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家大厝
陈家大厝,位于西屿二崁村,该村是纯由陈姓族人共同组成的“单姓村”。始祖陈廷益,约在明万历年间,从金门的下坑(今夏兴)移民过来,开基衍派,瓜瓞绵延,迄今已有八百多人,但大部分都外流台湾。其中的陈岭、陈邦昆仲,就是在台南经营中药材致富,而返乡兴建大厝,于民国元年完工。
大厝是融合闽南建筑与二崁民居的特色,外门立面模仿南洋风格,里面却仍是传统的合院。不过聚落中多为一落(一厅房加一天井)、四榉头(一厢房的脊头称一榉头);惟有这座大厝,却是既有门厅,复有中厅,外加左右对称的八间厢房,构成二落八榉头的最宏伟、最精致的豪华宅邸。
厝前的牌楼,装饰华丽,正中嵌一巨大的时钟。宅内前庭有一口水质清澈的古井,旁备洗衣盆和洗衣石,侧面则是牛圈和农具室,古意盎然。入厅触目所及,尽是雕梁画栋,木刻彩绘,还有巨幅挂画,先民文物,皆依照昔日位置摆放,十分高雅。大厝业经内政部审定为国家三级古迹,并成为电影〈大轮回〉的拍摄场景。也赋一绝句:
陈家大厝民俗村 聚落人文要保存 传统闽南新合院 八厢二落独称尊
三、西台古堡
西台古堡,又称“李鸿章古堡”,位于外垵村南海岸高逾十公尺的西台上,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中法战争后,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为防止台湾海峡遭贼寇侵袭,奏准交由总兵吴宏洛开筑,历时二年完工,并以此作为水师训练基地,驻兵曾多达五千人。
古堡为一长方形建筑,占地逾八公顷,隐藏在玄武岩底,四周高筑墙垣,墙内叠石成台,台上设大炮四座,台下则辟道成山字形,高约十一公尺,宽约十三公尺,纵横贯通,游人一经跨入,彷佛进了迷宫,业经内政部审定为国家一级古迹。参观时曾赋如下一绝句:
古堡安澜峙海滨 危岩深壑可藏身 水师训练成军日 吹角枕戈保庶民
四、西屿灯塔
西屿灯塔,位于外垵村西南右屹仔尾。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由当时台湾知府蒋元抠倡议捐资,责由澎湖通判谢维祺负责砌石为基,高五丈,上建七级塔,远望极为鲜明,指引台厦往来船只,历数十寒暑;至道光八年(公元1828),塔顶加燃长明灯火,正式定名“西屿灯塔”,为台澎地区开山始祖的第一座,下迨光绪元年(公元1875),改建为西式,塔身为铁制白色圆柱形,高三丈八尺,上装四等不动白色灯五百烛光,可照射二十以上海哩;迨民国五十五年,始改装为四等旋转透镜光,光力加强到八十万枝烛光,能见距离达二○五海哩,商旅称便。塔旁立有石碑,记载二百余年兴废,内政部审定为国家二级古迹。即景也赋一绝句:
建塔台澎许我先 光芒四射翠微巅 寒来暑往无休止 指引东西南北船
五、西屿落霞
西屿驰名遐迩的景色,便是黄昏的落霞,在岛上任何角落的高地上,都可一览无遗。当夕阳摇摇欲坠的西下时,天边的万叠彩霞,灿烂缤纷,由嫣红而金黄、乳黄,海上碧波耀金,似幻似真,如诗如画,风情万种,深信杨妃醉酒,也莫过于此,是过去澎湖八景之一。赋一绝以记:
斜阳欲坠彩缤纷 万种风情醉酒醺 如画如诗光灿烂 似真似幻气氤氲
六、白沙岛
白沙岛又名“北海屿”或“北山屿”,面积一四、二平方公里,为澎湖群岛中的第三大岛,是组成白沙乡的主岛;而白沙乡尚包括吉贝屿、员贝屿、大仓屿、目斗屿等三十一个小岛,星罗棋布,构成地理景观的一大特色。
〈一〉通梁古榕。
通梁为白沙岛西边的小村落,村口的保安宫前,植有一棵远近驰名的大榕树,号称“天下名木”,几乎已成“澎湖精神”的象征。
