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金秋菊黄趣说蟹

金家勋

  金秋时节,菊花盛放,丹桂飘香,螯满蟹肥,是人们“持螯赏菊”、“桂荫品蟹”的大好时节。

  蟹分海蟹、河(湖)蟹二类。三疣梭子蟹为海蟹,中华绒蟹为河(湖)蟹。我们平时说的“持螯赏菊”中的“螯”,多指的是河(湖)蟹。河蟹的种类很多,如“胜芳蟹”、“崇明蟹”、“花津蟹”、“阳澄湖大闸蟹”等等,其中以后者最有名。此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蟹黄肥厚,肉质细致,为蟹中上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每至夏末秋初,“如蝉脱解”,故取名“蟹”也,因其横行,又名螃蟹。”其实蟹还有许多别名:以其行走之声曰郭索;以其长有硬壳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公子。

  不过据科学家考证,蟹的祖先并不横行,而是受地球磁场变化的影响所致。因为蟹的第一对触角里有几颗用于定向的小磁粒,就像是几只小指南针。亿万年前,蟹的祖先靠这种“指南针”堂堂正正的前进后退,并不“横行”。但后来由于地球磁场发生了多次剧烈的倒转,使蟹体内的小磁粒失去了原来的定向作用,于是造成了后代子孙“横行”的特点。

  蟹也不是“无肠公子”,而是因为蟹的头胸部愈合在一起,腹部也卷曲到头胸下面之故。但如果把腹部展开,在内壁的中线就可以看到一条隆起的肠子,肛门就开口在腹部的最末节上。

  蟹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们所赏识和喜爱。据《梦溪笔谈》载:“吴中无螃蟹,后人偶得一蟹,见其“身穿铁甲衣,十指如箭支,胸中藏琥珀,口吐夜明珠”(蟹谜),竟把它视为可“镇邪”、“压妖”的奇物。于是有人就收藏干蟹,将它挂在门上,求蟹驱鬼。在古人眼里,连鬼都怕蟹,何况人乎?元高德基在《平江纪事》上也记述:“大德丁未,吴中蟹厄如蝗,平地皆满,稻谷荡尽”,人们束手无策,谓之“蟹荒”。无怪乎鲁迅先生要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了”。

  那么到底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在江苏昆山巴城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是大禹治水时,阳澄湖的陆地还刚刚形成,那时湖里生着一种咬人虫,所以当地人每天不等天黑,都早早关门闭户,以避虫扰。

  后来来了个叫巴解的官员,在阳澄湖督工挖河。那知晚上一生火堆,那一只只“咬人虫”就口吐泡沬像潮水般涌来,不但扑灭了沟火,而且见人就咬,弄得大家毫无办法。巴解只好命人筑起土城,并在城边挖了壕沟,又在壕沟内注上沸水。那夜咬人虫一来,果然纷纷入沟烫死,而且变红后还发出一阵阵香味。巴解大著胆子咬了一口,但觉味道鲜美,引得旁人也纷纷仿效,这种咬人虫,就是现在的蟹。因为第一个吃它的人叫巴解,所以大家在“虫”字上面加个“解”字,把咬人虫取名为“蟹”。

  史书上“第一个吃蟹者”的最早记载是东汉郭宪撰的《汉武帝列国洞冥记》(卷三),“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于凤喙之胶也”。但由于《汉武帝列国洞冥记》是一部老怪小说,所以武帝得“百足蟹”,也只是另一个传说而已。

  第三个传说出自清《庸闲斋笔记》,说的是有一个叫杨亭的人当时在四川做官,听乡人称蟹为“瘟神”,捕到后要敲锣打鼓往远处送,他就立刻遣人把蟹捕来,蒸食、煮食,决不放走一个。闻听此事者,莫不大惊:此官竟敢食掉瘟神,真厉害啊!从此“四境惧服”。

  其实在我国,食蟹已有悠久的历史。《周礼》上就记载了以蟹做胥(酱)的事实,流传至今。此魏贾思勰更把藏蟹列为《齐民要术》之一加以推广。我们现在吃的醉蟹、咸蟹,就是依古法炮制的佳品。隋代谢讽在《食经》中记载有“成美公藏蟹”一肴,而“镂金龙凤蟹”便是隋炀帝最爱吃的一道专用菜;宋高宗赵构的食谱中也有“螃蟹清羹”一馔。除此以外,明清代还有许多著名的蟹馔,如“蟹黄兜子”、“螃蟹饺子”等等,不胜枚举。

  说到吃蟹,其味之美不待我言,因为明代的吃蟹大王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得最精确不过了:“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如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他还告诉我们一种吃法为:“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食。”他说这样的好处是:“气味与纤毫不漏出蟹之躯壳,即入于人之口。”真堪称为食蟹“专家”。另一个清代美食家袁枚也认为“蟹宜独食”;“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

  不过在明代,蟹还是以群坐共食为主,据《酌中志》说:“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一直来,许多文人雅士也把群坐“持螯赏菊”看成是一件高雅闲适的乐事,更喜欢在“高朋满座”的“螃蟹宴”上,吟诗作对,卖弄才学。看过《红楼梦》的人,一定马上会想起那次大观园吃螃蟹的雅集,记起那些咏蟹的佳句:“持螯更喜桂荫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酒未涤醒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等。

  说到咏蟹诗,我除了欣赏描写蟹外形的诗句“骨清犹似含春霭,沬白还疑带海霜”、“满腹红膏疑似髓,贮盘青壳大于杯”写得切贴外,还对陆游的诗句“解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很有同感。

  宋黄庭坚有一首咏蟹诗:“蟹缚华堂一座倾,忍堪支解见姜橙。束归欲为鲈鱼美,未敢知言许季鹰。”使我们知道宋代人吃蟹除用生姜做佐料外,还有用橙来做佐料的。

  人们对螃蟹的美味虽赞赏有加,但因其外形的难看和“横行”之故,常被人加以鞭挞,如《万历野获编》就有:“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等。不过曾参加过唐末黄巢起义的唐诗人皮日休,却以诗“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中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把它喻为猛士,由衷颂扬!

  蟹肉鲜美香腴,营养丰富,它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但蟹性寒凉,胆固醇高,不宜多食。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动脉硬化等病的人,食后会加重病情;脾胃虚寒的人,食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因此上述病人不能食用,尤其不能暴食。

(金家勋/杭州)

回第十九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