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桃花流水杳然去 僧佛自在天地间
走进杭州玛瑙寺连横纪念馆

王维友

  金秋时节,杭州北山街上法桐披红,残荷飘香。盈盈西子湖,碧波粼粼,浩白中天。九月开始,我应〈连横纪念馆〉之邀,每天沿着湖畔之北山街,漫步来到玛瑙寺协助纪念馆整理新近从台湾进来的600册台湾版图书。于是,我便有了零距离亲近玛瑙寺、亲近连横纪念馆的机会。工作之余,我常常独自一人在寺内徘徊,这里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一亭一阁都让我流连忘返。这里不仅能读到中国佛教史上许多隽永悠扬的精彩画卷,而且又能听到台湾海峡两岸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脚步之声,更能听到一位历史老人呼唤国家强大的声音。

玛瑙寺原本在孤山玛瑙坡

  玛瑙寺原本在孤山玛瑙坡。《咸淳临安志》卷七九:“玛瑙宝胜寺,开运三年,钱氏建。治平二年,改赐今额。寺旧在孤山,绍兴二十二年,以其地为建延祥观,而徙寺于葛岭(钱塘县)之东。绍定六年,高僧阁。淳佑八年赵安抚与(竹艮心)重建。旧寺有法慧禅师智圆墓,今迁塔于寺之后山。圆自号中庸子,临寂,作诗自悼”。说的就是在开运三年(946),年仅18岁的吴越国第三代钱王弘佐(941~947)在位选址“岿介两湖之间、独立一峰于中”的梅花屿,“辟禅关据西湖之胜也”,创建宝胜院(也有说寺建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尽在楼台烟雨中”的晋朝,并非钱氏首建,为钱氏重建)。从北山回望,一片梵宇秀出湖心,碧波环绕,“宛若仙境”,大有“蓬莱宫在水中央”的意趣。宋英宗曙治平二年(1065),因见该寺坐落“石径生光径”的玛瑙坡,遂赐额“玛瑙宝胜院”。大中祥符间,高僧智圆出任住持。

高僧智圆大师

  智圆大师,是宋代天台宗山外一派的义学名僧。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钱塘(今杭州)人,俗姓徐。幼岁即出家做小沙弥。二十一岁时,受儒学,但仍以习释氏为本务,儒释双修,勇猛精进。曾往奉先寺师从精通天台三观的源清大和尚,随后于钱塘龙兴寺受戒。当时“孤山孤绝谁肯庐”,但智圆返乡后却坚持隐居在西湖孤山的玛瑙坡,“闭门乐道”,与“梅妻鹤子”的林逋成了贴隔壁邻舍至好。又与当时天台宗义学沙门慈云遵式相交,以“天台三观”教人,孜孜不倦,著述甚富。智圆的学说,主张心是能造、能具的通体,色是所造、所具的别相,所以心具三千,色不具三千。又主张心、佛、众生三法中,只有心是理,是能造的总体,众生、佛诸法只是事,是所造的别相;所以理具三千,事不具三千。智圆为山外派中著述最宏富的学者,他着有《文殊般若经疏》、《遗教经疏》各二卷,《般若心经疏》、《四十二章经注》、《不思议法门经疏》、《无量义经疏》、《观普贤行法经疏》、《阿弥陀经疏》各一卷,《首楞严经疏》十卷,世称十本疏主。

从“仆夫泉” 到“后仆夫泉”

  还有,玛瑙寺“仆夫泉”的命名也反映出智圆大师的大智慧。一天,受雇在玛瑙寺里打杂供役使的民夫种竹时挖出一泓清泉,汩汩流淌。旧时,仆夫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的社会地位很低微,但智圆认为,我佛说众生平等,人人皆是一副皮囊与骨架,无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泉由仆夫发现,直以“仆夫”命名天经地义。玛瑙寺的文化底蕴是相当深厚的,传世的《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也是玛瑙寺奉献出的重要文化典籍,该书的作者是南宋时玛瑙寺的僧人元敬和元复,他们精心收集了从东晋咸和到南宋绍兴800多年间如唐代的鸟巢禅师、招贤禅师、宋代的妙行禅师等30多位杭州高僧的事迹图像,曾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在寺内建高僧阁供奉,后结集成此书,为杭州佛教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到了元朝,在玛瑙寺新址又发生了“后仆夫泉”的故事。高僧芳洲和尚居玛瑙寺时,也曾仿智圆和尚在寺院内令寺仆掘地种竹。巧的是竟也挖出一眼清泉,这让芳洲感慨万千,便将这眼清泉也命名为“仆夫泉”,以示法乳传承。后来人们为了与前泉区别,称此泉为“后仆夫泉”。山泉旁有腊梅几丛,金灿灿的一片,散发着幽幽清香,其中一棵树形盘曲,虽然历尽沧桑,但仍挺拔刚劲,孤傲不凡,古逸清幽,号称“西湖腊梅王”,树龄已达百岁以上。

