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晶華集團總裁潘思亮說,從失敗中學
習,是另一種學習的態度。一個人如果成功,自然會得到社會的祝福,若是失敗必須自我檢討。
潘思亮這位年輕的企業家,今年六月將代表臺灣前往摩納哥蒙地卡羅,與世界其他各國的代表共同角逐《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的桂冠。
晶華酒店自從潘思亮接手經營後,現在已成為國內酒店的第一品牌,潘思亮兩度為晶華「減資」,將股本發還給股東和股市投資人。股票成壁紙的情況前有所聞,但從上市公司經營者手中拿回股本的「實在罕見」。
晶華沒有負債的驕傲
更少見的是,當晶華股價漲上每股500元以上時,潘思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竟然自己評價說「股價太高了」。此等真性情,讓小股東覺得又誠懇又有氣。「這是個誠信問題,公司上市總是社會機構而非私人所有,錢是股東的,如果錢不留在本業,也不能亂投資,要自我警惕」於是潘思亮啟動台灣首件發還股本兩次給股東的紀錄,他說:「晶華無負債」。
潘思亮曾自我檢討,用很大的資本持續擴張飯店是否可為股東帶來利潤?觀察其他國家,例如美國的飯店業,發現它們都已朝「品牌」方向發展。於是他決定將40幾億的資本,減到5、6億元。
潘思亮認為創業成功,與品牌、基因、企業經營等三項連動性密不可分。他說,晶華的名稱,本來就叫做「麗晶中華」,所以取名為「晶華」酒店。
飯店結合商場的創意
臺北晶華也傳承香港麗晶的創新精神,是全世界第一個把大型商場與飯店結合的酒店,他說:我們從來不看同業做什麼?因為我們要服務的是客戶,惟精品陳設是學同行的。因此說明臺灣在創新上是有競爭的優勢。
回憶2000年間剛收購晶華,隔天就碰到美國911事件,晶華每股25元的收購價,一路下挫了一半,為週轉資金的需求,天天得跑三點半,然而好事不成雙,壞事卻接二連三,隨後又碰到SARS,晶華的財務雪上加霜,公司岌岌可危,他說:「那種經驗現在想起來還是很不好受。」
「晶華靠創新服務度過難關」,潘思亮說,晶華集團中以臺北晶華賺最多。利潤率最高是客房,都是高檔的參訪團,一間總統套房根本不夠用。
晶華另一種創新是開闢商店街,他分析,商店街不單純是房東、房客的結合,例如巧克力店的進駐,酒店的巧克力就不必自己做;晶華首創可以在餐廳一杯杯延伸到room
service。「我們的客人,不把酒店當做飯店,是把飯店當做平台,提供衣食住等各項方便服務。」是我們的光榮。
(本刊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