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寧波除夕話守歲

 

  現在除夕夜,家家戶戶幾乎都坐下來 收看電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直到淩 晨。過去雖無這種優越條件,但也有“占 歲”“燎歲”和極為流行的“守歲”習俗 。據記載,早在堯舜時代就有了慶祝新年 的習俗,“占歲”“燎歲”“守歲”等就 應運而生。

  所謂“占歲”,即在除夕夜間用占卜 的方法,卜測明年一年中的風雪晴雨、旱 澇洪泛、莊稼收成、家畜生長、財錢利祿 、聰慧愚鈍、吉凶禍福等等。方法有照田 蠶(除夕夜在田頭點燃高高的火炬,遍照 田野,以卜或祝來年蠶絲穀物豐收)、據 聽(除夕夜懷裏揣鏡子到街上暗聽人言, 以卜一年的吉凶休咎)。民諺雲:“吉日 吉時傳吉語”,為的是明年“新人新歲交 新運。”

  還有在除夕夜於庭院中攏火燃燒,一 些地方把此舉稱作“燎歲”“烘歲”。  

  除夕夜一種十分普遍的習俗是“守歲 ”:一盤“宵夜”擺到桌上,家人團坐, 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細語,靜待天明,這 便是“守歲”。也叫“坐歲”“熬歲”。 此俗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 終夜不眠,次待天明,稱曰守歲。到唐宋 時,守歲的習俗已盛行城鄉各地。唐太宗 李世民的《守歲》詩便留下了“共歡新故 歲,迎送一宵中”的名句。北宋蘇東坡也 說過:“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夜達旦 不眠為‘守歲’”。宋代的孟元老和周密 都談到守歲的習俗活動。孟氏《東京夢華 靈·卷十》雲:“至除曰……士庶之家, 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周氏 《武林舊事·卷三》雲:“至除曰……小 兒女終夕博戲不寐,謂之守歲。”以求新 一年大吉大順。

  至於“守歲”的意義,各地的說法不 同,意義是多重的:有人說守歲有珍惜光 陰的意義,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 》謂:“宛俗除夕,聚坐達旦,有古惜陰 之意”;有人說是為來年精神旺健。俗說 熬過年的人,一年內不乏不困,勞作有勁 ,否則一年都“走魂”;最具有人情味的 說法是為長輩添壽。宋代金盈之的《醉翁 談錄·卷四》就說:“除夜,京師民庶之 家,癡兒馬矣女,多達旦不寐。”俗諺: “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在我浙江 民間,還流傳著天賜財寶的故事:

  說是每逢年三十晚上,玉皇大帝要敞 開大門,把庫裏的金銀財寶悉數撒向人間 。人們拾到金銀財寶放到屋裏,必須等到 天明才能開門。否則,金銀財寶就要變為 磚石瓦塊。人們希望這個傳說成為事實, 所以每到除夕夜,全家團聚,等待天降金 銀財寶,守歲到天明……   

  怪不得至今的浙江人,除夕時喜貼這 樣的聯對:‘招財進寶闖天下,財源茂盛 達三江’。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浙江人 在海外做生意的人最多,創造的財富在全 國也是佼佼者……

  說及“守歲”,早在南北朝時期,詩 人徐君倩就曾留下這樣的詩句:

  “卷開風習帳,燭盡炭成灰。

  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

  唐代詩人的七絕《除夜》也云: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時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此俗此情,今日讀來仍有無窮的 “

  年三十晚上大人們要給我們三個人 ‘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裏,寫上長命百 歲,放在枕邊,還要在我們每個人的景泰 蘭食盒裏放上用粘米麵做的如意,小柿子 、桔子等食品,大年初一我們一醒來不許 說詁,先用手摸摸這些東西……”

  此說與我浙江的習俗大致相似。不過 後世的壓歲錢則多是一種親情愛意的表示 ,現代的壓歲錢更是如此——體現出中華 民族傳統道德的風尚。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壓歲錢也水漲船高,幾千元普通不過, 上萬元也時有所聞。對於這樣一筆不菲的 資金,任由小孩處置,容易養成大手大腳 的毛病。不但對健康成長不利,亦與壓歲 錢初衷相悖;家長一收了之,則容易挫傷 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不滿和抵觸, 引發家庭矛盾。竊以為,壓歲錢的打理, 應圍繞“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這個大課 題。因而,有理財專家建議:

  一、教育儲蓄。“百年大計,教育為 本。”壓歲錢用於教育儲蓄,上為國家分 憂,下為子女積累教育儲金,可謂利國利 家。教育儲蓄不但收益豐厚,而且可以為 孩子的燦爛前程創造條件,符合家庭的根 本利益和給予者的最大心願!

