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筆墨江南 人文湖州(十)

吳神農

  上兩期曾介紹過湖州人〈南潯四象〉之首的劉鏞,與另兩位同樣是發跡於貿絲行鹽,用起家業,也屬四象的張頌賢、龐鏳雲等湖邑近代巨賈。還曾提及可與之相較,而更早富可敵國的晉商、徽商。

  近代湖商 崛起滬上

  湖州商人(有稱〈湖州商幫〉或〈湖商〉)之嶄露頭角,且堪左右春申商界,應是較晉商、徽商更晚的明清時期(明洪武朱元璋定都金陵之初,南京城牆由“巨資萬萬,出產遍於天下”的原居湖州後遷江蘇周莊的江南首富沈萬三捐資建造33.2公里的城牆,周莊也因沈氏之富而成市集,今天成為到蘇滬旅行必到的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而享盛名。)尤其到了清末民初之際,湖商因緣際會─擅地理之勝,得物阜之利,及歷史文化的型塑,與西風東漸時代潮流之衝擊,及至1843年上海闢為五口通商埠口後,湖商因教育水準(大陸稱“文化水平”)高,有更多的機會與膽識,與洋商交易,成為買辦,甚至經理洋務,造就了更多商貿聚財機會。所以事實上百年前湖州已跨出了時下仍在自勉“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步調。湖商因而崛起於滬上,權傾黃浦灘,已擁有在十里洋場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較前述劉、張、龐三氏更早發跡於上海的則是南潯人顧福昌(1796~1868),也是經營蠶絲出口。他於上海尚未開埠的清道光初時,即已是滬上最早的〈絲通事〉。因其略諳英語,與歐美洋商有較多的商貿往還,成為上海著名的〈買辦〉。顧氏於1868年逝世時,一向傲慢,輕視華人的英美兩國駐滬領事館,暨其附屬各機構,均為之降半旗致哀,享有此國際之崇隆禮儀者,足見 Mr. 顧在商界及洋人心目中的份量。

  賈而好儒 富且好義

  湖商與鄰近的徽商,有其共同的特徵就是“賈習儒道”兩者皆因在儒家學說薰陶下,養成了“誠信為本”、“博施濟眾”及“尚文重教”等做人、為商、處世的特色。尤其湖商在襄贊 國父孫中山推翻專制滿清,創建民主共和的革命期間,特別是光復上海、杭州,攻克南京,進取武漢的辛亥革命前後的過程中,更是“富而好義”“富以救國”作出了當時國內無任何一同級州府能出其右的傑出貢獻──如張靜江之傾家以助革命的慷慨、陳英士之捐軀以討袁逆的壯烈;張氏被 國父讚之為〈民國奇人〉、陳氏被孫中山譽之為〈人傑鬼雄〉,這是湖州人文光輝的發皇、湖州人世世代代的驕傲榜樣,後之來者宜乎見賢思齊,庶幾不負湖州前人的德澤與榮耀。

  既然談到〈湖商〉,恕筆者暫且打破原定〈編年體〉論資排輩「出場」的方式,索興先介紹幾位經商有成,對教育文化、社會慈善之事,無不捐巨資提倡;對政府擾民,夷洋侵凌之事,均敢挺身而出仗義力爭之幾位代表性湖商。

  劉錦藻(1862~1934)為劉鏞次子,原名安江,字徵如。其父自感富而未貴,門第不顯,故力督其後代用功向學,以功名補其闕憾。安江未負乃翁殷望,竟於廿九歲前,逐級考取秀才、舉人,而兩榜進士(張謇為同榜,殿試高中狀元),劉家遂成為邑中富而且貴的名門望族。錦藻思想開放,對積弱的滿清政治圖有所變,乃與康有為、梁啟超、張騫、譚嗣同及蕭山的湯壽潛等人同組〈強學會〉。1989年康梁主導“戊戌變法”後,慈禧臨朝專攻,清廷查拿強學會成員,並廢科舉。

