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亞太地區年青學者永續發展研究獎

駱尚廉

  ProSPER.Net為全球永續教育與研究資訊網路相當具影響力者之一,由亞太頂尖的19所高等教育機構所共同建構,秘書處設在國際聯合大學高等研究所(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Elsevier及Scopus則分別為國際著名的期刊出版公司及論文著作被引用之資料庫系統,從2009年開始舉辦亞太地區年青學者(指四十歲以下)永續發展研究獎,包含經濟與管理、農業與食品安全、能源三個領域,分別入圍三位候選人,再經現場發表與詢答,決選出各領域的第一名頒予獎金及獎牌鼓勵。今年(2010年)再增水研究領域,共有四個領域接受各國學界之推薦,並由德國教育部(German Ministry of Education)參與共同主辦。

  每個領域分別被Elsevier公司邀請三位評審委員,據ProSPER.Net董事主席的Peter Haddawy教授(原在AIT任教,從7月開始被澳門大學聘走)表示,所有評審幾乎都是各領域在Scopus論文被引用次數及hindex為名列前茅的資深學者,因此,從初審到決選雖然報酬與所花的時間並不相當,但基於榮譽,我也欣然接受邀請參與評審工作。

  五月下旬,Elsevier在新加坡的辦公室舉辦一場電腦視訊會議,由其辦公室主任Inn Beng Lee向我們三位評審介紹評選過程,及如何經網路檢視每位候選人(水領域共有15位,台灣僅有台大一位年青助理教授被推薦)資料、得獎紀錄、推薦信函及其期刊論文、論文被引用次數及hindex(此兩項由Scopus系統提供)、研討會論文、專利及書籍專章著作等,並要求在六月上旬完成初審及評分。祇有十天要看完所有候選人資料並不容易,特別這些是亞太地區最頂尖的年青學者,各項著作及成就都相當豐碩,台灣的這名候選人在五年內有15篇期刊論文,幾乎都是Env.Sci & Tech、Water Research等頂尖期刊論文,被引用也近百次,但比起印度、中國大陸幾位候選人,居然還差一大截,他們的論文篇數及被引用次數驚人,但我仔細看完資料,有些是重量不重質。而經三位評審的綜合結果,期刊論文發表最多的(共75篇),被引用次數也是最多(1420次)的一位,並未被推薦出,質與量並重的三位則脫穎而出,包括兩位大陸年青學者及一位印度學者。

  決選是7月5日在上海同濟大學舉行。7月4日中午從台北松山機場到上海虹橋機場祇要一小時四十分鐘的飛行時間,但因屬 7月旅遊旺季,票價高達一萬八千多新台幣。虹橋到同濟大學迎賓館祇有28公里,但上海世博會與星期日下午的緣故,外環高速路變成走走停停的慢速路,計程車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大會主持人為同濟大學蔣大和教授,已帶領學生與Elsevier工作人員在迎賓館等候,收到三位候選人的詳細資料及議程,上海開始下大雨,正好可留在房間再仔細閱讀候選人的資料。

  7月5日上午八點集合,前往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樓禮堂,開始進行一天的研討會及評選議程。研討會由蔣大和教授主持,同濟大學伍江副校長應邀致詞歡迎,Peter Haddawy教授報告此獎項的用意與去年辦理經驗,同時感謝德國教育部的支持,提供每位獲獎者可至德國任何研究大學或機構進行六個月到一年的訪問研究。德國教育部代表Gerold Heinrichs博士則在稍後也趕到會場,一路長途旅程剛到上海,連鬍子都還來不及刮,他也致詞表示樂意參與此項活動,鼓勵年青學者在永續發展課題上貢獻心力。

  除了四個領域候選人的成就報告與問題答詢外,也安排各領域的評審組長做一Keynote演講,包括經濟與管理類的Richard J. Welford教授(香港大學)、農業與食品安全類的張建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能源類的GN Tiwari教授(印度德里科技學院),及水領域類的Mukand S.Babel教授(亞洲理工學院,AIT),除介紹各領域之科技發展外,也對其最近的研究成果做一介紹,吸引不少同濟大學研究生前來聆聽。

  當然,重頭戲仍是候選人的成就報告、問題答詢與評審工作,因為書面資料已呈現了其Scopus指標及各種著作發表情況,因此現場多以其成就所造成之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來詢答。本來應該在下午五點半前結束的評審,現場報告及研討在六點二十分才結束,而我們這組(水領域)的評審小組在會後仍無法決定由哪位得獎,再隨巴士回迎賓館後,又討論了一個多鐘頭,才決定出名次,並對各候選人做出評語及建議。

  晚宴是在同濟戴斯飯店舉行,並公佈四領域的得獎人及頒獎,經濟與管理領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周鵬教授獲得,農業與食品安全領域由馬來西亞Putra University的Chin-Ping Tan博士及中國農業大學的江正強教授共同獲得,能源領域由印度化學科技學院(IICT)的S. Venkata Mohan博士獲得,水領域由南京大學的潘丙才教授獲得。總計,大陸有三位學者獲獎,印度及馬來西亞則各一位獲獎。看來先進國家雖然研究資源較充裕,但年青學者的努力反而不如正崛起的開發中國家年青學者。

  晚宴中我和Peter Haddawy教授與Elsevier李思明主任討論,他們提到曾與台灣國科會及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相關人員接觸過,他們認為台灣的研究潛力深厚,但很可惜國內的許多期刊文章,並未納入Scopus資料庫系統,無法國際化,讓其他國家研究人員暸解與引用,因此希望能在台灣建構地區期刊篩選與諮詢委員會(Local content selection and advisory board,LCSAB),依Scopus所訂之16項準則,推薦給國際評估委員會納入資料庫中,我也認為是很好且值得推動的工作,但他們告訴我,所接觸的人員興趣不大,甚至懷疑他們主要是想賺錢與業務的推動,因此處於停滯狀態。他們希望我能提供一些建議E-mail給他們,以繼續推動台灣科技研究的國際化。

  7月6日上午,同濟大學環工學院夏四清副院長邀請我到同濟對博士生做一專題演講,我講的是「微波在生質廢棄物低溫碳化之研究」,同學們對此研究的細節與未來潛力提出許多問題,我也說明了我目前所指導博士生的研究題目與他們研究狀況,及大陸博士來台進行博士後研究之管道與待遇等。會後,夏副院長邀請顧國維教授(前副校長)、周琪院長及尹大強副院長一同聚餐,聊聊新進的研究教學計畫。餐後也順道在校園參觀夏副院長替同濟學生宿舍廢水利用生物薄膜系統處理,及抽取一條封閉型渠道水至兩處生態濕地以改善水質的設施,生物薄膜及生態濕地處理後水之注入,對原本髒臭的渠道帶來許多生機,水中魚兒及陸上生態景觀,讓同濟在炎炎夏日又多了一處避暑聊談的區域,夏副院長的此項校園改善實質成果,也深獲同濟大學的好評與感謝。

(駱尚廉/台灣大學教授/義烏同鄉會理事長)

回第十八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