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民间渔谚见证 舟山渔场昔日的辉煌

李世庭


乘山渔港

  舟山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可是事至今日,舟山渔场风光不再,去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载有萧春雷的一篇文章指出:“现在近海都没有渔泛了,当然就没有渔场。舟山海域原来有四大渔泛,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一个个消失了。现在的渔场指的都是外海渔场。”说舟山渔场如今完全无鱼可捕有点言过其实,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渔业产量骤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大黄鱼和墨鱼,原来是“多如草”,现在却影踪难觅。仅仅二三十年时间,舟山渔场就变得大不如前,市面上见不到野生大黄鱼,即使有也贵得惊人。如萧春雷所言:“野生大黄鱼市面上的价格一斤重的一千元,两斤重的两千元,三斤重的高达万元。想当年,黄鱼每斤一角四,最低只要七分。”

  昔日舟山渔场的辉煌景象,我们只有从民间流传的渔谚中去体味了。说渔谚,寻旧梦,舟山渔场昔日辉煌已成为我们的美好回忆。

  舟山渔场指的是以舟山本岛为中心向外延伸,北到花鸟与佘山渔场相接,南到韭山与鱼山渔场相连,西靠大陆,东临汪洋,面积达一万平方海里。因为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等水系入海处,鱼类的饵料特别丰富,且海水的温度、盐度适中,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适合于不同习性鱼类的栖息和繁育,因此成为富饶的渔场。诸多鱼类中以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捕获量高,号称舟山渔场的四大鱼类。昔日的舟山渔场丰饶到何等程度,可以民间渔谚作见证。

  舟山渔场一年四季渔泛不断,春季是小黄鱼泛,从立春到立夏,由南到北,都能捕到小黄鱼。“春雷勿离山头,小黄鱼勿离滩头”,刚过春节,春雷尚未融化,小黄鱼便在南边的猫头洋,大目洋一带旺发,“过年风,绞绞动”,所谓“绞绞动”,极言集群的小黄鱼数量之多。小黄鱼在春分时节开始产卵,其时会发出类似蛙鸣般的叫声(大、小黄鱼都会发出叫声,故而渔氏称大小黄鱼为“叫鱼”),所以又有“春分起叫攻南头”之说,“攻南头”指到南洋捕小黄鱼。清明、谷鱼,油菜开花,即是小黄鱼发得最旺时节,故有渔谚曰“清明鱼如草,谷鱼满洋跳”、“菜花背龙头,小黄鱼打蓬头”。舟山渔场小黄鱼产量之高自古如此。光绪三十三年(1907)定海皋泄秀才王亨彦编的“定海乡土教科书”中说到“水产如石首鱼(大小黄鱼),网捕于立夏前后,多不可数计。”旧时因为没有冷藏设施,又缺乏加工手段,捕来的鱼多了只好眼睁睁看着它腐烂变质。上世纪五十年代,市场上小黄鱼多得卖不出去,政府号召居民吃“爱国鱼”,避免渔民利益受损。

  小黄鱼泛未绝,墨鱼泛便匆匆跟上,立夏前后,天气转暖,墨鱼便开始旺发。“立夏吃蛋,乌贼满篮”,过立夏节,舟山民间习俗要吃茶叶蛋,所谓“立夏吃双蛋,气力大一万”,与吃蛋相伴的是一碗时鲜菜红烧乌贼。乌贼(即墨鱼)喜欢在水质清澈、岩藻丰茂的礁岩丛中产卵索饵,舟山东首的中街山一带和北面的浪岗、嵊山、花鸟洋面正是墨鱼产卵、索饵的理想之地。“夏发东南风,乌贼靠山拢”、“壁下野猫洞,乌贼夜夜拢”,乌贼集聚在岛礁边沿,将脑袋在礁岩上一撞一撞的产卵,然后用头吸在礁岩上栖息。渔谚说“立夏打一暴,乌贼抛老猫”,就是指乌贼在礁岩边产卵、栖息。这时,捕乌贼便非常容易,用一个网兜(俗称撩盆)就可以到岸边或礁石丛中随便去捞。乌贼有趋光性,晚间用灯光将乌贼诱过来照住,也是捕捞一法。每当夏季乌贼泛,福建和温台地区渔民都赶到中街山的青滨、庙子湖、东福山以及嵊山、花鸟、洛华等岛来捕墨鱼,因为捕墨鱼太容易了,很多福建渔民留在岛上不愿离去。至今,这些岛上都留居有福建和温台地区渔民的后代。乌贼可以晒制成鮝,称作螟蜅鮝,宜于贮藏,且为福建等地居民喜欢的食品,销路很广,所以在世纪五六十年代,国营水产公司大量收购墨鱼,临时雇佣家庭妇女翻晒加工,其时,舟山大小岛屿凡是有平地的地方都晒满了螟蜅鮝,空气中弥漫着墨鱼的腥气,到处洒有乌贼墨。这样的盛况到七十年代初戛然而止,舟山渔场已很难见到乌贼了。

