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遂昌古寺院的人文景观

孙衍政

  浙西南山区的遂昌县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的美誉。境内山川层峦叠嶂,风光秀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点缀在风景绝佳处的寺院、庙宇,如今已成为旅游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资源。

  据《遂昌县志》(1996年版)记载:南朝梁武帝时佛教已传入本县,并建有寺院。而道教,旧志载:六朝时,瑞山有异人炼丹,丹成而去。隋、唐时期著名道家尹真人、叶法善,也曾在此炼丹。方志中有名目记录在案的寺院、庙宇,林林总总有过半百之数。然而千载风霜,屡经兴废使得许多寺院已失去了踪影,仅保存在故纸堆里。幸而得以留存下来的,至今香火绕绕,游人不断。

  精进院:位于县邑西北25华里白马山麓下的坑口村。寺院原名白马寺。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距今已逾千年。传说香火盛旺时,香客众多,为浙西南名寺。它的传奇在于,据《遂昌县志》(清·光绪版)记载:“康熙年间,闲僧青云,重修宋亡时文信国(即文天祥)曾寓宿寺中。题诗寄慨”事。演绎了一段南宋末年(1276年)残春,文天祥在元兵追击下,疲惫赶路勤王去温州时路过遂昌。因沿途各州、县已纷纷闻风倒戈降元。他们唯恐受袭被阻,不敢进村求宿,只能叩开地处山野荒郊的精进院山门,暂借禅房栖身。

  一钩冷月,阵阵松涛,犹如铁马金戈。是夜,值面对国破家亡之痛,文天祥思绪万千,辗转反侧迟迟难以入眠。于是披衣下床,取出文房四宝,沉吟片刻,挥毫疾书:《夜起》一律“梦破东窗月半明,此生虽在只堪惊。一春花里离人泪,万里灯前故国情。龙去想应归海岛,雁飞犹末出江城。旅愁多似西山雨,一任萧条白发生。”(按:此诗收入其诗集《指南后录》)黎明,临行前,应寺僧请求,将墨迹留赠寺院。从此,文信国的墨宝真迹成为从不轻易示人的山门镇院之宝。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遂昌教谕陈世修,曾撰文:“西郊精进寺,泉石深秀。暮春望后三日,偕毛克亭、周鹤城往游焉。信宿禅房,寺僧了悟出文信国墨迹示余。纸似罗纹,岁久尘侵。色微黑,长八寸许,阔尺余。书曰:……右《夜起》一律。文天祥题并书,共六十七字。上有文山二字小印。书法秀硬,正气弈弈。”他以为:“自伯颜军逃归时二王已至福州。公间关至温州。龙去、雁飞一联,疑时所作。瓯、括地连,宜经历至此。偶题寄慨。了悟宝此以镇山门,远胜金山寺之坡公玉带矣。”(见《遂昌县志》(清·光绪版))

  陈世修,浙江海甯人,曾任遂昌教谕13年。任内修文庙、建书院、编辑《昌山诗萃》,于遂昌文化建树功莫大焉。上述祥尽,若非经历及亲眼目睹,似无造假必要。

  精进院后毁于天灾。《县志》载:“嘉庆五年(1800年)山洪爆发,院宇烟灭。”遂成一片废墟,留予后人凭吊。

  翠峰禅院:在县邑西北十五华里处的唐山上,几经修缮后的庙宇,如今年院内依然古朴庄严。香火旺盛,游客不断。此地民间流传贯休和尚与寺院的传闻轶事。《遂昌县志》(清·光绪版)记载有他在寺院修行的事迹。

  贯休(832年—912年)五代前蜀,画家、诗人、高僧。本姓姜,字德隐,浙江兰溪人。唐僖宗年间(874—887)贯休和尚云游四方,来到唐山。因见此处云雾缭绕,景物幽丽。遂决意留下,结庐创建寺院。晨鼓暮钟,诵经参悟据说在此修炼达14年之久。