  二、用於獎勵。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 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生理、安 全、社交是低層次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實 現是高層次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滿足後 就會追求高層次的需要。現在的小孩衣食 無憂、溺愛有加,早就滿足了低層次的需 要,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用 壓歲錢買些文娛體育學習用品,在適當的 時候獎勵給孩子,既能使孩子多才多藝, 全面發展,又可以大大激發孩子的潛能, 對孩子的進步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可以孩子的名義用壓歲 錢買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與孩子共同 打理,培養孩子理財意識,使孩子懂得: 勞動創造財富,理財保衛財富、增加財富。 除夕的鐘聲  

  我國是鐘的王國,一向有“鐘鳴鼎食 ”的習俗。

  除夕之夜,當新舊交接的子時來臨之 際,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人們可從電 視機或收音機裏聽到連續十二響宏廣雋永 的鐘聲,以表對新一年十二個月最美好的 祝願!

  然而與此同時,寺院的鐘聲卻敲響一 百零八下,無論是杭州淨慈禪寺、上海龍 華古寺,還是蘇州的寒山古寺……午夜鐘 聲齊鳴,祝福送舊迎新。

  說到鐘,蘇杭人特別容易勾起寒山寺 鐘聲的故事:

  傳說明嘉靖年間,一夥日本人在蘇州 聽到寒山寺高僧誇耀該寺鐘聲能傳十里後 ,就在半夜爬到蘇州北寺塔頂上去聽,果 然聽到。日本人要想得到古鐘,威脅利誘 和尚不成,於是就毒死和尚,搶走古鐘。 康有為有七絕記此事:

  鐘聲已渡海洋東 冷寂寒山古寺風。

  乃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寒山寺重 建時,日本人士又募鑄仿唐式青銅乳頭鐘 送歸;今日更值欣喜的是:寒山寺的鐘聲 成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節奏。1981年數 百位日本友人組成《日本寒山寺除夕聽鐘 聲訪華團》,專程趕到寒山寺去聆聽除夕 的午夜鐘聲。此後幾乎年年春節都有日本 友人數百,坐宿寒山寺聽除夕鐘聲。日本 一家電視臺還專程到蘇州收錄寒山寺鐘聲 ,在除夕夜向全日本播送,以傳播中國古 老的文化精英,表示新年最美好的祝願!

  按佛教寺廟的規矩一般是“暮鼓晨鐘 ”,可是在我國不少寺院的習俗卻是“夜 半鐘聲”。為此事日本京都大學佛學教授 柳田聖山在參觀上海著名的玉佛寺時,特 向玉佛寺法師請教。可法師聽後未予置辯 ,便陪他一道走出殿堂來到賣品部,當柳 田教授仔細觀賞清人俞樾(浙江人)手書 唐詩《楓橋夜泊》時,法師走上去隨手在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中的“寒山寺”“夜半鐘聲”上劃了幾個 圈圈,提請教授注意,教授略有所思,很 快就立正、低頭、合掌,連連向法師致敬 。張繼所寫的“夜半鐘聲”在國人中也有 異議,最有代表性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 的批評:“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 ,其實,歐陽修錯了。在唐時,不少寺院 都敲夜半鐘,稱之“半夜鐘”“定夜鐘” ,也叫“無常鐘”。屢見於詩人的吟詠: 如白居易的“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 ;皇甫冉有“夜半隔山鐘”,王建也有“ 未臥嘗聞半夜鐘”。到了晚唐溫庭筠也寫 有“悠然逆旅頻回首,無複松窗半夜鐘” 等詩句。鑒於歐陽修等所爭論的“夜半鐘 ”究竟有否?宋·葉夢得在《石林詩話》 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蓋公(歐陽修)未嘗至關中,今吳 中山寺實以半夜鐘,謂之無常鐘。張繼志 其異身,歐陽以為語病,非也。”  

