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正月三俗节

金建楷

喜迎财神节

  私有制产生以来,财富成了大多数人们的追求,于是人们创造出“财神",财神爷便成了世人崇拜的偶像之一。从前供奉财神的庙宇遍及城乡。有的商家还专门把财神供在神龛上。在宁波这地方,春节期间,有的乡人还用纸扎官帽,以麻作胡须,手托一茶盆,内放假的金银财宝,装扮成财神到各家去送宝讨赏钱;有的则以木刻财神像印在纸上,于春节期间到各户去送“财神",讨得主人欢心,给以钱物。这表明财神是新春佳节民间少不了的重要角色。

  中国的“财神"有好几位,甚至有武财神、文财神之说。在种种传说的财神当中,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赵公元帅赵公明。据《封神榜》记载:赵公明原是峨嵋山的道仙,身骑黑马,手执钢鞭,有定海神珠、缚龙索等法宝。被闻太师请去打周武王。他助纣为虐被打死,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有招财、进宝、纳珍、利市四神,主管“迎祥纳福",因此,赵公明被称为财神。

  文财神有比干和范蠡两人。比干(据光明日报出版的《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族谱》记载:比干是宁波甯海林姓的祖先。)是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直。他见纣王宠爱妖妃,荒淫失政,残害忠良,便直谏纣王,惹得纣王成怒,将比干的心挖了。传说他有一颗“七窍心",为民生计,办事公正,故被后人称为“财神"。

  另一位财神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大臣名叫范蠡。他足智多谋,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王成就了霸业。在越王大赏功臣的时候,范蠡却隐姓埋名急流勇退。他料到越王“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便离开越王,改名换姓到齐国去做珠宝生意赚了许多钱,成为巨富商。但他品德高尚,将赚来的钱财,都散给亲戚朋友和穷苦百姓,最后在陶邑定居,自号“陶朱公",传说,他晚年隐居在(宁波)鄞县东钱湖边,故那里有一座山叫“陶公山"。怪不得善于经营,遍布四海,造福桑梓,享誉世界的“宁波帮",原来有其优良的传统呢!范蠡能聚财又散财是难能可贵的,故后人奉为文财神。

  从前民间年节期间,大多要张贴财神画像,除夕或者正月初正焚香接财神。俗说财神生在正月初五,因此对他的奉祀以这天为重:“阴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供以香案,迎接财神。"南宋大诗人范成大,于淳熙6年(1179年)二月起知明州(今宁波)兼沿海制置使,他在《乐神曲》中写道:“豚蹄满盘酒满杯,清风萧萧神欲来。"“老翁翻香笑且言,今年进财胜去年。"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今日的人民也迫切地要求过富裕的生活。然而我们礼敬的是“劳动致富",“科技致富",“国富民强"等大财神!

女娲补天节

  为阐释人类之始,西方创造了上帝造人的神话,中国则雕塑了补天的女神“女娲"。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的日子是在夏历正月二十日。

  相传远古时代,共工和颛顼两位天神争斗打仗,共工打败了。于是他恼羞成怒,一头撞折了擎天柱--不周山。结果苍天倾塌,下雨不止,地上洪水泛滥。天神女娲见此情形,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才遏止了这场灾难。于是后来人们就把补天完成的这一天,叫做“补天日",也叫“天穿节"或“补天节"。

  为了纪念女娲补天之举,后世人们便在这天做煎饼放在屋顶上效法女娲补天。此俗在宋代很流行,不仅有时人陈元靓的《岁时广纪》谈及此事,李靓也有不少诗咏。其中一首题为《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云:娲皇没后几多年, 夏伏冬愆任自然。 只有人间闲妇女, 一枚煎饼补天穿。

  此俗流传到南方叫“摊麦饼",理念是一样的。

  “补天"习俗这一伦理观念,在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中得以反映:传说女娲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该石下凡,化作无数颗晶莹绮丽的青田冻石,民间称之“假宝玉"。曹雪芹受此传说的启迪,才构思出《红楼梦》里的奇男,贾宝玉。故曹雪芹曾引此作为小说的创作动机。他在开篇第一回写道:

  女娲天在荒山无稽崖炼成36501块石头,补天用去36500块,剩下一块弃之青埂(情根)峰下……“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遍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顽石上诗道:无才可以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又见《文物》1973年第2期,有曹雪芹的《自题画石诗》云:爱此一拳石, 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 坠地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 无才补苍天, 不求邀众赏, 潇洒做顽仙。

  显然,曹雪芹作《红楼梦》是想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衰败没落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天"必然崩塌的过程,并感叹自己“无才",开出“补天"--合理安排“天"的药方,因而发出了“枉入红尘"之叹,为封建宗法制度的衰亡唱出了无可奈何的挽歌!