  在翠峰院,参经修行之余,画艺高超的他,经年累月,呕心沥血地绘制成神态各异的16幅罗汉图,已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上的瑰宝。此地流行的说法是,当贯休和尚完成第15幅罗汉图,欲想完成最后一幅画时,无论怎样构思,画出的效果都不甚满意。陷于苦思冥想中的他,打坐在佛像前几乎无奈。一夜睡梦中,仙人点拨道:山后深潭里有罗汉现身,你可速去,不得有误。惊醒后,他赶忙去了潭边。月光下幽静的潭边,果然在水中映着一个和尚,方脸大眼,秃顶虬须。于是照形摹画,贯休完成了他的最后一幅作品。殊不知,潭里现形的罗汉正是自已的倒影。

  贯休将他的16罗汉图挂在院里禅堂后,离开了唐山。慕其名,先被吴越王钱鏐召之杭州,以后云游至四川的益州。署号禅月大师。几年以后,忘不了唐山的贯休,特派了两位女弟子从四川赶来翠峰院朝拜。当两位弟子见到最后一幅罗汉图时,她们急忙跪下叩头,惊讶地喊道:“啊!我们师父原来是佛国的罗汉呀。”

  贯休去后,历朝的本县文人名士,都会慕名去寺院参拜,并留下许多诗文。香客更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到了明代万历年间,遂昌知县汤显祖,政务闲瑕之余也踏上弯曲难行的山道,登临翠峰禅院。他的游《唐山寺》诗:“东梅岭路践龙蛇,似阻天台石磴霞,忽忽云堂见尊者,红鱼波影白莲花。”也道出了这位为人刚正、风骨遒劲的父母官抚今追昔的愫情。

  含晖洞:为一处清幽的游览胜地。座落在距县城东北约三公里的三台山麓。

  含晖洞的名气与当地传说有关。《遂昌县志》(清·光绪版)载:南宋建炎三年春,宋高宗躲避金兵,驻跸含晖洞。册民女祝氏为妃。当地有祝妃墓。明季,“墓道犹存”又言:故老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未得天下时,曾避难含晖洞。按,《明史·太祖本纪》:“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胡大海攻婺州,久不下,太祖自将往击之。石抹宜孙遣将率车师由松溪来援。太祖曰:‘道狭,车战适取败耳。’”由松溪援婺州,盖经龙泉过遂昌为必经之径。朱元璋前往遂昌一带山区布置打援,滞留含晖是可能的事。

  游览含晖洞,走近“含晖胜景”石牌坊。遥见山势险峻,苍松劲拔。顺山势拾级而上,沿途弯曲的碎石小道旁有憩廊临池而筑,一池碧绿,云影倒映。循阶行,有巨石横悬,形成一天然石洞。其洞口岩壁上摩刻的斗大“含晖”两字,赫然在目。这是清道光年间进士端木国湖的手迹。洞中有石盘,名棋盘石,清泉冷冽。穿过“在云深处”的山门是灵泉洞。洞口篆刻有一副隶书对联:“洞天奇石尽含晖,胜地灵泉常滴翠。”洞外古木参天,有飞檐出于林间。拾梯而上就是古刹三台寺了。据《县志》记载:三台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明清两朝曾几度翻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1984年全面整修过。

  三台寺外若沿山势继续向上攀登,有奇石横卧,形如巨舟。石背依势筑亭成石舫,谓“慈航渡”。明万历年间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诗人屠隆、来遂昌拜访仕官县令的汤显祖,品茗论诗,互相酬唱。俩人携手共游境内山水名胜。在含晖洞游玩时屠隆有感而发,赋诗;“含岈咫尺开双洞,虚敞何年凿五丁。闻有羽人修玉液,久无云星贮仙经。松间神雾寒长住,石上灵泉泻不停。天气欲沉秋飒飒,疏星斜进断崖音。”

  身处景物天成,满目翠绿的含晖幽境,我觉得最为胜出的还是眼前的摩崖石刻。这散布在峭壁上的文字,是岁月沧桑的印证物。“石船”、“悬坛”、“小蓬莱”等沿途随处可见。而面对“负岩若云,上视天霭,日月浑沦,亦夜亦昼,出我玄中,弥兹宇宙。”负岩铭刻石,细细揣摩品味,无疑会让人内心震慑,其文字书法更是苍劲古朴、精美绝伦,而美不胜收。

(孙衍政/遂昌县)

回第十八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