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雪后“梅花”思芬芳

何有基

  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新越剧的创始人及践行者袁雪芬,于二月十九日二时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89岁。浙江失去了一位乡贤,中国少了一位艺术家。俗话说:“小草恋山,野人怀士。”她曾如此眷恋故乡,以故乡为豪,为故乡带来诸多荣耀,更给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乐。斯人已逝,音容宛在,业绩永存。真乃是“雪声悠悠气韵端正千古绝唱,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丰碑。”袁雪芬去世之后,故乡的社会各界,尤其是越剧界的同仁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追思活动,以悼念这位越剧艺术大师。现将绍兴四位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她们对大师袁雪芬的追忆片断记述于下:

袁雪芬开辟了越剧的新天地

  作为家乡戏曲界的代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吴凤花,于二月廿五日上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参加了越剧大师袁雪芬的遗体告别仪式。就在前一天(即廿四日)晚上,吴凤花等人还去了袁雪芬家里吊唁。她说:“家里设了灵堂,摆满了鲜花,全国戏曲界很多人都去了。”这是吴凤花第一次去袁雪芬家里,当时给人的感觉是伤感和凄凉。

  1986年,吴凤花刚从戏校毕业去上海演出时,第一次见到了袁雪芬。当袁雪芬看完她们的演出后高兴地说:“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这句话,是袁老师对家乡剧团和家乡后辈最大的鞭策和鼓励,至今我记忆犹新。”吴凤花深情地说。作为晚辈,自己没有资格评价袁老师的艺术实践,但很钦佩袁老师的创新精神。就是在老一辈艺术家里,袁老师都是一个创新者,一位代表人物。正是有了以她为首的大胆革新越剧才从一个民间小调成长为雅俗共赏的大众戏曲,从原先没有剧本没有舞台的路头戏,上升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可以说,袁老师开辟了越剧的新天地。”

  “袁老师是嵊州人,但她从来不称“嵊州”或“嵊县”,每次见到我们都说“娘家人”来了,或者“娘家剧团”来了!”黄美菊回忆,从1996年起,她每次去上海演出,袁雪芬不管有多忙,也不管身体好不好,都会到场观看,提出指导意见。“而且看得非常认真,看完之后还一定要到后台来慰问我们。虽然袁老师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的袁老师却是非常质朴,而且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

  2005年,嵊州越剧团赴上海演出新编剧码《蔡文姬》,这也是黄美菊争得“梅花奖”的剧码。那天,袁雪芬也来了,看完剧码后她相当地兴奋,邀请我们全团人员出席她举办的私人宴会。

  “那是在第二天的中午,袁老师点了一桌菜。请我们吃了一顿非常丰盛的午餐。但她自己没有怎么吃,就谈越剧。特别谈到了《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人物塑造,她一边谈,还一边做着姿势。”黄美菊还深情地说:“那时,袁老师已经八十多岁,而且已查出患有骨髓瘤,但袁老师坦然乐观,风采依旧。”

袁雪芬是中国越剧界的楷模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著名演员,梅花奖得主吴素英,最近,在她的脑海里不时地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她第一次见到袁雪芬的情景。那是1986年,吴素英参加首届江浙沪闽青年越剧演员大奖赛,这是吴素英第一次参加比赛。当年18岁的她,是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担任那次比赛评委组长的正是德高望重的袁雪芬。“那次比赛我得了专家评分第一名,但总分是三等奖。”吴素英说,比赛结束后,杭州越剧院的老师带吴素英去了袁雪芬家里,这是吴素英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不知是袁老师的邀请,还是杭州越剧院老师的安排,我不清楚。”吴素英只是记得,袁老师说了很多鼓励的话,鼓励自己要继续努力。“1990年之前,因为袁老师身体还很好,我们的演出袁老师经常来看,但这之后就很少碰到。”在吴素英的印象中,袁老师对家乡小辈要求很严,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她说话什么的都很和蔼,以鼓励为主。”

  “袁老师最初并不愿意演崔莺莺,觉得她对张生有点出尔反尔,而这并不符合袁老师“说一不二”的性格。用嵊州话说,她是“硬气”的人。后来是周恩来总理点名要她担任这一角色,袁老师的脾气是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其中的《琴心》唱段,非常经典,袁老师回忆了她怎么设计,如何运用唱腔的过程。”

  “袁老师这个经典唱段的灵感是在公园找到的,她把公园当成了后花园。因为过于投入,还被人误当成是神经病。”黄美菊继续说:“听了袁老师的讲述后,回头再去听听那个唱段,才觉得里面的设计是如此完美,唱腔的运用与人物是如此贴切,袁老师真不愧为越剧大师,她是把生活全部融入到了越剧之中。”

袁雪芬一直关注越剧年轻一代

  “从1986年起,最早几次到上海演出《劈山救母》时,袁老师都来看戏,跟范瑞娟、傅全香等老师坐在一起。演完后,袁老师对我们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称赞我们文武兼备。”陈飞接着说:“那时的演员要见到袁老师都很难,别说当面表扬了。袁老师的话,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励。”

  陈飞还说,因为流派唱腔不同,加上袁老师一直在上海,她们之间的交往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袁老师一直在默默地关注我们,这是我的想像,但肯定是这样。”

  1990年,江浙沪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在上海举行。白天台上比赛时,陈飞她们都不知道评委是谁,坐在哪里,但晚上一看电视转播,突然发现台下的评委席上就有袁老师。“当时心里非常忐忑,总觉得表现不够好。”但结果,大赛决出的十佳越剧新星中,绍兴选手占了三个,陈飞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人当选十佳越剧之星。

  “因为是评委,袁老师没有跟我们接触。而按照她的性格,她也会自觉避嫌的。”陈飞说,袁老师始终以“清白做人”为座右铭,在主持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评选时,她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公开谢绝一切“走后门”行为,成为中国文艺界的一段美谈。

  “我虽然不是她的弟子,但得到过她的鼓励,还是觉得很幸运的。过去,袁老师十分关心我们年轻一代;现在她走了,但她的人品、戏品及创新精神一直鼓励着“梨园”后来人。”陈飞十分自信地说。

(何有基/绍兴市)

回第二十一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