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贤、儒哲大师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年),对人生与社会关系有深邃的哲理认识并告诫民众,谈他一生的经历至老年时的感悟。他在《庄子·天运》中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始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到六十花甲之年,就有良多全面感悟了,处耄耋之年后,更是知天地宇宙之真谛。
人之初性本善,人一降生来到世界上,每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穷富之别(除非他家境上辈遗留给他财富);就其个人而言,刚开始二手二足空空,没有一丝一毫资财带来,说到底生命终止了,也不能带去。笔者届古稀之年,对于社会人生已有所感悟。经多年观察、经历,自以为人生一代(辈),基本上为一个甲子(即60年);三代(三甲为180年),穷不过180年;富不超过四甲子( 240年)是颇有道理,因为社会上人们的生活,时代变化的发展规律,其现象表示与事实大体情况,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人(家庭)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人无志气,无法就是没有灵魂一样的生活着,没有一个确切的生活目标和方向,可谓是一糊涂活躯体。要去贫贱,需足以立志去奋发。前国民政府党元老、文化大名人于右任先生(1879~1964),曾说:“不患遇穷,患所学不至”,谆谆教导人们,不要被穷困所难住,一定要发愤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使自己拥有一定的熟练技能,以改变自己的困境和目前尴尬命运,从而身贫而心富。
所谓“穷”与“富”,实际上有好多幸运机率,掌握在自己手中,二者可以逆转,否极泰来。人间万事凭双手去创造,只有不所拚搏,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世无绝境,到一定程度和时间,条件成熟,自己会福由心造,自贫穷变成富裕起来,这就是常言道:“穷则思变,要干要奋斗”,来改变自己窘落处境,去争取美好的明天。只有经受傲风霜苦寒,冬梅才是鲜丽芳香无比,自古瓜儿是苦后才甜美,人也是这样,一定要自己经过磨炼,去亲手开创事业,不断努力奋斗,从中开拓一番新天地,才能深知人生的乐趣无穷。
对于富有,绝大多数人是企求不得,很是向往,也是终身梦寐以求的主要目标和最后目的。富裕固然是好,生活上表现得不愁吃穿用,日常感到舒适、快乐、悠哉!富裕之根基──大量钱财之来到,有的是自身不断努力后,金钱积累的结果,其来之不容易。对此,开创基业者十分珍惜,千方百计要牢牢守护它。
但财富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流失,到手的拥有丰多资财,最终不一定是开创获得者全享受消费了,这是富贵如浮云之说。对财富基业首创者而言,多数是勤奋、俭朴的,经刻苦努力,过一定时间(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积累,而最后拥有可观喜人成就。但到了第二三代,第四五代族裔,情况往往大变样,子孙不好好守住基业,骄奢遥逸,不但守不住家财,甚至衰微、破财;不学先辈好样,而是懒惰恶劳终日沉湎酒色财气,赌博玩乐之中。
幸福就是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但不等于越有钱越快乐。金钱固然是个好东西,但它永远只是手段,它永远不应成为你和我争取的目的。现在有许多的贪官枉法者,本身已经居高位权重,金钱俸禄也很多,可是他们贪污受贿还不足,正是毒蛇在吞大象,因为他们已经将追求金钱当成了人生目的,其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扭曲,金钱最后成了他们的坟墓,很是可悲又很可耻。
在“笑贫不笑娼”的金钱腐败现实社会里,始终有一些不争气子孙,不尊重前辈开创艰辛来之不易事业,在作加速财富恶性流失。如让先人有知的话,十分深恶痛绝乃至哀叹悔恨。综上述社会人生正常又不正常现象善变,故而说:“穷不过三,富不超四”的轮回循环走势,是不奇怪的,也是社会的发展规律。
(郑传良/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