画僧温日观

  在元朝,玛瑙寺还有一位叫温日观的高僧也是名震江南佛教界。温日观,宋末元初画家,俗姓温,初名玉山,字仲言,杭州葛岭玛瑙寺僧,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性烈嗜酒,好穿短衣,宋亡,佯狂于市,入寺为僧,法名子温,号日观,又号志知归子、知非子,人称温日观。他超逸绝尘,出言愤世骇俗。他善草书,行书法杨凝式,特别精画葡萄,自成一家,人称“温葡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和赵子昂是伯仲所誉。

张岱与玛瑙寺的钟声

  元明以后,玛瑙寺日渐衰落。但仍吸引文人骚客来此小住。在西湖边盘桓大半生,最终写出《西湖梦寻》的散文大家张岱就曾在此寺内流连忘返。张岱对玛瑙寺曾有极其生动的诗文描写:“(玛瑙)寺中有大钟,侈齐适,舒而远闻,字字皆声。吾想法夜闻钟,起人道念,一至旦昼,无不牿亡。今于平明白昼时听钟声,猛为提醒,大地山河,都为震动,则铿鍧一响,是竟《法华》一转、《般若》一转矣。内典云:人间钟鸣未歇际,地狱众生刑具暂脱此间也。鼎革以后,恐寺僧惰慢,不克如前。”又有诗曰:“女娲炼石如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仆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顽铜半玛瑙”。西湖之上诸多寺庙中晨间声声钟鸣,此起彼伏,随风四散,堪称一绝。玛瑙寺的大钟上,一边铸有《妙法莲华经》,一边铸有《金刚经》,鸣时同样宏音四起,声震八方,正如张岱所言:“大地山河,都为震动。”

陈兰卿之梦

  说到书画家,与玛瑙寺有着神奇渊源的,还有清朝昆明太守陈兰卿。陈兰卿原籍浙江绍兴,从小生长在昆明,也是一位有名画家。他曾为“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之故事的主人翁陈圆圆作过青年、中年、暮年三副画像,为“恨生不逢时,未能一睹芳颜”的后人留下了这位名妓300年前的真容。据说,陈兰卿早年回籍应试,第一次来到杭州,刚进杭州城门,就对人说了四个字:“宛如故里。”更有意思的是当天晚上陈兰卿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前生竟然是杭州玛瑙寺里的僧人。醒来后非常惊异,对朋友描绘寺中景况和“梦”住寮房内陈设,乃至庭院中花木等,“历历如绘”。同时还梦见他妻子的前生就是玛瑙寺旁木鱼铺的“掌柜妇”。这位“掌柜妇”曾送给他一件袈裟,所以“致结今生缘”。后来陈兰卿和他的妻子就归皈昆明西山福兴寺岩栖和尚,常持《金刚经》,志心念佛。擅长—技艺“工画兰草螃蟹,人争宝之。”据说,陈兰卿去世前最挂念的,还是他远在杭州的精神家园—玛瑙寺。

终于有了今天的规模

  玛瑙寺到后期尚凸现过辉煌。清《南巡盛典》这样记载:“乾隆四十四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高宗南巡,三次游寺,题诗作文,增筑寺宇,题额曰‘香台普观’。”乾隆六下江南,三次临幸揽胜,且留下若干诗文。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游览时常有品题赋诗而列成杭州二十四景,包括湖山春社、宝石凤亭、玉带晴虹、吴山大观、默林归鹤、湖心平眺、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天竺香市、韬光观海、云栖梵径、西溪探梅、小有天园、漪园湖亭、留余山居、篁岭卷阿、吟香别业、瑞石古洞、黄龙积翠、香台普观、澄观台、六和塔、述古堂等等,其中,“香台普观”指的就是乾隆帝钟情的心灵家园-玛瑙寺。

