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杭州中山路御街 回首千年南宋文化

徐忠友

  “给我一天,还您千年”,这是建于钱塘江畔“宋城”风景旅游区一句著名的广告语。今年春节期间,当许多中外游客在杭州中山中路南宋御街走过后,在现场的笔者感到这句广告语放在这条“宋街”上同样适用。如果您逛街的脚步稍微快一点,从时间上还可以改成“给我半天,还您千年”。

  中山路南起万松岭,北至新朝晖路,分为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共穿越了杭州江干、上城、下城三区,全长6490米。在历史上,这条街道曾分别被称为御街、天街、大街(其中从皇宫到武林门建有天街,天街中间有十里御道,供皇帝宋高宗乘轿专用,所以也称御街);后来,曾被称为江墅路,在1945年才正式被改名为中山路,一直是杭州的主要商业街道,车水马龙,繁华兴旺。直到1959年解放路(街)和1966年延安(龄)路延伸扩建成后,其商业中心地位才完全被取代,但就其历史文化价值而言,是杭州其他街道不可比拟的。

  开街那天上午,记者从南宋御街南端的吴山东侧的鼓楼,沿中山南路走到了河坊街,再往北走穿过大平巷坊进入中山中路,只见脚下的水泥路全变成了石板路,石板并不光滑,上面有一条条粗糙的细痕,其中一处还有活字印刷的字模,显得很原始;街边有引入的小小水渠,沿街设有13个水景池,池中鱼儿游动,耳听水声潺潺,让人一下回到大自然中;街旁的石质、木质花盘也别具一格,连让人小坐的凳子,也是石条、石鼓之类,显得很古朴;两边的房屋有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也有是惟妙惟肖的仿古屋,店面房上插着商号的旗子或饭庄的酒旗,还挂着一些老字型大小的金字招牌;再看宋徽宗画院、世界书局、邵芝岩笔庄、问经堂书局、匀碧斋纸号、石爱文笔墨庄、宏宇布庄、万源绸缎庄、张小泉剪刀店、享达利钟表店等商店出售的东西,有文房四宝、各种书画、珠宝玉器、陶瓷紫砂,还有杭州丝绸、王星记纸扇、张小泉剪刀、织锦刺绣等工艺美术品,文化气味很浓郁;楼外楼醋鱼、奎元馆片儿川、西乐园羊汤、严德泰年糕、九芝斋松子糖、翁隆盛龙井茶、万隆火腿、张允升百货、黄洽昌桂元,还有楼外楼醋鱼、陆游饼、东坡肉等老饭店、商号及杭州特产名吃,都可在这里找到历史遗迹或现货……这一切的一切,很快把人带进800多年前的南宋都市文化氛围中。

  在中山中路112号和114号,记者走进了南宋御街的陈列馆。在玻璃罩下,记者看清了南宋御街的部分古老面目。1929年中山路被铺设成沥青路前,在平整路面时将南宋御街的遗迹深埋在地下二米左右,只见前些年被杭州文物部门保护性发掘出来御街是用小小的鹅卵石砌成的,石头与石头之间用石灰粘合,路面上还铺设了一些精美的图案,让人闻到了800 多年前的南宋历史文化气息……走进陈列馆,便见中间有一个中山路整体修复规划的模型,四周的玻璃橱窗里,张贴着南宋御街的介绍和一些修复的方案,让人对南宋御街的形成、变迁、文化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瞭解。身在其中,仿佛是勾起了800 多年的历史记忆,对南宋御街及文化一下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且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

  在中山路、河坊街一带的胡庆余堂、朱养心药室、叶种德堂、方回春堂国药号、张同泰国药号及同春堂等19家诊所或药店,大多是以给人看病、卖药为主。长期均以前院开店(所),后院制药为主,共制作出各种中医的丸丹散膏达300 多种,是中医的著名老字号。这些店(所)的建筑有的历史久远、有的闻名天下、有的富丽堂皇,是中国医药行业和文化的宝贵遗产,为中山路增色不少。

  清真凤凰寺,地处中山中路的羊坝头。相传在唐武德年间(618~26),由埃及富商欧曼本。阿法尼为满足在杭的穆斯林开展宗教活动而建造,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凤凰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米,其中礼拜堂570 米。大殿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三殿相连,形似凤身。殿内充满着阿拉伯风情,其后殿是仅存的元代古建筑,非常珍贵。

