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捍衛及發揚傳統文化的立場出發
馬總統2月8日表示,建置「中華語文知識庫」,是競選時所提政見,但並不具任何政治意義,而是從文化本位出發。
事實上,早自擔任臺北市長期間,即不遺餘力推動正體漢字。因此肯定知識庫成立,必有助中國大陸民眾認識正體漢字,促進兩岸交流與相互了解。
馬總統並特別以捍衛及發揚傳統文化的立場,呼籲國人共同努力,讓中華文化與文字之美永續傳揚。
網路雲端世界中,首部兩岸華文之詞庫
總統2月8日出席「中華語文知識庫」成果發表記者會,並在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及多位專家學者見證下,正式啟用服務系統,成為網路雲端世界中,首都經過專家審查的線上版兩岸華文詞庫。
堅持識正書正,永續保留文字形體之美
針對建置知識庫的發想,馬總統指出華文常用的中文漢字約六千餘字,中國大陸於1956年提出的漢字改革方案約二千三百字,其中整體改變的漢字約有四百六十八字,其它的僅更改偏旁,大部份仍維持原本形狀。因此,將對應「簡體字」的「正體字」通稱為繁體字,實不盡合理。
此外,國外的中華語文中心也因為教授正體或簡體字,而形成彼此的落差,故此一問題確有必要尋求解決之道。
馬總統表示,中國大陸主張書簡識繁,我方則認為應識正書簡,亦即認識正體字,書寫時則不受限制。但在臺灣仍應堅持行「識正書正」,永續保留文字形體之美。
倡議兩岸編輯辭典以雲端式概念建置知識庫
至於編寫大辭典的構想,則源自過去曾造訪德國,了解東西德統一後,對字典也做出大幅修正,因此認為兩岸中文應有類似需求,因而在四年前提出兩岸合編辭典倡議,並在劉兆玄會長接手後,進一步以雲端式概念建置知識庫,更彰顯未來發展空間。
身為中華兒女,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
馬總統並指出,文化事物乃約定俗成,不應強迫,因此兩岸應透過進一步交流,讓彼此了解雙方字詞的用法。目前大陸上許多用語也開始與臺灣相同,可見在兩岸互動頻繁之際,知識庫的推行,將有助彼此更加了解,殊值欣慰。
此外,兩岸應本於非政治性,純然以專業、文化角度看待天下,才能逐漸發展一套兩岸均能接受並通用的字彙。
馬總統最後強調,此次總統大選,中國大陸民眾也能透過網路觀看全程,此即是一種正向的交流,並讓對岸人民了解,民主政治亦能在華人土壤上生根茁壯,甚具意義。知識庫的成立,也具有指標意義,期盼在彼此的努力下,讓兩岸民眾認識正體漢字及其緣由,此乃他身為中華兒女,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
中華語文知識庫是結合最先進的雲端技術研究完成的
中華語文知識庫,是由中華文化總會結合資策會,李國鼎基金會,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中華電信、中推會與數十位會國內學者專家,以及大會的中國辭書學會共同合作完成。
其發想源起,是根據馬總統於2008年的文化政策白皮書中,提出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之構想,再由劉兆玄根據馬總統想法,結合最先進的雲端技術,提出中華語文知識庫計劃,合作團隊經過將近一年半的努力,於今年二月八日上午分別由兩岸同步發表成果。
(孫雄飛/衢州同鄉會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