传说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春季,一艘福建商船,航经澎湖,在通梁村外的吼门,触礁沉没,仅余一棵小榕树,随波逐流,飘至海岸,为乡民捞获,疑是神明启示,便移植宫前。迄今已三百余年,树干虽早已枯朽,却有二十八条气根,分垂两旁,盘根错节,衍生不息,枝叶朝西南方向呈水平状发展,形成一个天然华盖,高度恰与保安宫顶齐,面积广约二百坪,也彷佛是一座装置最完善空调设备的绿色大厦。树下设置石桌、石凳,作为当地居民临时聚会、谈天、乘凉的场所。
树的前端,建有一座凉亭,高度超过古榕,登亭俯视,但见绿叶茂密。覆盖如篷,令人叹为观止。在树木不易生长的澎湖,更是一大奇迹。赋一绝句,以纪鸿爪:
天下名材一古榕 自然华盖郁神笼 遮风蔽日成梁栋 澎岛精神灵秀钟
〈二〉张百万故居(将军府)。
张百万故居,位于白沙乡瓦碉村,因其孙被封为“怀远将军”,所以又名“将军府”。
这座豪宅,建于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当时具备八进规模,人称“八马拖车”。现在虽已颓落,但从倾倒的断垣残壁中,仍可窥见当年兴建时的奢华风光。
张百万居于渔村,怎会成为巨富?据说他原来也是渔民,经常到一座名金屿的小岛捕鱼,每次习惯性随手捡回两、三块当地的黑石头,回家堆置屋角。一日有位江湖术士路过他家,看到这些石头,十分吃惊,告知此是非常值钱的乌金。于是就将卖出的乌金作资本,外出经商,几年后便致富。是否属实?姑置勿论;但从其有孙能成为“将军”,足见其勤奋;至日后又何以没落?子孙又何在,村民都说不详。不禁感慨赋如下一绝:
将军府第果堂皇 八马拖车八进房 三百余年豪宅覆 人间兴废叹无常
〈三〉吉贝屿。
吉贝屿一景 |
吉贝屿是马公北方海域的一个渔村,与七美并列为两大渔场,全岛周围长约十公里,面积不到四平方公里。东部是较高的玄岩方山台地;南端是全台难得一见的“沙嘴”地形;西方的沙尾海湾,有一条绵延长达两公里的丁字形金黄色沙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得令人陶醉。临海听涛,更是一大享受。滨海的“吉贝海上乐园”,风格独特的蜜月渡假小木屋,刺激的水上游乐活动,都建在这条“黄金海岸”上,成为观光客活动的中心。沿途海水清澈,海底景物,清晰可见。丁香鱼洄游季节,晚间海域灯火通明,是著名的夜捕丁香鱼盛况。
吉贝屿拥有石沪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构造最完整。石沪是一种最原始而有效的捕鱼方法,即用玄武岩在海滩砌成一堵半圆形的石墙,潮涨时鱼儿随着海水进入沪内,潮退时无法随同海水出沪,便搁浅在沪内,任人捕捉。这种利用潮汐涨落自然原理捉鱼的智慧设施,令人叹服。石沪由于形状不同,主要可分为弧形石沪,单沪房石沪和双沪房石沪三种:弧形石沪古称“浅坪沪”,就是没有沪房的石沪;单沪房石沪,只有一个沪房,通常建于水位较深的地区,又称“深沪”;双沪房石沪,则有两个沪房,有些一前一后,有些一左一右,有称“双联沪”。最近文建会将之列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能否如愿,尚难臆测。曾赋如下一绝句:
石沪成群建海滩 鱼儿涌入出来难 先民巧思令人服 文化遗存世界看
(蔡业成/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