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认知舟山

王一呜

  二十年前,我携带一只旧皮包只身从义乌老家来到舟山,不到300公里的路足足用了两天,当渡轮驶出宁波白峰码头,滚滚黄水映着片片小岛,车子上了舟山本岛还得从鸭蛋山上岸再绕过城西的茅岭,爬行很久才抵到定海城。

  从此,就与舟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出行的困苦与艰难勾起阵阵后悔之意时,往往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被凉爽的海风和蓝紫色的霞光抹开了。的确,舟山是可爱的,如果说当年那首优美的“鼓浪屿之歌”吸引我到厦门求学,那么舒缓的“小城故事”则可以作为我在舟山生活的写照。

  作为一个外来者,舟山对我来说,由陌生而熟悉,生活其中,决定中生出许多喜乐。回望过去,我一出校门即以专业所学只身来到舟山,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同时感受着这个小城的点滴变化,触摸着这片大海的起伏波动,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记得刚报到时单位还处于筹建阶段,是省级社会公益性单位,负责舟山渔场和浙江省近岸五万多平方公里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当然最值得骄傲的是有一艘调查船,每年定期进行巡航调查。

  每当与穿行在千岛之城的本地人擦肩而过时,心中常常猜想,也许您的父辈或祖辈像我一样来自大陆。刚到舟山,只感觉这里的天特别蓝、风特别爽、水又特别清;舟山人做事特别麻利、说话嗓门特别大,最大的问题是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而大多舟山人也听不懂我在讲什么……因此,我被烙上了“外地人”。一段时间后,发现舟山人特别认本地货,什么都是本地的好,后来又有趣地发现连“本地人”又经常被人称为“岙里人”,心想这么点大的地方都是渔民兄弟,还岙里岙外的分别,有点过分了。慢慢地才明白,“岙里人”大多是指处于交通不便的农民或缺少见识的落伍者,尤如现在不小心被搞一下“你out了”一般。的确,舟山人踏波而行,赶海为生,骨子里最怕的是孤单无助和过时落伍,大海中蕴育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神和豪放刚强品性一直流淌在舟山人的血液里。

  记得头次出海,在吐得一塌糊涂后登上嵊泗东部的枸杞岛五里碑山岗,站在“山海奇观”巨石旁歇脚远眺,蓦然发现海水呈为蓝色、黄色两段,中间界线笔直如画,与同伴一起静静体会着,心想是否当年侯继高将军也经历如此奇观?

  每当我们的调查船从长江口的横沙向东行过大楫山岛时,总喜欢站在船头看着水色一段段、一层层地由黄色变成绿色、再变成蓝色,一直越过嵊泗的绿华、嵊山。慢慢地明白:当年在枸杞岛上的惊奇一幕,就是这一条由雪山走来,穿过万水千山的大河在我们这片海域终于静静地羽化而回归大海,也正是这条无私的大河与黑潮分支……台湾暖流的激荡才养育了丰饶的舟山渔场。

  从此知道,舟山并非孤悬海上而是有大河相依相伴,舟山背靠的是万里沃土……那滚滚的清水,正是大地无私的馈赠滋养了独特的舟山味道,也正是这涛涛的浊浪托起了舟山绵延的泥涂和金色的沙滩。

  在我的眼里,舟山人能吃得起苦,经得住风浪,执着而刚强。自古以来,每年盛行的季风带着舟山人飘洋过海,闯荡江湖。舟山这方水土,美丽富饶而变化莫测,曾经沧桑而又魅力无限。

  在一点一滴中,我对舟山人文与地理有了认知与感触。这些年自己好像慢慢地溶入其中,而不知不觉中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与我一样带着外地口音也成了舟山人。

  曾几何时,世世代代的舟山人总是怀着厚重的大陆情怀,如浓浓的乡思挥之不去。

  记得1999年的春天当我们的调查船从普陀山前的莲花洋第一次穿过朱家尖大桥的主桥孔时,所有的目光都仰视着,汽笛长鸣。从此,舟山开始一点点地融合,一步步地接近大陆,我们的调查船也一次又一次兴奋地拉响汽笛。我想我们每个舟山人都会为这样的一次次历史性穿越而鸣响心中的汽笛。

  上周末,终于按捺不住好奇与激动,我们一家驾车从定海出发,提前体验了舟山跨海大桥的雄伟与壮观,半个小时,跨越了千万年的天堑阻隔,如梦幻般的通途就在眼前伸展。当车子进入金塘大桥的西端……镇海大地时,我心中升起的第一念头就是“回家了”:“定海”……因为当年康熙皇帝的大笔一挥由甬江口东移入海至舟山,320年后的今天,五道卧波长龙将两个新、老定海又挽在一道,一个在东头,一个在西头。

  这一次跨海,古老的威远城头刻的“海不扬波千古定”这一名句该增添了一个全新的注解。而我对舟山的人文与地理又完成了一次新的认知。

  我相信,对舟山更多的新体验在等着我们。

注: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十二月廿五日开通,舟山与大陆成功连接。

写于2009年十月十六日

(王一鸣/舟山市)

回第十七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