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打針手術都不是萬靈丹,只要有正確的姿勢與適度的運動,才能避免椎間盤禿出、椎管狹窄等後遺症。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通病,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全美高達8成人口有背痛的經驗,每年約15%因為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下背痛而就醫。背痛病患每年的醫療支出大約是7千美元(約台幣21萬元),反觀無背痛者,醫療支出大約只有4千美元(約台幣12萬元)。專家指出,治療背痛的方式形形色色,但迄無科學證據顯示,哪一種療法是百分之百安全與有效,唯有預防勝於治療。追根究底,背疼的肇因在於肌肉與韌帶長期緊繃(或無力),若能適度運動,鍛鍊核心肌群的肌力與耐力,加上正確的站姿與坐姿,背痛就不會輕易上身。
以下是幾個簡單的鍛鍊方式:
1、糾正駝背的習慣。若須久坐,選擇與自己腰部弧線相符的靠墊,不然也可拿一條毛巾,捲起來,墊在腰間。下背部有了支撐,腰桿自然容易挺直,肩膀也會跟著放鬆。
2、維持良好體態,須增加背部與腹部等核心肌群的肌耐力,始能支撐脊椎。動態的「皮拉提斯」(Pilates )身體療法或靜態的瑜伽都是不錯的課程。
3、調整辦公桌椅、電腦螢幕、鍵盤的高度,讓身體維持在舒適與放鬆的人體工學角度,減少肌肉負擔與緊繃。
4、工作每30至60分鐘,記得站起來伸伸懶腰。坐久了,不管姿勢再怎麼正確,肌肉難免會疲勞,最好起身活動一下。重新坐下後,下巴縮緊,將肩膀往後繞圈約10次。
維持良好體態,不僅是為了好看以及遠離背痛,更是增添自信的利器。
運動三不 多存骨本
要如何避免運動傷害,除了暖身,觀念也要正確,專家提醒,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另外,也可以從日常飲食儲存骨本,多補充強化骨骼的鈣質等營養,增加骨骼的強度與韌性。
三個基本觀念,來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1. 運動不能危及生命安全:有心臟病變包括心律不整、心絞痛等,或血管病變如血糖過高、血壓高等患者須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選擇適合身體狀況的運動。
2. 運動環境的選擇:不適合的運動環境會造成運動傷害,例如天氣太熱,容易造成中暑,許多世界級比賽安排賽程都會參考比賽當時的溫度、氣候、環境而定,用意也就是防止運動傷害。
3. 選擇運動器材不必崇尚名牌:名牌通常是運動明星促銷,未必適合一般民眾,選擇運動器材時,必須注意材質、品質和實用性,而不是一窩蜂追求流行。
另外,台大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則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日常飲食,保健關節與骨骼,減少運動傷害。例如富含葡萄糖胺的豬耳朵、蹄筋、海參、山藥等食物,都能保護關節軟骨。
黃豆製品與奶製品富含鈣質,有助於鞏固骨骼,對於肌肉收縮、血液凝結與神經傳導都相當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