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楓橋夜泊》名詩考證

朱樹林

寒山寺「鐘聲」的考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蘇州寒山寺約有一千四百年歷史,由 名不經傳而成名立萬,是得於大唐天寶十 二年(七五三年)進士及第中唐詩人─張 繼‧名詩《楓橋夜泊》,短短七言四句, 編入了臺灣、中國大陸、日本的學校教科 書,幾乎是人人都能張嘴琅琅上口。也因 此多年來獲得,成為中國大陸知名旅遊勝 地。每逢新年除夕當晚,湧入數以千計上 萬遊客,專門來此聆聽祈福的一百零八下 鐘聲,人們將所有煩惱一般腦兒在這悠揚 夜半鐘聲中消失。

「楓橋夜泊」解讀

  《皎潔的明月已經西下,烏鴉低沉, 嘶啞的聲迴盪在布滿了寒霜的天地間。江 上孤舟漁火與岸邊楓樹的紅葉相映,客居 他鄉的愁緒攪得我難以入眠。已經是半夜 了,蘇州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幽幽嫋嫋飄 到我的船邊。》

  這首記敘夜泊楓橋的時景和感受的名 詩。普通的楓橋,普通的楓葉,平凡的寺 廟,平凡的鐘聲,經過詩人藝術的組合, 構成了一幅味道十足雋永的江南水鄉夜景 圖。此首詩也成了傳世名著作,蘇州寒山 寺也成了千古名勝。

名詩古今學者考證

  詩人張繼詩句中的「夜半鐘聲」引發 了許多話題,古今歷史上一直在爭論,公 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說法。筆者今日 (7.22)在報紙上,電視播報中,看到中 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簡錦松先生從曆法、地 理、天象與歷史有根有據推敲,認為「夜 半鐘聲」不在三更(子時),其實是凌晨 三點卅九分(五更之初),是寒山寺準時 響起的晨鐘。茲略陳述古今考證如后。

  古代北宋著名大詩人歐陽修,認為三 更時分不是寺僧撞鐘的時間。南宋的范成 大在「吳郡志」中綜合了王直方,葉夢得 等人的論辯,考證說吳中地區的寺僧,卻 有半夜敲鐘的習俗,謂之「定夜鐘」。例 如白居易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 後」的習俗,也是例證之一。

  而今日呢?簡錦松教授依據:「唐開 元大衍步軌漏全年晝夜漏刻及日出、日沒 、昏、明、五更古今時間對照表」,計算 出當夜的五更是次日凌晨三時卅九分,寒 山寺如果依百丈清規應在四更盡,五更出 打鐘,就會在這時候,鐘聲幽幽嫋嫋飄到 停泊在楓橋的客船上。

  簡錦松教授也利用GTS上的月出月沒 計算器,取得1990至2049年共六十年間陰 曆「九月十六日夜」及「九月十五日夜」 蘇州楓橋月出月沒時間,認為九月十六日 的四更月落角度,比較符合詩句「月落烏 啼霜滿天」的情境。簡教授還更進一步解 說:霜滿天裡的「霜」,其實指的不是雪 霜,而是「滿月前後清亮的月光」的光芒 ,以此推敲更為合情合理。

美在意境,不在時間

  臺灣現代詩人余光中先生說得好:「 詩是沒有一定的說法,詩人所寫的詩句, 有時也是虛虛實實的。」筆者認為喜歡閱 讀詩的人和寫詩的人見解落差而定,要從 那一層次或角度的想法而定,抑或依照自 己身畔的遭遇而有所不同的感受而定。這 就是「詩」的好處,完全開放讓自己有想 象空間,或是夢想空間,完全依層次高低 意境去解讀,這才是詩人寫詩的最高境界 。總之,「詩」最重要的是在乎傳達意境 ,而不是公文式的文學等因奉此,否則那 有情趣可言,不是嗎?

(朱樹林/台北)


回第二十六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