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牋無盡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少年時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宋仁宗朝宦至宰相,他引用了一批賢能的人,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出自他的門下。
金國銓金國銓在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頗負盛名的一首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之詞少見的境界與遼闊高遠的特色,卻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之詞。
我再介紹一首柳永的蝶戀花。
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是十一世紀前朝的詞人,(生卒年不詳)。原名三變,字耆鄉,崇安人(今福建縣名)。宋仁宗進士,做過屯田員外郎,他的詞為一生精力所在,有(樂章集)傳世。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章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到一起來寫,採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
我再轉錄一首辛棄疾的 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曇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人。做過浙東安撫使,他是南宋最傑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愛國感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辛氏一腔忠憤,寄之於詞、交織著意氣風發,而又沈鬱悲涼的複雜心情。
我之所以摘錄這三首詞,是由三位傑出的詞人所作;如果乍看初唸,怎麼也連貫不起來。可是,如果有一些有心人,尤其是那些有志做大事業的人,想在軍、政、商、學界的強人,會常常從這三首詞中某幾句意境高超,如晏殊蝶戀花詞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所以那些作大學問,大事業的就會想: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蕭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那些想做大事業的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似接著抒寫只能是憂傷低迴之音,但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寂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百感,也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間,毫無窒礙的境界卻不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展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所以這三句儘管包含了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意息;語言也洗盡鉛華,氣象闊大,境界高遠。
在這種氣象闊大,境界高遠的環境,他是孤獨的,他是寂寞的,在孤獨與寂寞的環境下,他在思想、他在考慮、在下決定,現在的一個政治人物,或是一個學者、或是一個大企業家們,就在望斷天涯路、在找尋、找尋不到,再找尋,還找不到,再找,這就是思考、就是研究,所以「獨上高樓」去思去想,便是第一個境界。
王國維借用詞中「昨夜」三句來描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第一種境界,雖詞作的原意了不相涉,卻和這三句意象特別虛涵,便於藉題發揮。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柳永蝶戀花詞最後二句,這是一首悵人之作,詞人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樣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意結合到一起來寫,而「春愁」正是詞人的纏綿執著,是解脫不了的。為什麼這種「春愁」如此執著呢?因為詞人對「春愁」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無法忘卻「春愁」,他滿悵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還「衣帶漸寬終不悔」心甘情願為「春愁」所折磨,即使形容漸漸憔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也決不後悔,究竟是什麼使得詞人鍾情若此呢?原來是「為伊消得人憔悴」。全詞成功地描寫出一個癡情男子的形象。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首情詩,為她,人都瘦了,飯也吃不下,衣帶都鬆了,人都憔悴了,但我絕不後悔。當我研究時,工作時,也是發憤忘食、情深似海,這樣快樂的事,怎麼會後悔呢?這是第二個境界。
前面提到辛棄疾是南宋最傑出的愛國詞人,他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慨」,由於政治失意,作者在抑鬱中力求解脫,也給他的詞帶來了相當濃厚的消極成分。
這是一首寫上元燈節的詞,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並無特異獨出之處,稼軒此詞,前半突無獨到之勝,後半段之筆,專門寫人,看這些遊女們,行走之間說笑不停,而且一個個髮鬢雲鬟、衣香在飄散,鬢影漸漸模糊。這些麗者都非我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縱影皆無,已經沒有什麼希望……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側,分明看見了。
是她!
是她!
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
這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昇華。
正如今天紐約尼克隊的籃球員林書豪,坐了二年的冷板櫈,如今一戰而暴紅。
這是第三個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找了,還找不到,再找,還是找不到,到了一個階段,驀然回首,豁然貫通,「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個境界,真是不得了,很少人能夠達到這個境界,所以說:做大學問、成大事業的人,才可能達到這第三個境界。
王靜在(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過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之境界為第三,即最終最高境。
境界的定義,端在各人的認知,第一、假如你要決心作什麼,面對國家、對社會、對團體,以及對家庭都有益處,那麼,你就下定決心,全心投入。第二、如果你自己已全力投入去做,不成功也不要後悔。因為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努力過的人,但是努力過的人不一定都成功。第三、你這樣興趣盎然,生氣勃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代表你的工作已進入了一個了不起的境界,成功已不遠了,成功的滋味可是辛酸又甜美的。
(金國銓/本刊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