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金融風暴以後,西方國家,尚在調養與修補期間,中國大陸,由於開發內需市場,政策臻效,使三、四級的城鄉,啟動消費引擎,且購買力十分強大,遠超過人們的想像,也幫助國家經濟再度的崛起,筆者認為、2010年後的五年,其GDP都會有兩位數的成長。一些以西方特質為基礎的經濟學家,擔心中國經濟成長過熱,會引發泡沫化的理論,我認為是錯誤的看法,他們是不瞭解中國內需市場,及其潛在的實力。大陸在政策的鼓勵下,三、四級城鎮已施展出強大的購買力,因公共工程普及到農村,引發農業經濟迅速的成長,農民從節衣縮食,到今日成為消費市場另一主力,而且市場之大,遠超過150個台北市,因此、台商又有第二春的榮景可持,誠為兩岸經濟持續成長的最大動力。
電子通路王 十年有成大聯大
深耕大陸十年,大聯大電子通路集團,今年三月,合併友尚之後,為台灣再添一個世界第一,在毛利有限的行業中,能理出利潤,且穩健的成長,更難能可貴。大聯大窺管大陸市場之潛力,選擇在各大主力、客戶旁設點,營運調度靈活,保持最低庫存,減少成本的支出,以增加利潤;旗下五大主力,分設七十家子公司,每天以精準的數字,調控財務、物流、庫存等,充分掌握市場大環境,及相關產業的變化。2008年,金融海嘯時,一看苗頭不對,以數字管理科學,源頭一鎖,立竿見影,子公司庫存量,迅速下降,保持集團,經常性的百億現金,避開資金的困境,保住企業的活力;當大陸內需市場啟動後,奮身入市,此等應變力,和控管策略,尤其是數字管理的成效,為企業獲利的重要關鍵,令人敬佩!
大潤發 搭上中國崛起的列車 勇往直前
回顧以往20年,中國大陸為世界工廠時期,台灣的製造業,在珠江、和長江三角洲投資,以外銷為主而獲利,那時候的大陸,民以食為天,同胞們、以顧飽肚子為優先,台商企業的康師傅,及中國旺旺,以生產方便麵及米果,風靡大陸而致富,他們從小蝦米成為大鯨魚,如今都衣錦還鄉,成為台灣知名的大企業之一。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後,中國大陸,開放內需市場,鼓勵家電、汽車、電腦等下鄉,並受政府貼補之優惠,引爆驚人的消費力,並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潤泰集團的大潤發,洞燭機先,短短二年,在中國大陸,擊敗對手《家樂福》及《沃爾瑪Wel-Mart》,成為最大的量販店,平時每兩週就成立一家新店,平均每天有三百萬人次,走進大潤發,甚受當地政府的青睞,和居民的喜愛,每逢國際友人參訪時,都首選大潤發。展望未來,潤泰集團,以鄉村包圍城市的展店計劃,前途無限,屆時、尹衍樑總裁,必成為服務業,領導龍頭老大無疑。
白手起家祝義才 豬肉大王富傳奇
安徽合肥的祝義才先生,大學畢業後,以人民幣200元,在家鄉合肥做水產攤販,到1992年,遠離家鄉,到南京開始做肉品加工生意,在那個年代,當時稍具規模的都必是國營企業,與其競爭談何容易,他以不怕艱難的意志力與毅力,勇往直前,短短數年,從南京而上海,發展到全國,業務蒸蒸日上,以冷凍肉品,清潔衛生的優勢,併購各地的公營肉商,成立雨潤集團,再以科學化、現代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成長而壯大,現在他是大陸十三億人口,最大的肉品供應商,每年屠宰兩千五百萬頭以上的豬,每天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全中國每一個消費市場。祝先生以現代化、機械化的屠宰,和冷凍設施,獲得消費者的肯定,也逐漸取代了傳統市場。雨潤肉品集團,每天在全國,二百座以上的現代化屠宰場,平均各屠宰6-8萬頭豬,製成各式肉品,如火腿、香腸、和新鮮的冷凍肉,供應全國肉品市場,其龐大的供應鏈,迄今無人能出其右;他以200元的資本,發展到200億以上的資產,列名於大陸百富榜第26名,成為傳奇人物。
台灣特產 耀眼大陸市場
台灣特產因種類多,品質好,各具地方特色,曾在珠、長江三角洲等地,甚受大陸同胞所喜愛,頗具盛名,現在大陸加速開發西部各省,勢必又引發另一巨大的商機,本文特推薦河南百貨王《丹尼斯集團》,及其最近的作為。該集團王任生董事長,在台東讀書,於1997年,至河南鄭州,開設第一家百貨公司,十三年後的今天,已是河南最大的通路王了,目前擁有10家大百貨公司,38家大賣場,和38家便利商店,在河南18個城市,設有13處通路銷售點,最近預定在鄭州,新開的百貨公司賣場,舉辦《台灣商品月》,推廣台灣農產品,及手工藝特產,令人激賞。王任生董事長,於本年六月,曾率領主要幹部,數十人之團隊,來台大量採購,諸凡:香蕉、新竹米粉、台東茶葉、及三義的木雕、原住民的手工藝、台灣貢丸、鳳梨等,金額超過新臺幣10億元,在其河南營業處,20天內銷售一空。此一成功的實例,說明未來台灣的各類產品,行銷大陸西部,開啟通路商機無限。
溫和的復甦 有利城鄉經濟之發展
各項景氣循環,均有其本身的特性及時空背景的影響,在大蕭條後之復甦,勢必是緩慢或創新的,俟基礎穩健後,循序發展,使其開花結果。樂見大陸在國際金融風暴後,策略轉向發展次級的城鄉經濟,鼓勵或貼補鄉民的消費,興建公共工程,全面提升鄉村都市化,勞工們不再離鄉背井,可在自己的故鄉求發展,也滿足了鄉親的成就感,政策正確成就非凡,為世界友邦刮目相看。
結 語:
繼製造業和科技業之後,台灣的服務業為第三波,進軍大陸市場的精銳企業;乘兩岸大和諧的祥瑞氣扮和受惠MOU及ECFA相關條約的鼓勵,兩岸今後的商業互動必日趨頻繁。台灣服務業的菁英將有大展身手的機會,此一時期將可帶動台灣企業的轉型,筆者認為,服務大陸三、四級城市,助其發展現代化,做出卓越的貢獻,為前瞻性的思維,勢必水到渠成,商機無限。兩岸今後務必,長期攜手合作,共同研發創新,從繁榮內需市場起步,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及強化大中華經濟體,而努力不懈。
(海然/青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