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亚太地区年青学者永续发展研究奖

骆尚廉

  ProSPER.Net为全球永续教育与研究资讯网路相当具影响力者之一,由亚太顶尖的19所高等教育机构所共同建构,秘书处设在国际联合大学高等研究所(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Elsevier及Scopus则分别为国际著名的期刊出版公司及论文著作被引用之资料库系统,从2009年开始举办亚太地区年青学者(指四十岁以下)永续发展研究奖,包含经济与管理、农业与食品安全、能源三个领域,分别入围三位候选人,再经现场发表与询答,决选出各领域的第一名颁予奖金及奖牌鼓励。今年(2010年)再增水研究领域,共有四个领域接受各国学界之推荐,并由德国教育部(German Ministry of Education)参与共同主办。

  每个领域分别被Elsevier公司邀请三位评审委员,据ProSPER.Net董事主席的Peter Haddawy教授(原在AIT任教,从7月开始被澳门大学聘走)表示,所有评审几乎都是各领域在Scopus论文被引用次数及hindex为名列前茅的资深学者,因此,从初审到决选虽然报酬与所花的时间并不相当,但基于荣誉,我也欣然接受邀请参与评审工作。

  五月下旬,Elsevier在新加坡的办公室举办一场电脑视讯会议,由其办公室主任Inn Beng Lee向我们三位评审介绍评选过程,及如何经网路检视每位候选人(水领域共有15位,台湾仅有台大一位年青助理教授被推荐)资料、得奖纪录、推荐信函及其期刊论文、论文被引用次数及hindex(此两项由Scopus系统提供)、研讨会论文、专利及书籍专章著作等,并要求在六月上旬完成初审及评分。只有十天要看完所有候选人资料并不容易,特别这些是亚太地区最顶尖的年青学者,各项著作及成就都相当丰硕,台湾的这名候选人在五年内有15篇期刊论文,几乎都是 Env.Sci & Tech、Water Research等顶尖期刊论文,被引用也近百次,但比起印度、中国大陆几位候选人,居然还差一大截,他们的论文篇数及被引用次数惊人,但我仔细看完资料,有些是重量不重质。而经三位评审的综合结果,期刊论文发表最多的(共75篇),被引用次数也是最多(1420次)的一位,并未被推荐出,质与量并重的三位则脱颖而出,包括两位大陆年青学者及一位印度学者。

  决选是7月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7月4日中午从台北松山机场到上海虹桥机场只要一小时四十分钟的飞行时间,但因属 7月旅游旺季,票价高达一万八千多新台币。虹桥到同济大学迎宾馆只有28公里,但上海世博会与星期日下午的缘故,外环高速路变成走走停停的慢速路,计程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大会主持人为同济大学蒋大和教授,已带领学生与Elsevier工作人员在迎宾馆等候,收到三位候选人的详细资料及议程,上海开始下大雨,正好可留在房间再仔细阅读候选人的资料。

  7月5日上午八点集合,前往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楼礼堂,开始进行一天的研讨会及评选议程。研讨会由蒋大和教授主持,同济大学伍江副校长应邀致词欢迎,Peter Haddawy教授报告此奖项的用意与去年办理经验,同时感谢德国教育部的支持,提供每位获奖者可至德国任何研究大学或机构进行六个月到一年的访问研究。德国教育部代表Gerold Heinrichs博士则在稍后也赶到会场,一路长途旅程刚到上海,连胡子都还来不及刮,他也致词表示乐意参与此项活动,鼓励年青学者在永续发展课题上贡献心力。

  除了四个领域候选人的成就报告与问题答询外,也安排各领域的评审组长做一Keynote演讲,包括经济与管理类的Richard J. Welford教授(香港大学)、农业与食品安全类的张建华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能源类的GN Tiwari教授(印度德里科技学院),及水领域类的Mukand S.Babel教授(亚洲理工学院,AIT),除介绍各领域之科技发展外,也对其最近的研究成果做一介绍,吸引不少同济大学研究生前来聆听。

  当然,重头戏仍是候选人的成就报告、问题答询与评审工作,因为书面资料已呈现了其Scopus指标及各种著作发表情况,因此现场多以其成就所造成之社会影响(Social impact)来询答。本来应该在下午五点半前结束的评审,现场报告及研讨在六点二十分才结束,而我们这组(水领域)的评审小组在会后仍无法决定由哪位得奖,再随巴士回迎宾馆后,又讨论了一个多钟头,才决定出名次,并对各候选人做出评语及建议。

  晚宴是在同济戴斯饭店举行,并公布四领域的得奖人及颁奖,经济与管理领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鹏教授获得,农业与食品安全领域由马来西亚Putra University的Chin-Ping Tan博士及中国农业大学的江正强教授共同获得,能源领域由印度化学科技学院(IICT)的S. Venkata Mohan博士获得,水领域由南京大学的潘丙才教授获得。总计,大陆有三位学者获奖,印度及马来西亚则各一位获奖。看来先进国家虽然研究资源较充裕,但年青学者的努力反而不如正崛起的开发中国家年青学者。

  晚宴中我和Peter Haddawy教授与Elsevier李思明主任讨论,他们提到曾与台湾国科会及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STPi)相关人员接触过,他们认为台湾的研究潜力深厚,但很可惜国内的许多期刊文章,并未纳入Scopus资料库系统,无法国际化,让其他国家研究人员了解与引用,因此希望能在台湾建构地区期刊筛选与谘询委员会(Local content selection and advisory board,LCSAB),依Scopus所订之16项准则,推荐给国际评估委员会纳入资料库中,我也认为是很好且值得推动的工作,但他们告诉我,所接触的人员兴趣不大,甚至怀疑他们主要是想赚钱与业务的推动,因此处于停滞状态。他们希望我能提供一些建议E-mail给他们,以继续推动台湾科技研究的国际化。

  7月6日上午,同济大学环工学院夏四清副院长邀请我到同济对博士生做一专题演讲,我讲的是“微波在生质废弃物低温碳化之研究”,同学们对此研究的细节与未来潜力提出许多问题,我也说明了我目前所指导博士生的研究题目与他们研究状况,及大陆博士来台进行博士后研究之管道与待遇等。会后,夏副院长邀请顾国维教授(前副校长)、周琪院长及尹大强副院长一同聚餐,聊聊新进的研究教学计划。餐后也顺道在校园参观夏副院长替同济学生宿舍废水利用生物薄膜系统处理,及抽取一条封闭型渠道水至两处生态湿地以改善水质的设施,生物薄膜及生态湿地处理后水之注入,对原本脏臭的渠道带来许多生机,水中鱼儿及陆上生态景观,让同济在炎炎夏日又多了一处避暑聊谈的区域,夏副院长的此项校园改善实质成果,也深获同济大学的好评与感谢。

(骆尚廉/台湾大学教授/义乌同乡会理事长)

回第十八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