  伴随乌贼泛到来的是各种鱼类和虾蟹的爆炸性旺发,时间在阴历四月半至五月半,民间称为“洋生时”,意为这时候海洋过生日,把所有鱼货都贡献了出来。期间尤以四月半、五月初、五月半三次大潮泛鱼最旺,“廿九、十四潮,吃饭把橹摇,等到清早起,黄鱼满仓装。”洋生时,渔民忙得连吃饭工夫也没了,“日里拖,夜里照,空落工夫放流钓”,尽管辛苦,但收获颇丰,家里的饮食也大有改善,“老公涨大捕,老婆吃得翻大肚。”这时节,渔家妇女知道老公辛苦,会用红枣、桂圆、酒淘黄鱼之类滋补品给老公补养身体。自夏至秋,舟山渔场原来一直有大黄鱼可捕。大黄鱼是我国“家鱼”,产地就在我国,而且集中产在舟山渔场,岱衢洋、黄大洋、马?洋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地,“岱衢洋一缸金,黄大洋一缸银”,渔民就在岱衢洋、黄大洋畚金掏银,捕捞大黄鱼,大黄鱼剖成黄鱼鮝,晒干后贮存起来,是舟山人的长下饭。家里来了客人,一碗黄鱼鮝烤肉招待,那是最起码的,大麦成熟是大黄鱼泛到来的标志,故有渔谚“大麦鱼,渔泛旺,大麦杆,当鮝床”之说,晒黄鱼鮝下面要垫上一层麦杆,这样容易干。民间用甏瓮贮存黄鱼鮝,同样要铺上一层稻草或麦杆,可以防潮。直到中秋前后,在大戢、马迹一带洋面还能捕到大黄鱼,称之为“桂花黄鱼”。大黄鱼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逐渐不见的,致使大黄鱼绝迹的主要原因是酷鱼滥捕,一味追求产量,不懂得资源保护。渔民们说起当年不当的作业来痛心疾首。据说早先从福建十条船围作半圆,船上的人一齐敲打竹板,黄鱼头骨中有两枝耳石,被竹板一敲便发生共振,以致昏死过去浮于水面,于是被船上人一网打尽。这种捕鱼方法使黄鱼断子绝孙,最终便绝了种。如渔民所说,把子孙鼓都提前吃尽了。

  紧接夏泛的是金塘洋面捕鮸鱼,“夏至杨梅脑头红,金塘洋面小洋生;三水洋生回家转,沥港结夥鮸鱼船”。“洋生时”三次大潮泛一过,金塘与册子岛之间的金塘洋面便有鮸鱼发起来,渔船集结在沥港追捕鮸鱼。“吃个鮸鱼脑,宁可丢掉念亩稻”,鮸鱼脑鲜美无比,故有此说。在金塘洋面与鮸鱼相伴而生的还有一种个头很大的鱼,叫毛鲿鱼,这种鱼大的有一百多斤,小的也有四五十斤,俗称大鱼,卖鱼的摊点把大鱼宰割成一段一段的出卖,红烧大鱼肉,用洋葱作佐料,其味可与红烧肉比美。夏秋之间,舟山渔场还有一样大宗产品就是海蜇。捕海蜇用稻草绝编的网,故有“稻草绳包黄金”之说。海蜇以伏天捕捞的“伏蜇”为最佳,梅雨时节捕捞的“梅蜇”次之,阴历八月后捕的“白露蜇”最差。海蜇在众多海产品中属于低档,过去是贫苦人家的长年下饭,因为它便宜,可是到现在,物以稀为贵,海蜇也变得金贵起来,上了大饭店的餐桌。

  霜降过后,舟山渔场进入又一个渔泛旺发期。“霜花白,鱼发旺”,“小雪小捕,大雪大捕,冬至旺捕”,天气愈冷,鱼发愈旺。冬泛捕的主要是带鱼和鳗鱼,产地集中在嵊山一带的浪岗渔场和中街山渔场,有渔谚“花鸟东北首,去抲总是有”、“带鱼两头尖,勿离海礁边”、“海礁、浪岗挑担,带鱼会抲交关”。上世纪七十年之前,每当冬泛,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的市六省国营公司的渔轮和一万多艘民间机、木帆船集中在嵊山渔场捕带鱼、鳗鱼,千舟万船把舟山渔场打点成海上闹市。一旦风暴来临,渔船齐集嵊山港避风,船挨船,船挤船,排成长龙,桅樯如林,人声鼎沸,煞是热闹。这样盛大的场面随着带鱼资源衰退,如今已不复存在。

  舟山渔场属近海渔场,近海渔场捕不到鱼,只好向外发展,到外海去捕鱼。为适应外海捕鱼需要,如今木质机动船大多被拆解,换成钢质渔轮。再则发展海水养殖业,养对虾、养梭子蟹、养大黄鱼。外海捕来的多为鱿鱼,舟山人吃惯了墨鱼,对鱿鱼不大感兴趣,且新鲜鱿鱼的味道远不及墨鱼。无论外海捕来的带鱼、鳗鱼,还是人工养殖出来的虾、蟹、大黄鱼,其鲜美程度根本无法与野生的相比,难怪现在的野生大黄鱼要买到千元一斤,而市场上销售的养殖大黄鱼少有人问津。酷渔滥捕对渔业资源造成的伤害已引起政府部门重视,近十年来实施鱼类产卵期间“禁渔”的政策,以利于鱼类生息繁衍。同时还放养鱼苗,助长其繁育。舟山渔场要恢复元气看来还须一段时日。

(李世庭/舟山市)

回第二十二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