  “萧琵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迄今,以煎饼、麦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的习俗,几乎已被人们所遗忘,然而,“补天"的精神却永不磨灭!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世界人口剧增,工农业迅猛发展,大气污染与气候恶化也日趋严重,特别是臭氧层遭到破坏,温室效应等问题正在困扰着人类。人类只有靠自己来拯救地球!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21世纪的接班人--新时代“女娲"的肩上。新时代的女娲们,要培养“绿色伦理"观念,用科学的管理有效制止污染的发生,并且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改善自然环境,在全球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谱写新世纪“补天"的壮丽篇章!

  广义的说,“补天"即谓“献身社会,造福人类"的壮举!在这“东方风来满眼春"“和谐世界乐人寰"的日子里,展现面前的是一个千帆竞发的科技时代,一个霞光万道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需要这种献身精神!兴科普,游星空,换日月,征宇宙……话传奇,女娲补天稳乾坤;看今朝,嫦娥奔月信天游。

“送穷"“迎富"节

  在古代,正月满了还有两个小节日,叫“送穷"节和“迎富"节。

  “送穷"就是把“穷神"送走,一般是在正月的最后一天,称“晦日",即“穷神"死在这一天,古代称“送穷节"。

  传说中的“穷神",身材瘦小,喜欢穿破衣裳,喝稀粥,即使给他做了新衣服,他也要用火烧破后才肯穿。古书上说,这个穷鬼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儿子,名字就叫“穷子"。

  各地“送穷"的仪式不完全一样。有的在这一天扫除房间内的尘土垃圾,丢进水中;有的煮了稀粥,拿些破烂衣服,在小巷里一把火送他远行。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有“结柳为车,缚草为船"之句,这是为穷鬼上路准备交通工具,甚至还给他带上干粮点心。

  “送穷"节后间隔一天,二月初二便是“迎富"节了。那一天,锣鼓喧天,彩旗招展,财神爷爷堂中坐,人人祝福祈丰年。如楹联所写:芝麻开花,生活节节高;万事如意,幸福人人笑。

  唐代画家陈维岳曾画有《送穷图》和《迎富图》,一表当时的盛况。

  送穷迎富风俗的产生和流行,表达了人们希望能摆脱贫穷困苦过上富裕日子的美好愿望,但在旧社会对劳动人民来说,年年都送穷,还是岁岁穷。唐代诗人姚合曾经作诗感慨地说:“年年到此日,沥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古人皆恨别,此别恨销魂。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送穷"和“迎富"都被安排在新春时节,反映了古代人民希望在年节交替,辞旧迎新之际,送走旧日的贫穷和苦难,迎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前景。

  今天,在送穷迎富车轮的转动中,人们不断地唤呼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发展"!“发展是硬任务!"这又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如今又强调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针,这些话可说是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宣言书和动员令,也是对“送穷"“迎富"的节俗文化意蕴,作了伟大的现实主义批注和深深礼赞!看,今日宁波:山好,水好,风景甬江独好好;金多,银多,财富港城最多。江清波宁,财源滚滚满甬江;花香日暖,金光闪闪照港城。

  “借问瘟君今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穷"是可以“送"走的,而“富"更要政府的富民政策和干部群众的同心合力“迎"来的,“急"不来也“抢"不来的。“迎富"不是一日之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一户。“送穷"“迎富"都有一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逐步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所谓:发展循规律,欲速则不达。一些人之所以栽了跟斗,就是这种急于“送穷"和急于"抢富"的暴发户心态带来的。前车之覆,后车应当认真鉴之!

(金建楷/宁波市)

回第二十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