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楊希棟與裂表嘴燈塔之淵源

倪吾芳

  舟山第四大島金塘島以西有大鵬山(又名大平山、太平山),與寧波鎮海之澥浦、伏龍山遠相對峙。其周圍海域為往來滬杭甬閩及外洋輪舶必經之通道。瀝港、大鵬山洋面,漢港分歧,島礁林立,時有商輪、漁舟觸礁沉沒,航行者苦之。

  大鵬山人楊希棟(小名世堂)生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多歲時隨父在家鄉撐船,二十多歲到上海南北號木船當水手,後任“出海”(業務名稱)。所謂南北號木船,即由福建裝運木材駛往上海、青島之帆船。楊希棟往來海上,目睹翻船慘狀,遂於清光緒己亥年(1899年)發起,募建大鵬山燈塔,為過往船舶導航。這一倡導得到鄉里各界及上海南北院木船行商的響應與資助。楊希棟於清光緒壬寅年(1902年),稟報定海廳官府立案,並擇購大鵬山西北角之裂(烈、瀝)表嘴地方築造燈塔,初以地命名,後易名為“太平山燈塔”。塔為磚壘,呈圓形,外飾石夾,高可3丈,直徑約5尺,頂端四周圍玻璃,中間為固定亮臺,點燃油燈作光源,徹夜照明。晴天三、四海里(1海里等於1.852公里)內皆可望見。燈塔建成後,該海域海損事故大為減少,亦為南北號木船停泊瀝港洋面,採辦食品提供了方便。

  對楊希棟之善舉,民國14年九月《時事公報》有報導稱:定海鵬山島之裂表嘴地方,東口島礁林立,為南北商舶往來衝衢,然往往以婚黑歧誤而遭損害。農曆九月十九午後五時,雷霆大作,颶風驟起,時有南北商船數艘,適在裂表嘴燈塔外之髫果、小髫果諸礁遇風。其風勢甚緊,駛行不利,繼之入夜,黑暗未明,駛行數小時,幸見燈塔之燈光標識,始得避難於該島之瀝港中,不致全船沉覆。自此後,楊希棟遂為江浙滬閩海員、漁民所稱頌。楊希棟告老還鄉後,為使進出大鵬至瀝港的船舶有靠泊之處,民國10年(1921年),又出資建造大鵬渡埠頭一座。埠旁建候船亭,名“息影亭”,供過往旅客避雨休憩。日常到渡口看管,使行客安全過渡。民國13年,楊希棟病逝故鄉,享年75歲。

  父有善德,其子繼之,楊聖渡,係楊希棟之長子,小名寶訓,生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家鄉念完小學,就讀於寧波第四中學。為維生計,先後去上海、南京謀生。始入海關做事,後轉南入京津浦鐵路工作。民國16年得到其老師、國民政府交通部長俞飛鵬之賞識與提攜,旋任津浦鐵路局庶務科和上海航政局第一科科長、代局長。當其得知先父楊希棟清末所建之裂表嘴燈塔歷經風雨三十載後,其以油燈為光源,射程所及已不能適應海上客貨輪舶航運之需求,加之瀝港西岸的大鵬山埠頭年久失修,有坍掉之虞,遂承先人遺志,發願興建。民國22年(1933年)初,獨斥資萬餘元,於裂表嘴地方築造高大燈塔。由方有寶君設計監建,是年五月竣工,塔用水泥改築,圓柱形,高8.9米,內鑄鐵旋梯迂迴而達塔之頂端。燈高海拔87米,光源由油燈改為汽油燈,光線較前強,射程比原來遠。且新建西式洋房3間,為管塔人居留之所。所雇工役及燈油給養等一切經費,皆由楊聖波獨力負擔。同年,楊聖波又捐資興建大鵬,修建大鵬渡埠和侯船亭(息影亭)。

  民國23年十一月下旬,為修建燈塔及大鵬埠頭之事,楊聖波致函定海友人劉寄亭,請其代遂呈文,向定海縣府備案。茲錄其原函如下:

寄亭仁兄賜鑒:

  涼風天末,企念至殷,近想起居綏吉,皆大呈羊為頌。茲有懇者,緣敝處有瀝港裂表嘴燈塔者,係先父獨資創辦。三十年來過往船隻免遭觸礁,得以保全者不可勝計,弟以年久漸形塌壞,為保全先人遺澤起見,爰於上年由弟聘請專家,照紅海關(上海)燈塔程式,斥資改建,費時三月而成,放光較前明亮,頻得各輪船長之贊許。又敝處有一衜頭,亦經弟出資修理,改換大料條石。該衜頭昔年亦先父個人創辦者,為仰承先人遺志,不得不勉力為之,而經營以來,心力交瘁矣。茲分別繕就呈文兩份,擬向定海縣署立案,並請出示曉諭,敢求吾兄代為遞表,至批迴或請縣署送由尊處轉來,或由縣署逕寄弟處均可,統乞費神,容面泥首。專此奉懇,敬請台安。

弟楊聖波

  後市面衰落,上項費用難以為繼,將有罷輟之勢。民國24年,航商請願修理定海屬境瀝港燈塔。寧紹等輪船公司以該航路為南北商船往來要道,燈塔設置亟為重要,時呈請財政部轉飭浙海關補助修理經費。財政部據呈後令總稅務司核覆。翌年二月下旬,上海江海關特奉派巡工司前往接收,嗣後經費由江海關負擔,繼續放光。民國26年(1937年)一月八日,漁業委員會駐定海辦事處奉建設廳令,以據海關總稅務司公署海務科航船佈告云:“查浙海區域內太平山西北角附近私人所設之燈塔,業經海關接受,該燈塔原設有定光燈一盞,茲定於本年十月十八日左右(屆時不再佈告),改裝無人看守之電石汽閃光燈,以利航行,飭即轉告漁民、漁商等一體知照。所有該燈方位及其改變情形,茲列於後:(一)燈塔方位,該燈塔所在地點,約為東經131°49'9”,北緯30”5';(二)新燈情形,新燈設於白塔之上,其高度約在高潮水面以上280公尺;(三)燈光射程,該燈之光,除被小島所遮蔽之區域外,其餘地方晴時可照及10海里。每二又十分之八秒閃放白光一次,即明時歷十分之三秒,滅時歷二又十分之五秒;(四)關係海圖,中華民國海軍水道圖一○○一號”。燈塔改建後,該航路南北商船往來皆稱便。

  民國29年(1940年)冬,楊聖波英年早逝,終年39歲。彌留之際,囑妻吳愛華(37歲)、長子立銘(11歲)、次子立正(8個月),將先父和自己遺體合葬於燈塔附近山崗上,以示其兩代人建造燈塔之宿願。

  光陰荏苒,歲月流逝,楊氏父子創設的裂表嘴(太平山)燈塔,已歷時109載。一個多世紀以來,燈器設備幾經更新,光源早已由當年的電石氣閃光燈易為氙燈,後又改為進口燈器,射程遠10餘海里。管塔人代代更換,然塔身仍沿用至今。

  在那茫茫的汪洋中,和漫漫的長夜裡,不管風風雨雨,不管大霧瀰漫,裂表嘴(太平山)燈塔始終屹立在太平山之巔。太平山燈塔之光芒不滅,楊希棟、楊聖波父子之功蹟永續不朽。   

(倪吾芳/舟山市)

回第二十一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