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七月十三日上午九时,骆善荣乡长约我于斯时相见在北市南海路国立历史博物馆,共同去参观大三国特展。
三国时代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时代,一千八百年前,一场波澜壮阔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新纪元。三国时代的人物,故事总是令人津津乐道,不仅仅因为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加上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妙笔生花,使得这些三国人物的精神性格都深深影响着现代的我们。
相信你我都曾对曹操的杀伐决断,刘备的敦厚仁德,关羽的忠义千秋,张飞的勇猛,赵云的胆识,周瑜的谋略,孔明的智慧等等故事着迷不已,而他们的英雄内涵也成为这一千多年来传统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血统与身分不再是权力的保证,才智与实力才是成就霸业的关键,当一系列乱世的前奏,在东汉末年的舞台上搬演完毕,各路豪杰纷纷粉墨登场,魏武挥鞭,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孙坚与孙策父子崛起江东,打下东吴霸业基础,刘备知人善任,终能入主蜀中,史称“三国鼎立”,百年之间人才际会,前仆后继地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彼此斗智斗勇,写下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动人的一页。
当然,我们必须感谢陈寿这位以严谨态度治史的史家。陈寿从小好学,曾跟蜀汉书名史家谯周学习,研读‘尚书’、‘春秋’等经文著作,为他日后治史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三国志’是记述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一部史学名著,紧接在‘史记’、‘汉书’之后,并与晚约百年后成书的‘后汉书’合称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历来倍受推崇。
陈寿撰写这本史书,眼光并未局限于三国,而是上接汉末,为群雄董卓、袁绍、袁术、吕布等人立传,因为讲三国的历史,如果少了这些一时文霸肯定会相形失色。再者,‘三国志’叙事生动简洁,语言洗炼精准、评论中肯得当、毫无繁冗之词,也因此不但在中国文学占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三国志’就不可能会有后来的罗贯中写出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一书,如果没有‘三国志’,就不会有后来这么多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在诗文戏剧与艺术、音乐等不同领域上,取得庞大的成就,进而共同塑造了中国历史的滚滚长流里,独一无二且历史不衰的文化现象。
三国时代的登场人物难以尽数,有些人像是夜晚的流星一样,一瞬即逝:有人虽饱经磨难,却能够亲眼目睹乱世更迭,为这段历史写下详细的见证,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活跃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至少有五、六百人之多,在武功、谋略、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杰出之士,也让这个历史的大舞台好戏连连,从未冷场,然而在这些人当中,谁是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呢?
“英雄”这个词汇首度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也是在三国时期,在那个时代,对人性的讨论,已经跳开了以往在单纯从道德、善恶的二分法来判别人性,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学为观点,对人的才性或情性的种种特质加诸理论基础。
“山草中精秀的称为英、兽类中的头领称为雄”。而评价人们文武攻略的差异。我们习惯把聪明的称为英,把胆壮力大的叫做雄。如果以此标准,大家就会想到“治世之能臣,乱世的奸雄”的曹操,曹操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陈寿在‘三国志’写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起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对曹操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真者。
孙权年少时已有将帅之才,终其一生虽是守成之主,但他能联刘抗曹(赤壁之战),或联魏拒刘(夷陵之战)均获大胜,而得以稳据江东,最后终成帝业。曹操不得不佩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能被自视甚高的曹操说出这样的评价,就足以证明刘备确有过人之处,刘备虽有汉室血统,但早年生活贫贱。日后能以仁德善待百姓而深获人心。他又与豪杰义士交结相识,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至今仍有后人所钦服、效法。
三国时代的医药与相关的研究著作,成就更为辉煌,谈到医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华佗、华佗是在‘三国志’里,唯一以医术闻名而立传者,陈寿在其传记里记载了多个病例,来说明华佗高超的医术,其中他以针炙为曹操解头风之苦的史实,而华佗使用麻沸散麻醉病人再实行外科手术的事例,更是世界上关于麻醉剂的最早记载。
三国时期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当中,大小战役不知凡几,官渡之战、长阪坡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潼关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祁山之战、五丈原之役、场场战役惊心动魄。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更被视为最惨烈也是最关键的“三大战役”,最终结果都对三国的局势变化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诸葛亮不但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历代朝野都对诸葛亮有很高的评价。其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学习的典范。
周瑜少时有才学,壮有姿貌,是后世人羡慕追思的英雄形象,其妻子小乔也是国色。小乔姐大乔(孙策妻)为三国演义中最具国色天香人物。诸葛亮假借曹操“铜雀台赋”──“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蝃蝀音节东,长虹也),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激怒周瑜而产生联蜀抗魏,“赤壁之战”大破曹军,成就刘备入主荆州,据有巴蜀,而产生三国鼎立之势。
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彩虹)。音:第东(注一)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注一:古时称虹为“蝃蝀”诗经、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蝃蝀,止奔也。”或亦指既嫁之女而拒其他求婚之诗,首见二句为“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在文学方面,这一时间最代表性的当属“建安文学”。所指是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与“建安七子”,王桀、陈琳、徐干、阮瑀、刘桢、应瑒、孔融为代表的文学团体活动。建安文学之所以与兴起,与文人自身同受战乱之苦,只有藉文学创作反应社会实况与个人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者,曹操虽执掌大权,但文才过人,且相当爱惜文士,在在带动了当时的文学风气。曹操留下众多作品,像是《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外曹植的《洛神赋》是他由京城返回封地时,途经洛水有感而发所作。此赋词句华美,比喻新奇,也屡被后世文人与艺术家所引用。蜀汉文学以诸葛亮为代表,其《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迄今依然为人所称颂。
思想上,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是统治阶级的重要凭据,民间自然也深受影响,然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政局的紊乱,使得佛教出世轮回思想与道家清静无为的内涵广为传播、书画艺术随之也产生了剧烈变化。
从东汉末年的书法发展来看,章草已完全成熟,显著的变化则是在于真楷的出现,至魏晋时隶、草、行、楷各体已然齐备,大批书法名家涌现,曹魏的钟繇是突出的代表人物。
展品中,经考证被认为是目前唯一一件曹操亲手所书的《衮雪》石刻拓本,堪称是此次展览诸多文物中最受到瞩目的一件。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豪杰中,关羽由于其忠诚和勇武的形象,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而他的美须髯更早为个人的独到特色。
癸末年七月,浙江诸暨乡贤何浩天先生惠赠王蓝先生画“华夏威名万古传”云长灵照乙帧。
(怀谷/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