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中山陵怀谷

金 涛

  巍巍钟山,矗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中山陵,这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长眠的陵寝。

  2005年仲秋,我与友人结伴去南京旅游。我们到中山陵谒陵那天,刚巧是星期天,中山陵园,天高气爽,游人如织,彰显了与众不同的迷人风采。

  中山陵,位于钟山第二峰的小茅山南坡,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前临平川,后拥青峰,从陵墓入口处至墓室,有392级宽阔的台阶,沿着中轴线直线上升,层层递高,直达凌霄,其宏伟的气势,令人震撼!

  中山陵的建筑颇具特色。整个陵墓犹如一只巨大的自由钟横贯大地,象徵着孙中山先生为唤起民众、致力于民主自由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而在中轴线上,由下而上分布着牌坊、墓道、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建筑物,上下呼应,对称布局,寓意深刻,每到一处,都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天早上,我们观赏的第一个景点,即中山陵墓道前的大广场。广场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秋菊傲霜,凌空怒放,充满着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而从广场至陵墓入口处,走不多远,就有一个高大、宽阔的石牌坊。此碑坊用福建花岗石制成,内有三个阙门。在中间的那个阙门上,挂一横额,镌刻着“博爱”两字,为中山先生手迹。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若干年前曾去沈阳参观过皇太极的陵墓。尔后,又在首都北京游览过明清两朝的帝王墓群。那些陵墓,虽说是规模宏大、富有帝王气派,但都建在平原上。惟有这中山陵,建在气势磅薄的钟山之颠,墓道长达 400余米,宽度为40米左右,而且是中左右三道并立,浓荫覆盖的雪松在两旁似哨兵挺立。

  当时,我站在墓道的台阶上眺望四周。只见上山、下坡的朝圣者,悠悠哉哉,连绵不绝,却又毫无拥挤之感。而在墓道上行走,又有一种庄严肃穆、心胸格外开阔的感觉,这是笔者游览其他景区未曾有过的新经验。

  走着看着,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陵墓的正门,到了碑亭。其实,这陵墓的正门也很有特色。正门高约16米,宽度为24米,深约9米,呈三个拱门状通道,门上有蓝色琉璃瓦覆顶,门中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字。在门外左右,还有半环拥壁和陵墓的围墙相连,显示出设计者布局之巧妙。

  碑亭高约17米,为石结构搭建,亦为蓝色琉璃瓦覆顶。而在此亭中,立一丰碑,正面上刻镏金颜体大字:“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但见其背面,却无碑文,这使笔者大感意外和惊愕。

  孙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创建民主共和,功勋盖世,事迹感人,为何在其墓碑中无一字记载?

  据悉,在中国历代的帝王陵墓中,惟有武则天的墓碑是个无字碑,即无碑文的墓碑。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在位期间也有很多作为。但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当政是个大逆不道之事,何况又是夺取李氏江山而登上皇帝宝座的,与其死后被人鞭鞑和奚落,不如碑上不着一字。这是武则天的聪明之处,也是她垂死之时的羞愧之心。

  但孙先生的情况不一样。孙先生一心为民,光明磊落,为中华民族共同敬爱的领袖,他又有什么顾虑呢?同行的友人说:“1925 年3月12日,孙先生因患肝癌病逝于北京。当年商定有胡汉民执笔为孙先生写碑文。但胡汉民思索良久,无从下笔。后又推举汪精卫写碑文,汪精卫苦思冥想,还是难以成文。这是因为孙先生的事迹实在太伟大了,非短短的一篇碑文所能概括。最后大家商定,还是不写碑文了吧!让孙先生的伟大精神,“永驻天地,与世长存。”这就是中国第二个无字碑的传奇来历。

  听了友人的这番话,顿使笔者茅塞顿开。稍后,我们离开了碑亭,再次奋力攀登,拾级而上。大约走了20分钟后,我们终于登上了中山陵的最高处,即中山陵的祭堂和墓室。

  中山陵的祭堂,是瞻仰和祭祀孙先生的神圣殿堂。虽说面积并不很大,但却非同寻常。祭堂的堂门前,有个大理石铺面的宽敞平台,可凭游人祭祀和遥望。堂门,则是三个有两扇镂花空格的紫铜门,在其横额上分别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个大字。而在中门的上端,悬挂着一个长额,上书“天地正气”四个大字。

  当我们进入祭堂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用汉白玉雕成的中山先生座像。而在石座四周,则是孙先生革命活动的故事浮雕。在祭堂的四壁,全是用黑色而光亮的大理石砌成,上刻孙先生的遗著《建国大纲》。穿过祭堂朝北走,有一低矮的铜门,门楣上刻着孙先生的手书 “浩气长存”四字。再入内,即为墓室了。

  孙先生的墓室呈穹窿状,为一大理石圆穴。直径约4米,深约1.6米,围以大理石栏杆。穴中安放的就是孙先生的灵柩。其间,灵柩上面是孙先生的大理石像。

  不知怎么一来,当时我突发奇想,向同行的友人提出了一个疑问:“1925年,孙先生病逝于北京,按照常理应该就地安葬。但为什么孙先生死后却要安葬在南京的呢?”

  友人回答说,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孙先生生前特别钟爱南京。他在1918年的《建国方略》中写道:“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另据记载,1912年4月1日清晨,孙先生曾带了胡汉民及几名侍从,骑马出游到了今之中山陵的附近狩猎。刚巧一只喜鹊飞过,孙先生举枪射击,惊起的一只野鸡却被打中了。孙中山环顾四周,指着对面的方山和丝带般环绕的秦淮河,对大家说:“你们看这里的地势比明孝陵还要好,有山有水,气象雄伟,我真不懂当初明太祖为什么不葬在这里?”接着又说:“我将来死后葬在这里,那就好极了。”当时,孙先生年仅46岁,大家听了很难过。而且那一天,刚巧是孙中山宣告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的一天。

  想不到13年后,孙先生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可不忘辛亥革命也。”后来,宋庆龄等人就按照孙先生的愿望,把孙先生安葬于此。

  听了友人的一番话,不由我陷入了沉思:想不到一代伟人的陵寝,还有这些曲曲折折的故事,而当孙中山临终之时,还念念不忘辛亥革命,更使我对孙先生产生了万分敬仰和钦佩之意。

  中山陵,不愧是民主革命先驱者的丰碑,中华民族复兴的旗帜,更是炎黄子孙以及海峡两岸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纽带和精神家园。

(金涛/定海)

回第十八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