  自從佛教傳入我國之後,鐘便與寺廟結下了不解之緣,交歲聞鐘也就成了辭舊 迎新的主要活動之一。在五六十年代前期 ,新年的鐘聲來自戰國編鐘、古磬和一些 古鐘,1985年使用的是唐代古鐘景雲鐘, 距今1200多年,古鐘重6噸,鐘聲洪亮優 美,氣勢磅礡。近年來,我們聽到的新年 鐘聲,是“永樂大鐘”發出的。該鐘具有 五絕:一是形大體重,高六米七五,直徑 三米三,重四十六噸五;二是鐘上的銘文 字數最多,總數達二十三萬之多;三是絕 妙的聲學特徵,它由1、2、3、4、5、i組 成合諧的泛音系列,敲響時宛如一支龐大 的樂隊在齊奏;四是力學結構先進,如此 龐然大物,懸掛在主樑上全靠一根長一米 、寬十四釐米的銅穿釘支持;五是高超的 工藝,大鐘採用我國傳統的坑泥範法澆鑄 而成。哦,除夕的鐘,你如一件精妙絕倫 的古老藝術,向世界展示我們民族的英姿 ,又似一頭精神抖擻的東方雄獅,向人類 發出奮發圖強的怒吼!

  再者,為什麼寺廟裏的大鐘在除夕夜 要敲一百零八下呢?

  道家認為:這是三十六個天罡星,七 十二個地煞星加起來的數目。

  佛家的說法有多種,這大概與佛教的 多支派有關。一種較普遍的說法是:人生 共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便 可消憂解愁。在佛教最盛行的日本,除夕 時各寺院鐘聲齊鳴,共響一百零八下,傳 說是可以驅除一百零八個魔鬼;

  明人郎瑛持另一種說法,他在《七修 類稿》卷四說:“叩一百零八聲者,一歲 之意也。蓋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 二候,正得此數。”這種說法是宋代以後 的儒家思想滲入到佛學中的解釋——如此

  在浙江大地,除夕夜還有“照田蠶” 的習俗。明高啟的《照田蠶詞》以見其概: 東村西村作除夕,高炬千竿照田赤。 老人笑祝小兒歌,願得宜蠶又宜麥。 明星影亂棲鳥驚,火光辟寒春己生。 夜深燃罷歸白屋,共說豐年真可蔔。

  物換星移,春光璨璀。在除夕夜,現 今的浙江人,一邊聽著爆竹的合唱,看著 雪花的狂舞;一邊追捉如遊絲般飄忽的思 緒,尋覓那隱含於雪花爆竹中的詩韻;譜 寫新時代的篇章:

  聽滿城爆竹一夜聲聲到天明,一陣陣 牽動心頭如縷的詩情。為什麼今夜爆竹這 樣脆美動聽?莫非是音浪裏面藏著笑的波 紋。幾時曾聽過這樣熾烈的音響,難道煙 花裏含有醉人的芳馨?我的心啊,早已陶 醉了,醉了!又何處去尋找爆竹中詩的意 境。此刻,席間該有多少會心談話,今夜 ,爐邊該有多少美麗憧憬。一年來我們有 多少勝利值得慶賀,為什麼不暢放幾聲爆 竹普天同慶!放吧,千掛響鞭驅惡鬼,送 瘟神;放吧,萬朵禮花除舊歲,迎新春。 爆竹聲聲,響徹海峽兩岸,思緒綿綿,骨 肉同胞情深,我們同盼,祖國統一,共同 祈求,世界和平!  

  除夕夜,喜洋洋,爆竹響,笑聲揚。 千家萬戶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吉祥歡慶的氣 氛中,它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共慶團圓的好 日子。然而各民族又有其自己的特色:

  臺灣族除夕俗與大陸大致相似,但也 有其獨特風格。梁啟超《臺灣雜詩》雲: “歲時不改舊,信是漢山川。”臺灣氣候 和暖,四季花卉芬芳,除夕時“荷花獻歲 ,菊花迎年”,家家桌上供有多種花卉, 以荷、菊為主。張湄《瀛埡百詠》詩曰: “荷花度臘菊迎年”,何澄《台陽雜詠》 也云:“迎歲荷新菊度年”

 

 

 

(寧波市江北區台胞台屬聯誼會)


回第二十三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