连家的杭州情怀

  就在修缮结束正要重新开放之际,正在杭州访问(2006年4月21日)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得知其祖父连横(雅堂)曾来杭州两次,有一次还在玛瑙寺住了近一年。连战极为兴奋,便立即改变行程,第二天下午就来到玛瑙寺参观。此后,杭州玛瑙寺就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关注的焦点。

  原来着有《台湾通史》的连战的祖父、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早在八十多年前就曾先后两次作客杭州,其“杭州情缘”深厚而绵长。第一次是在1912年,连横从日本到上海,又从上海到杭州游览。第二次到西湖是在1926年。由于对杭州的热爱和寄居西湖的强烈之情,1926年初春,在编撰完《台湾通史》 ,完成了“男儿铸史”的重任之后,连横不惜停刊他自己创办的《台湾诗荟》,暂抛杂事,携全家再来杭州,养静湖上,实践了“他日移家湖上住”的西子之约。这次他们一家就居住在玛瑙寺内。当时连震东(连战父亲)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便利用暑假来杭州玛瑙寺与父亲连横、母亲沈少云团聚。据连震东回忆,当时,父母曾带他游览于六桥三竺之间,每到一处,连横总要为连震东讲解其中的历史文化。

两岸人民共同“阅览”台湾的窗口

  连战一家沿着祖父和父亲的足迹游遍了玛瑙寺的每一个景点。他们站在院中那棵绿荫匝地,枝繁叶茂,树龄已在160年以上的古樟树下,一个个激动不已,连战说:连家四代都曾经在此纳凉,时隔八十年,和家人一起又来到先人故居,非常非常亲切。并随即在寺内展纸挥毫欣然题下“桃花流水杳然去,僧佛自在天地间”的墨宝。连战对玛瑙寺的建筑及环境保护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将玛瑙寺建成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平台的设想,立即得到大陆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在各方的努力下,经两年时间,〈连横纪念馆〉由台湾财团法人“国政研究基金会”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管委会”共同筹备建设完成。连横纪念馆运用玛瑙寺原来的厢房作为展示空间。

  2008年12月18日上午,“连横纪念馆-台湾文化展”在杭州玛瑙寺揭幕。连战及夫人连方瑀,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等出席揭幕仪式。纪念馆共设有7个展厅及一个特展厅,包括台湾自然环境厅、台湾历史文化厅、台湾现代工艺厅、台湾传统工艺厅、台湾人物志厅、台湾原住民文化厅和连横先生事迹厅。全馆展品五百多件,均从台湾运送过来。在台湾原住民文化厅展出时被正名的台湾少数民族有14族,在台湾现代工艺厅展示了台湾当代工艺名家之作,包括了陶器、瓷器、木雕、皮雕、纸塑、玻璃、竹艺等件件设计独具匠心、技艺精湛。台湾历史文化厅的丰富展示,连台湾游客都表示很多知识是他们首次接触到的。特别是坐落在玛瑙寺最北面的〈连横先生事迹厅〉,迎面就是连横的半身铜像(编按:台北市新公园内早年即建有连横半身铜像之中国式纪念亭。),展厅里摆放着由两岸和平基金会以手稿形式编印出版的《台湾通史》,封面朴素淡雅(连战第一次到北京送给胡总书记的礼品就是其祖父的这部名著)。连横撰写《台湾通史》的手稿,黄卷正楷,端庄厚重。还有国学大师章太炎等连横的老友题赠连横的诗词。

  “桃花流水杳然去,僧佛自在天地间”。连横纪念馆如今已经是两岸游客到西湖必游的景点之一,已是两岸人民共同“阅览”台湾的窗口,前来参观的大陆游客称这里是去台湾游览前的必做功课,台湾游客称这里是比台湾更了解台湾的地方。玛瑙寺必将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及历史性的贡献。

(王维友/浙江省台办原新闻处长)

回第十七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