬昆高速公路、紹諸高速、上三 高速公路、乍嘉蘇(乍浦、嘉興、蘇州) 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等便捷地連接起 來,共有王店、百步、硤石、袁花、尖山 五個互通出入口,對完善國道、省道網路 具有重大意義。
嘉紹大橋主塔一共有六個,比法國米 約高架橋僅少一塔,世界排名第二。嘉紹 大橋主塔為何設計這麼多?其秘密就隱藏 在錢塘江河床之下。因為錢塘江的深槽是 擺動的,幅度竟達到2.3 公里。深槽是大 中型船隻通行的主航道,為不影響通航, 主橋一般都建在河流的深槽之上。考慮到 主橋的長度應比2.3公里寬,最後嘉紹大 橋的主橋長度設計成2.68公里。由於錢江 大潮的原因,為防安全風險,橋的跨徑不 能太大。經過專家多次論證,6塔5跨成為 最合理的選擇。而這也使得嘉紹大橋成為 世界上主橋連續長度最長、橋面寬度最寬 的多塔斜拉橋。嘉紹大橋每跨428米,其 懸索的橋塔,採用錢江三橋類似的獨柱設計,只不過錢江三橋是兩面懸索,而嘉紹 跨江大橋是四面懸索,造型更雄偉。據筆 者瞭解,這一技術、造型的橋,目前在國 內還是首創,因而大橋主通航孔可達到通 航3000噸級集裝箱船的需要。
在嘉紹大橋主橋的中間位置,還裝有 一個三米左右寬的帶狀裝置,看上去有點 像手風琴的“風箱”。其實。這種可以伸 縮的裝置叫“剛性鉸”,是嘉紹大橋的核 心技術所在,在全世界橋樑建築中是獨一 無二。由於嘉紹大橋主樑連續長度長,全 是用鋼箱梁拼接而成,熱脹冷縮會使這些 鋼箱梁產生一定的移動。為解決因熱脹冷 縮而產生的長主樑溫度變形對索塔受力的 不利影響,橋樑專家創造性地提出和採用 了在主橋跨中位置設置釋放主樑縱向變形 的“剛性鉸”裝置。“剛性鉸”比其他鋼 箱梁要短,但重量卻高達到 405噸,它的 發明,為解決超長連續橋樑主樑的伸縮問 題找到良方。
此外,在嘉紹大橋兩側,不少鐵杆子 上還安裝了一個紅白相間的無底布袋,隨 著風的吹動,裏面有些鼓鼓的。這些袋子 其實是風向標,整座大橋上總共有20個。 這些布袋的主要作用是,駕駛員可以看風 向標來判斷風速大小,如發現風速較大, 開車時就要緊握方向盤,防止不小心出事 故。大橋上還安裝了強大的監控系統,橋 上面每隔250米有一處攝像頭,可365度旋 轉,大到交通事故,小到違法停車,都逃 不過這些“法眼”。橋上還安裝了 300個 不同功率的喇叭,會隨時對橋上的駕駛員 進行提醒。此外,大橋還設置了42部緊急 電話,一旦發生情況,駕駛員可就近求助 。這些設備,對大橋的交通安全起到了輔 助作用。據筆者瞭解,嘉紹大橋共取得12 項技術成果,獲得49項發明專利,並創新 了14項工法。
嘉紹大橋通車後,乍嘉蘇、滬杭、杭 浦、杭甬、上三和紹諸高速路便連接成網 狀,在杭州灣形成了第二個交通閉合圈, 長三角高速公路由此形成一個新的三小時 高速迴圈圈。這將大大縮短杭州灣兩岸的 時空距離,充分發揮上海龍頭輻射作用, 推進環杭州灣產業帶建設,增強區域競爭 力,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和產業結構調整 升級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社會經濟效益 顯著。同時,滬杭甬、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金衢等高速路擁堵情況可望大大緩解。 大橋開通之後,從紹興到上海的車程縮短 至1.5小時,這比原來繞道杭州節省了30 分鐘車程,對紹興跨入“海灣時代”也具 有重要戰略意義。
(徐忠友/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