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今年六月十一日應邀赴廈門參加“第三屆海峽論壇”,會後(六月十五日)離廈門飛杭州,回浙江探親,廿六日自杭州乘“和諧號”高鐵火車赴上海訪友,順便赴蘇州訪“掘歐園”及“寒山寺”,一償多年之宿願。在滬期間,承臺灣大學森林系退休教授姜家華兄派車送我前往一覽黃埔江風光。瞬間即見海關大樓、招商總局、中國銀行、中央銀行、匯豐銀行等著名大廈一字排開,盡入眼簾。此時在我腦海中忽然勾起另一幅畫面,此即出現吳興鏞博士所著“黃金秘檔”內頁所附之巨幅照片,兩相對照,頗有“影中人即卿也”之感。而在心靈上之感受,真如觀賞宋祖英天后在小巨蛋之演出,另一為在家看宋祖英之DVD ,惟之區別在於「臨場感」而已,同時亦使筆者想起二月廿三日興鏞兄自美國打電話,催促筆者為其新作寫一短評。筆者自認「古稀之齡,江郎才盡」,妙筆不能生花了,叫筆者寫書評,萬萬不敢當。但憶及與興鏞兄半世紀之知交,承其不棄,只好旱鴨子上架,野人獻曝,提筆上陣了。
黃金運台,蔣公幸慶得人
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全國軍民沉醉於一片歡樂之中,但好景不常,旋即爆發國共內戰。1947年遼瀋戰役,1948年徐蚌會戰後,國民黨節節敗退,先總統蔣公既著手佈局黃金運臺計劃,且為日後發行新臺幣,穩定軍心民意,建設臺灣,繁榮經濟,奠定良好基礎,而參與其事者計有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財務署長吳嵩慶、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等人,其中最關鍵之人物,則非吳嵩慶將軍莫屬。1901年嵩公誕生於浙江鎮海,1925年畢業於滬江大學,1928年赴法國里昂,修習法文,1929年進巴黎大學深造,1931年夏畢業返國;抗戰時期在重慶服務於“軍事委員會侍從室”,彼時家父汪守芝先生亦在侍從室服務,主管先總統蔣公之檔案,1948年中原板蕩,政府派一運輸機將此檔案先行運臺,先父即一直主管“大溪檔案”(即現今頭寮經國先生陵寢所在地),故吳、汪兩家深具半世紀之交情。猶憶1954年至1958年筆者就讀於臺大森林系,而家住桃園大溪,彼時臺大宿舍中伙食甚差,筆者常於星期假日前往吳府用餐,嵩公伯伯視筆者如子侄輩,進入吳府,有如沐春風之感,黃金運臺,嵩公是實際執行者,其對黨國之豐功偉業,令人欽佩。嵩公非黃埔出身,而蔣公知人善任,賦予重任,茲舉下列數事,可見一斑也。
1948年第一批金銀運臺,是在完全保密的情況下,中共幾乎絲毫不知情,桂系李宗仁亦不知道。除了一位英國記者在十二月一日深夜目睹那一幕,也只是猜測挑夫所挑的是黃金,在左派報紙上發現“路透社”電後,大家還是半信半疑。老百姓完全未想到,七個月前才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已經在做保衛臺灣的準備。這一批黃金 260萬兩到了臺灣,就存入臺灣銀行金庫,因為中央銀行那時還沒有在臺復業。
據興鏞兄直接推測,這一批黃金應該不止 260萬兩這個數字。根據是什麼?根據嵩公經管的第二批黃金,央行說是90萬兩,到了廈門後多出9萬餘兩。那麼請問, 260萬兩可能多出多少?這是將來可以研究的課題。
上述第一批 260萬兩運臺以後到那兒去了呢?最大一筆之一是:“1949年六月十五日,臺灣省政府(省主席陳誠),以中央銀行撥還臺灣銀行的80萬兩黃金及1千萬美元外匯做進口貿易資金,公告新台幣發行辦法”。這是新台幣最初發行額2億元的準備金。
第二批存廈門秘密軍費黃金:
這是嵩公經手,1949年一月十日至月底,以軍艦密運到廈門的“軍費”部分,由蔣介石直接控制,支應1949年年內的國民黨軍隊作戰。據大溪檔案,廈門軍費黃金在1949年內用去786540市兩,另有3000萬塊銀行運到廈門,也做了軍費。剩餘的22萬餘兩在八月運臺灣後與第三、四批及美國運回黃金合存一起,約100萬兩以上,部分又繼續支持1949年內國民黨軍隊作戰。
在大溪檔案中,最近得見中央銀行“廈門分行代付撥交聯勤總部吳署長嵩慶黃金數量”,是1949年內用去786540市兩的細賬。
軍費在內戰時使用更多的是銀行,近億塊,價值超過百萬兩黃金。其次還有一億兩的銀錠,這些銀子,可能部分運到臺灣,鑄成銀幣才能用。有數據顯示,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舊金山曾新鑄銀元3000萬枚(因百姓信任銀行,鑄銀元是划算的)。
黃金能順利運臺,嵩公是一個關鍵性人物,其能得層峰之信任與重托,主要係蔣公見其“勇於任事,清廉自持”,前湖北省主席王東原將軍對嵩公即有“公爾忘私,國爾忘家”之評語。
黃金運台,為民國奠定百年之基石
臺灣(新臺幣)改革幣制基金:此基金就是蔣介石1949年六月三日的日記裡提及發行的新台幣準備金,共值5000萬美元,是中央銀行撥臺灣省銀行80萬兩黃金(每兩以50美元計算)與1000萬美元外匯之和,新臺幣於1949年六月十五日發行後,已穩固流通了六十年。
1949年國府播遷來臺,當時百業蕭條,一下子湧進將近 200萬之軍民,一時間,軍需民食,在在都是問題;美國方面,因為馬歇爾七上盧山,調停破功,對國民黨非常失望,因而斷絕一切美援,臺灣處此風雨飄搖,山雨欲來風滿樓之際,若無這批運臺之黃金,銀行及美金外匯券,提供軍需民食之需,更以此作為發行新臺幣之基金,穩定經濟,為日後建設復興基地,打了堅實之基礎。此種困境,一直到1950年六月廿五日韓戰爆發,美國又恢復美援,臺海局勢才得以緩和下來。回首來時路,若無黃金運臺,臺灣之前途,實不堪設想。
1997年四月,興鏞兄在臺北訪問了嵩公舊屬李光烈,寫了一篇《上海中央銀行黃金從廈門轉運臺灣的補充及一點建議》,在《傳記文學》(第70卷第4期)上發表,提出以大陸央行運臺黃金的一部分所生出的利息,建立一個“中華世紀黃金教育基金”,支持兩岸交流,互相交換學生,以降低敵意,爭取兩岸和平的願景,造福兩岸;走筆至此,筆者閉目祈禱,期望此項構想,早日實現,則中華民族幸甚矣!
(汪淮/台灣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