  劉錦藻子承父業後,積極拓展其家族企業版圖:到揚州設鹽場,經營淮鹽,在上海設大達輪船公司、經營房地產及電燈(力)局等。錦藻也追隨其尊翁晚年作慈善,福利桑梓之志業,而創設〈義倉〉儲穀以濟貧…等;置莊田、設家塾,甚至辦學校;設獎助學金,鼓勵家鄉經濟拮据的學子赴京師學堂,甚至出洋留學,均給予不菲的補助;光緒年間,還曾向朝廷獻巨資,助賑遠在陝西災難等善行義舉。

  徵如文化根底深厚,1901(光緒廿七)年曾撰成《續皇朝文獻通考》400卷進呈,成為清文獻通之第《十通》,繼周慶雲後也撰有《南潯備誌》,後並著有《堅匏庵詩文鈔》《律賦》《楹聯》《雜著》等。刻杭州之葛嶺山麓劉鏞所建立之堅匏別墅(連戰副總統曾到葛嶺之瑪瑙寺朝懺;而湖州的張靜江也在西湖與葛嶺間建有“靜逸別業”刻此樓尚聳立在原處。錦藻留有一幅輓同鄉法學大師沈家本的174字長聯,仍為後人稱頌,可見出“三考出身”見被清廷賞維〈內閣侍讀學士榮銜的〉徵如之文采功力,其聯云:

  世習刑名,惟我公獨精法律,由郎署出膺二千石,晉擢監司,棘寺需才,芝綸特簡,李宮龐任,竹簡重修,匯歐亞熔鑄一爐。凡職隸兩,群尊北斗,已負白雲重望,伏案猶是老諸生,數百卷麟土勤抄,倘仿茂陵書,遺扎決無封禪稿。

  情篤鄉誼,予賤子尤邁等論。締神交幾及三十年,靡間始終,鴻儒徵召,鶚蔫謬登,馬考續成,螭坳代遞,莽乾坤風煙四起。懷國門話別,病榻親依,從此青島潛居,閉門不談天下事,重五節龍舟競渡,忽傳楚些曲,大招長痛屈原魂。

  劉錦藻除對桑梓、社會、國家之貢獻外,還兼及反帝愛國的民族氣節,茲舉其一二以見湖商群體早期〈愛民族〉、〈爭民權〉、〈重民生〉的革命思潮與行動:其一為在湖州的美國教會,勾結衙門,低價強行圈下城區〈海島〉土地百餘畝,地方士紳公推劉氏及沈譜琴、張弁群等與教會交涉,並向當時的歸安縣、湖州府、浙江巡撫衙門,甚至清廷洋務局等據理申訴,力爭奧援,奈因朝廷軟弱懼洋,放任欺凌,最後向美國國務院抗議,華府自知理虧,於六年後之1907年始令該教會歸還所佔土地。其二則為於同年英美商聯手向光緒王朝以「鐵路借款」誘迫,欲佔有蘇杭甬及浙贛鐵路之主權。錦藻偕湯壽潛、龐元濟等人,在上海邀集浙江工商界成立〈浙江鐵路公司〉,為阻絕清廷以政府缺錢需外洋資金挹注為由而答允「借款押路」之昏庸,劉氏等立即發起成立〈浙江興業銀行〉,向朝廷明示江浙人民“護路拒款”運動的決心,始粉碎了英美染指我鐵路之陰謀,維護了華人的自主權益與尊嚴。

  龐元濟(1964~1949)字萊臣,別號虛齋,為龐雲鏳之子,除繼承父業經營蠶絲、國藥、米行、染坊及醬園業外,因有鑑於東西洋(日本、意大利)之絲織品,質佳價高,而素以〈絲綢之府〉自居的湖州所產絲綢織品卻瞠乎其後,為力振民族工業,乃與友人合夥,在杭州、塘棲、南潯等地廣設繅絲廠;在蘇州設紗廠和印染廠,也投資商辦之中國銀行。同時,為抵制日本之紙業壟斷,又在上海創設龍章造紙廠,對日抗戰時該廠為不欲讓日寇竊據,乃內遷陪都重慶,後售予中央建設委員會,改名為〈中興造紙廠〉,但龐氏於滬蘇仍有大批房地產。

