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 鄉邑環寶 簡介樓塔“細十番”樂聲概況
樓文淵 |
|
樓塔鎮,古稱樓家塔,座落於浙江省 蕭山縣之南部,毗鄰諸暨與富陽三縣接界 之地,自唐代始祖樓晉(彥孚公)建基以 來,已逾一千一百餘年,地處叢山峻嶺, 曲水常綠,為一桃源境界,古跡遍地,物 阜民豐,人文薈萃,唐詩人王勃,因緣遊 經樓塔,曾賦有「巍巍怪石立溪渡,曾隱 征君下釣綸,東有祠堂西有寺,清風岩下 百花春」以詠景色之美。
細十番是在明代洪武年間,西元1377 年發軔於這四境環山之農村社會,當時適 逢宮廷御醫樓全善公辭官返鄉著書立說之 際,其專擅醫學理論與實務之治療,曾為 明太祖馬皇后治疾而獲令名,任太醫有年 ,歸隱後除平日為左鄰右舍鄉民眾義診治 病外,致力於卷帙浩繁達四十卷之「醫學 綱目」巨著,以及「內注運氣類經」醫學 叢書之完成,為我國中醫奠立了不朽功業 ,日後李時珍先賢所撰著之「本草綱目」 ,亦多參擷其學識理論而成。其時全善公 常與鄉中具有琴藝與喜音律之鄉人,不時 琢磨,形成細十番的雛基,歷經多時,共 同演奏各種古典套曲,自娛自樂而後娛人 娛世。此為樓塔細十番發展初期之情形。 數百年來,在承平時期常有雅好人士加以 不斷研究、演練,或於鄉間慶典時為之演 出,屢獲好評,而使此一民間藝術得以傳 承迄今。據愛樂人士研究指出,十番樂源 自北方,傳入江南後,分在江蘇、浙江、 福建一帶流傳,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依據 大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顯示,目前十番 音樂指粗十番,在大陸僅有於閩西客家茶 、亭兩處,至細十番音樂,全大陸僅杭州 樓塔一地,是碩果僅存,樂壇奇葩一枝。 至兩者分際是,凡配合十種樂器,如笛、 管、簫、弦子、二弦提琴、雲鑼、湯鑼、 木魚、檀板及大鼓等,並以十支短曲,如 花信鳳、雙鴛鴦、風擺荷葉、雨打梧桐等 等,曲目可多可少組合而演奏,稱為粗十
番,而細十番則以管弦樂器為主演奏,少 有鼓鑼等樂器出現其中。所以樓塔的細十 番;樂聲幽雅清麗悅耳,更不為私人所用 ,此曲祇是共享,不僅是絕無僅有的代表 傑作。更是獨一無二的民間天籟聖音。
樓塔細十番傳承七百年,而能歷久不 衰,近代更能發皇成長,除由祠堂祖產支 持其活動外,當亦有使人懷念與敬佩之人 為之支持、鼓勵。如族人樓岑、字子材, 早年遊學日本,獲日本大學法律學士歸, 曾任廣西左縣知事(縣長),民初國務院 簡任職,並為河南兩縣之知事,因其自幼 就有音樂細胞,喜愛細十番,自其返鄉後 ,成立樓家塔細十番會,使傳承不絕,每 於傳統節日,利用夜晚餘暇,加以演出, 以娛終歲辛勞之鄉人,亦由此而使純鄉村 演出逐步推向城市;尚有子芹先生亦為族 之長者,學識淵博,執教庠序,尤有音樂 造詣,曾以工尺譜紀錄細十番之音階,音 調於宣紙,因此細十番由早年的心傳、口 傳,進而有文字的傳述,可供學習,使之 流傳不息,兩人功不可沒。而自改革開放 後農村社會,家給戶足,安居樂業,人人 重視休暇生活,樓塔細十番經常於各地演 出,更精益求精,而臻爐火純青地步。曾 相繼參加浙江省舉辦之民間音樂會演出, 榮獲一等獎;並受邀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錄製細十番,作為對臺灣廣播的晚間曲目 ;同時亦為浙江廣播電台作為農村廣播節 目的序曲,並攝製專題片,作為「錢江潮 」節目,向全民廣播,而使細十番樂聲遠 揚;1998年由於細十番的演播產生鉅大影 響效果,樓塔鎮經浙江省擬定為民間藝術 之鄉;2006年10月中央廣播電台將錄製之 樓塔細十番專輯再度在大陸各地播映;以 天籟之音,陶冶人類心靈,當有助於社會 的安寧,和諧幸福生活的創造。2008年經 大陸國務院核定樓塔因細十番列入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實為歷時700
年,久經歷練之榮耀。
樓塔的細十番音樂,目前已先後分別 在大陸有關地區演出,獲致非常高的評價 與讚譽。他們亦希望世界各地都能聆聽到 細十番清和平順悅耳的樂聲,更希望有一 天能到寶島臺灣來演出,以饗臺灣同胞以
及旅居在臺的浙江同鄉。身為旅台同鄉的 我們,自當竭誠歡迎,更當盡力導引樓塔 細十番早日來臺演出,使大家分享這份喜 悅與歡欣。
(樓文淵/本會副總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