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山川秀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地靈人傑,歷代名人輩出,如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先生光明磊落、雄才大略、文武兼備,創下不朽的勛業和留下豐富的文化資產,堪為千秋萬世的楷模。中華民國的陳誠副總統一生忠勤,高風亮節,功在黨國。自1949年國府轉進台灣後,兩岸分治六十年,台灣能率先起步,無論是民主政治的奠基、土地改革的推行和日新月異的進步,都是他主政時期,所打造出的具體成就,方有今日繁榮的台灣及科技王國的美譽,我們在享受民胞物與的現代化生活,不能忘記當年艱苦經營台灣的陳誠伯。本文為響應辭修公之故鄉青田為興建《陳誠紀念館》的專案小組蒞台表達隆重的歡迎之忱,特陳述辭修公在台灣的豐功偉業,砥勵國人,追懷先賢之餘,人人應自我督勉,效法其精神而勤奮不懈,並光大其文化資產而自強不息。
軍政一元化 台灣從安定中成長
民國三十八年(1949)辭修公臨危受命,出任台灣省主席及三十九年三月出長行政院,力挽狂瀾,處心積慮,生聚教訓,建設台灣,處於當時風雨飄搖的局勢能轉危為安,則採取非常時期和亂世用重典的箴言,實施軍政一元化促使政令貫徹始終,恢復社會秩序,獎掖人才,迅速訂定發展台灣計劃,譬如實施土地改革、幣制改革、興建水利、以農業輔助工業發展、鼓勵儲蓄、獎勵投資、開展國際貿易、鼓勵生產外銷、敦睦邦交、整軍經武,強大國防,推行民主政治,實施地方自治等,都有精細的規劃及全力的推動與實現,成效卓著,厥功甚偉。
土地改革成功 立足台灣蜚聲國際
光復初期百業待舉糧食不足,亟須增產,在第一次全省行政會議就指示整修水利,廉價供應肥料以減低農民生產成本,鼓勵農民飼養豬畜增加副業,低價配售棉布、食鹽、減輕農民負擔;稻米增產後為穩定糧價、收購餘糧,供應和配售給數十萬軍公教及其眷屬。加強輔導農耕技術並獎勵推廣優良品種;興建水利灌溉,防止水患等措施,再實施三七五減租改善農民生活,進一步實施公地放領,計放領公地138,957餘公頃,承領農民 286,287戶使台灣農民擁有屬於自己的耕地,生活日趨富裕,政府也深受人民的擁護,聲譽日隆。農業改革的成功,往後支援工業的發展,相得益彰且贏得國際友邦之肯定與奧援。
改革幣制 以安定物價 挽救財經危機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局勢逆轉,當時金圓券急眨,台幣在匯率上蒙受重大的虧損,台灣金融波動、物價狂漲、財政收支失衡,人民生活困窘,必須迅速改革幣制,發行新台幣,由於國府黃金和外匯適時運台,支持新台幣的發行,安定了金融市場及物價,方有今日經濟繁榮的奇蹟。
興建石門水庫 提升國民生活品質
石門水庫的興建,為辭修公經營台灣,造福民生之重大貢獻之一。石門水庫位於桃園大漢溪中游,地處桃園大溪、龍潭、復興、新竹關西鎮之間,由於溪口處有雙峰對峙,其狀若門而定名為《石門水庫》。緣由民國四十五年七月至五十三年六月完工,歷時八載,員工七千人,經費三十二億元,水庫長 16.5公里,滿水位面積8平方公里,有效蓄水量,約二億四干萬立方公尺,為一個多目標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效益。主要工程分為大壩、溢洪道、排洪隧道、電廠、後池及後池堰,石門大圳及桃園大圳進水口等結構,自完工營運以來對北部地區農業生產之改良、工業之發展、觀光旅遊之推動與人民生活品質之提升改善及防止水旱災害等,均有重大的貢獻。緬懷陳誠副總統的德政及先賢們嘔心瀝血,經營台灣的苦心,同胞們應該珍惜並奮勇傳承而發揚光大。
八七水災重建 塑造台灣新風貌
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七日艾倫颱風過境,為光復後造成首次全面性最嚴重的天然災害,從苗栗到彰化甚至阿里山等地均甚嚴重,連續三天豪雨,蔓延至十三個縣市,農田成河川,人民房屋倒塌,死傷慘重,南北交通全面中止,各地機場宣佈關閉,電訊中斷,滿目瘡痍!辭修公鑑於情勢之嚴重下令動員,全面展開救災工作,動用軍用飛機及海軍中型登陸艦(LSM),運送基隆至高雄間的人員及貨物,緊急撥款賑災,對死傷與房屋倒塌者均有輔助,借地勢較高的學校及台中菸廠等處,設收容所,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等種種措施,贏得海內外之最高肯定。往後三年均飭陸軍部隊,分區承建河川堤防工程,在官兵們努力下辛苦有成,也刷新了災區新面貌。這一艱難的重建工程,開啟軍民合作的先例,見到各地百姓們送茶送飯,地方政府贈旗贈物等溫馨的表現,處處都洋溢著軍民精誠團結的和樂社會,令人感念難忘。
結 語
陳誠副總統一生為國為民,忠勤不懈,主政台灣期間,運籌帷幄,帶領台灣從落後的農村社會及動盪不安的時局中,建造繁華進步而向現代化的社會猛進,尤其是土地改革的成功,德澤同胞,蜚聲國際,立下千秋萬世的勛業。願台灣農民心目中的陳誠伯,及其愛國、愛台、愛同胞的忠肝義膽和清廉簡樸,及用人惟才的精神,做為我們立身處世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