  浙江兴业银行,位于中山中路261 号,它是浙江人创办的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也是浙江境内的最早银行。银行主体建筑是一座五开间的三层欧式楼房,于1907年10月5 日开业。开办这家银行是上世纪初浙江民间集资准备筹建苏杭甬铁路,募集到的资金多达2300多万银元。对这样一笔钜资,当时的一般钱庄已不便存取了。后来,他们便创办了浙江兴业银行,使这笔钜资有了很好的归宿,同时打开了浙江金融行业的新局面。现在,这家银行的旧址已成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府邮政总局大楼,地处中山中路304 号。这是一所仅有两层的小楼,它却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办的官办邮政局。1896年3 月20日,光绪皇帝下诏成立“大清国邮政”,以改变3000多年来官办邮驿系统只送官文不理民信的状况。而在1896年,杭州府为了减少人力浪费,增加邮政收益,就在中山中路先行开办了杭州府送信官局,既为官方传递公文,也为民间代送信件,从中收取一笔邮费。这个做法得到了朝廷的肯定,1910年间,大清杭州邮政总局投资14900 块银元,在中山路官巷口买地盖起了今天我们仍可看到的杭州邮政总局大楼。

  杭州基督教天水堂,位于中山北路耶稣堂弄二号。它是杭州最早的一所基督教堂,是1860年美国传教士胡思登、郝理美到杭州传教后,杭州府在天水桥划拨10亩土地,美国长老会拨款于1874年建造的,后来又陆续进行了扩建。这所教堂的出名还与解放前美国一位曾担任过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有关系。这位被称为“中国通”且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其父亲司徒尔也是一位美国传教士,并于1875年接替任职期满的胡思登、郝理美,主持杭州天水教堂的工作。1876年6 月24日在杭州中山北路的耶稣堂弄3 号,司徒尔的儿子司徒雷登便出生了。司徒雷登在中国整整生活了长达50年时间,其中有14年半是居住在杭州的,也就是说他在杭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所以他能讲一口地道的杭州话并爱吃“杭帮菜”。1887年,十一岁的司徒雷登随父母回美国探亲,在家乡读完了中学、大学并结婚。1904年,已经28岁的司徒雷登携妻重回阔别17年的杭州,在众安桥边的湖山堂当牧师,同时兼任由教会创办的弘道女子中学、冯氏女子中学教师。1908年,司徒雷登前往南京中学前往南京神学院执教,1910年任南京教会事业会主席。1919年1 月,他北上筹办燕京大学并出任校长。1941年抗战期间,他因不与日军合作被日本宪法兵逮进集中营,直到抗战胜利获得自由后。1946年7 月11日,他经人推荐担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2日,因美国政府决定支持蒋介石政府,司徒雷登只好回到美国,毛泽东主席为此还写了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于1962年9 月19日在华盛顿去世,他生前曾是杭州荣誉市民,有死后安葬在杭州的遗愿,因此2008年11月17日,他的骨灰从美国运到杭州半山安贤园公墓安放。现在,司徒雷登的故居已成为杭州中山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场所。

  名人居家、雕像展示杭州市民生活的变迁杭州中山路一带有皇亲巷、楚妃巷、孩儿巷、山子巷、太平巷坊、百井巷坊等许多相连的巷坊,有岳飞、文天祥、李清照等名人和普通市民的雕塑,邻近还有陆游故居、胡雪岩故居、马寅初故居、司徒雷登等许多名人故居,这些巷坊、雕塑、名人故居与寻常百姓家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副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图,展示出杭州市民生活的变迁。

  2008年一月,由《钱江晚报》和中国美院公共关系学院联合开展了“寻找(杭州)中山路上的四世同堂并为之塑像”活动。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多方寻找、推荐、选拔,有着32位家庭成员的汪家在 118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对象,汪家人的历史变迁和家族延续及生活状况,成为杭州市近百年来市民生活变化的一个“范本”,汪家人的 “全家福”铜雕由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师生创作完成,并于中山路开街前夕放置在杭州西湖大道与中山路交叉口旁的绿化带内,成为中山路乃至杭州的一道新风景。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军队入侵我国,并将战火从东北烧到江南地区,汪家太祖母被迫关掉苦心经营起来的元泰绸布庄,带着一家老少逃难到绍兴,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保命日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元泰绸布庄于1952年实行公私合营而停业,汪家人也从商人变成杭州的普通市民,全家人的生活就靠汪家第二代当家人汪冀良上班的工资来维持。虽然最初八九口人住在一室,经济上并不富裕,生活条件说不上好,但那时市民的生活水准都差不多,大家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精神上还是比较开心的。

  现在汪家的第五代孙子也已有十多岁了,汪氏家族第二代7户人家中,有6户住在中山路,他们与中山路间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一条千年古街、一间百年老字号、一户“四世同堂”的杭州人家,拥有浓厚杭州市井文化元素的汪儒珍一家五代(包括汪家已故的太祖父、太祖母在内),展示的是杭城近百年来市井生活翻天覆地的演变和今日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徐忠友/杭州)

回第二十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