  元濟也“富而好義”:提倡國學、斥資創校,民國十二年,地方與政府合作重修南潯到湖州全長33.5公里之荻塘,龐建議為一勞永逸計,塘(實際為河)岸應全程石砌,而以水泥粘固,龐除率先捐款外,民國十七年竣工時,不足之鉅大差額三萬銀圓工程款,全由其負擔。此一石砌長岸之航道,實即京杭大運河(北京到杭州)南端之西線,前(2008)年筆者曾隨湖州旅台同鄉聯誼會正副會長周竟成、陳復義訪故鄉之荻港時,見石岸猶歷久彌堅,迄今仍為湖嘉平原通往上海貨運量最大的〈黃金水道〉。

  萊臣善繪,也是國內有名之古畫鑑賞家和收藏家,其所珍藏之歷代古畫,自唐宋以迄明清,均出自大家手筆,1914年因宣揚中華書畫藝術,曾精印洋裝本《中華歷代名畫錄》其中唐朝韓幹;五代之周行通;宋代蘇軾、郭熙;元代趙孟頫、王蒙;明代唐寅、文徵明、仇英暨清朝之王覽、王翬等之名人名畫,均在〈費城萬國博覽會〉大放異彩,也教世人大開眼界。

  周慶雲(1964~1933)字景星、號湘舲,又自署夢坡。光緒七年秀才,是南潯富商〈八牛〉之一周昌熾之次子,為上海絲業界巨擘,與乃兄昌大共同經營絲業失敗後,轉而佐理張頌賢之鹽業,成為張家的得力助手。未幾則因經營有道,自立門戶後,也由經營鹽業起家。民國初年號召成立江蘇五屬 (蘇州、松江、太倉、常州及上海)鹽商公會,被選為首屆會長。民國十年,又在杭州成立〈兩浙鹽業協會〉也當選為會長。民國十四年仿傚劉錦藻抵制日紙,也上海設立精鹽公司,以抵制日鹽之剝削,成為兩浙鹽商中的領頭羊,也因精於鹽道,而著有《鹽法通誌》等。

  湘舲也是“護路拒款”及為拒款而創設〈浙江興業銀行〉的實業家。他發跡後投資上海物品證券交易所,並在杭嘉湖三州分別開辦絲織廠;在家鄉創辦電燈(力)公司,更投資開產長興煤廠(此廠在筆者故居李家巷之北,近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當年在江南算頗具規模,還築有鐵路,自礦區運煤至太湖邊碼頭,再轉以船(水)運外埠。民國十七年,因被洪水淹沒成災,礦主劉長清曾請當時任〈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秘書長的陳立夫,協助恢復此礦,立夫先生在其回憶錄《成敗之鑑》中曾提及此事,謂曰:「……這件事,是我學習礦業以來,感到第一次用到所學最快樂的收穫。」蓋青年陳立夫自美國衛斯康興大學習冶礦,返國後,原本已獲山東中興煤礦之聘,但受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召赴廣州,自此參加北伐革命行列,終其一生奉獻於黨政,教育文化事業,未曾再步足礦業,故有此說。

  周慶雲亦重視教育文化及醫療衛生事業──在杭州為鹽工子弟開辦〈浙西鹺務學校〉;在家鄉資助南潯中學;在莫干山創辦肺病療養院,並擴修〈劍池〉名勝。

  湘舲愛好詩詞、書畫、藏書,著有《夢坡室叢書》凡45種,計469卷,包括遊記、方誌、傳記、詩徵、詞徵及琴書等集,章太炎(炳麟)在《周君湘舲墓誌銘》上寫「……家給既足,藏書至十萬餘卷,性喜別銅器…工篆隸…」並謂「清世膏腴之家…謂其財多,著書大抵假手請字,無心得之效也。吾世吳興周子者獨異是。」湘舲可稱得上商學兩棲,賈儒皆得矣!

(吳神農/本會秘書長)

回第十六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