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嘉善金天麟擁抱文化一世情

胡守鴻

  金天麟先生長期從事《嘉善文化》編輯和群眾文學創作輔導工作。多年來,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精心搜集、記錄、整理了嘉善田歌等大量民間文藝資料並著書立說,出版了《群眾文化民俗學研究》等20多部著作,撰寫的論文三次獲文化部“群星獎”或“蒲公英獎”。即使在退休後,雖病魔纏身,依然心繫田歌。不久前,他歷經30年積累成書的《中國·嘉善田歌》出版發行,這是他在田歌領域潛心研究的一次全面總結與昇華,折射出了他矢志不渝、嘔心瀝血保護傳承本土文化的情結,實現了一個文化工作者的責任與追求。

  1970年,高中畢業的金天麟到大舜鄉下鄉務農,勞動之餘,開始進行業餘文學創作,用筆名金葵在當時的《浙北報》上發表作品,如小說《引路》、散文《南湖》、表演唱《一把稻穗》等。短篇小說《我的師傅》被編入嘉興地區建國30周年徵文集,曾引起不小的轟動。二年後,他上調到西塘國營商業百貨店當營業員。1974年11月,金天麟調入縣文化館從事群文工作,擔任《文藝宣傳資料》編輯。1981年1月,為了更好地滿足群眾業餘文化生活需求,在他的建議下,《文藝宣傳資料》改版為《嘉善文化》,他一幹就是26年。他輔導的新故事創作、演講和校園文學社活動曾經成為嘉善群文活動的兩大特色。他以《嘉善文化》為陣地,輔導、扶持了大批文學青年成長;許多當年的業餘作者,日後有的在文學創作上卓有建樹;有的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他們都坦言,為《嘉善文化》起了鋪路的作用。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受上級領導的重視與在金天麟的精心耕耘下,《嘉善文化》越辦越好,曾在全省群文報刊評比中三次榮獲一等獎,他本人也獲得了編輯一等獎。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一次鄉鎮文藝會演上,丁柵鄉(現屬姚莊鎮)農民沈少泉演唱的田歌,高亢悠揚,深深地撥動了金天麟的心弦,成為他日後研究嘉善田歌的精神源泉之一。進入80年代,全國開展民間文學普查,金天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民間故事、民間歌謠(包括嘉善田歌)、民間諺語的普查、搜集、整理中。他經常騎著自行車或步行到鄉鎮、農村進行廣泛的調查。每次下鄉采風,他總是要帶一些香煙和糖果分給田歌手們,大家都樂意為他唱一些自己熟悉的田歌,他一字一句忠實地記錄下這些原生態唱詞。1983年,在陶莊鎮金厙村,楊六斤、陳福生兩位老人為他唱出400 多句的田歌《賣衣香》,陶莊鎮陶西村吳其生又作了補唱,於是有了長達676 句《賣衣香》田歌詞。長篇嘉善田歌的首次發現使金天麟為之振奮,也堅定了他搶救、搜集嘉善田歌的決心,他常以此句自勉:“決不能讓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我們這代人手裏丟失,這是一個文化工作者的責任!”

  《五姑娘》是嘉善田歌代表作之一,為了弄清其形成、流傳、變異和口頭創作途徑,他先後到洪溪鄉(現屬天凝鎮)、下甸廟鄉(現屬西塘鎮)以及汾玉鄉(現屬陶莊鎮)徐河村等地召開座談會,走訪田歌手及《五姑娘》中男女主人公的同族後代人,搜集到許多鮮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如徐阿天原姓蔣,居住在嘉善下甸廟鄉窯岸村,他的同族後代人在大舜鄉(現屬西塘鎮)三成村,名叫蔣蘭寶。女主人公五姑娘出生在嘉善洪溪鄉小河村方家一家富裕的楊姓家庭,還有《五姑娘》的第一傳唱人是一位姓陸的裁縫等等。

  1987年 5月,上海民間文藝專家王文華來考察《五姑娘》時,他陪同乘輪船至上甸廟,途中又冒雨踏著鄉間泥濘的小路來到《五姑娘》的誕生地洪溪鄉塘東村,走訪民間藝人徐正榮。有次他在下甸廟鄉間採集田歌,忘了時間,傍晚回到招待所時,食堂早已關門,連乾糧也買不到,餓著肚子在旅館裏整理白天採錄的田歌,一直到半夜。正是憑著這種孜孜以求的敬業精神,在三、四年間,他跑遍全縣所有的鄉鎮和三分之二的村,走訪田歌手300 多名,搜集到長篇田歌14部,短篇田歌600多首及民間故事200多篇。為他1987年主編《嘉善民歌》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他撰寫了多篇關於嘉善田歌論文或調查報告,連續五次參加〈浙江滬兩省一市吳歌學術討論會〉並宣讀論文。還出席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第三次、第四次〈全國民間文學理論研討會〉。《關於嘉善田歌》、《試論民歌手的創造能力》等多篇論文在上海《民間文藝集刊》、《中國民間文化》、《浙江文化報》、《上海藝術家》等刊物發表。1995年,他撰寫的被譽為國內第一部嘉善田歌專著的《田歌概論》出版,此書獲省優秀民間文學理論作品二等獎;2001年,他搜集整理的彙集了七部長篇嘉善田歌的《江南民間事長詩》出版,並獲得1999—2001年度浙江省優秀民間文學作品一等獎。1999年破格晉升為研究館員,成為當時嘉興市文化系統唯一獲得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其業績被收入《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家辭典》。

  2000年初,金天麟被增補為縣政協委員,他立足本職,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心,深入開展田歌研究與保護工作。2005年9月,《嘉善田歌》被省政府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他接到申報國家級非遺名錄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他克服困難,連續奮戰9天,每天起早到晚,查資料、填表格、寫材料、製作電視片等,終於如期完成了任務。由於他在群文戰線上的突出貢獻,2006年11月,嘉興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嘉興市十佳文化人才〉的榮銜。

  長年累月的辛勞,他被病魔無情擊中,面對突然而來的疾病,他一邊與之鬥爭,一邊堅持自己的追求,以頑強的毅力申報並完成了列入省文化廳文化科研項目的《愛你沒商量——〈五姑娘〉文化現象研究》和省社科聯2008年研究課題的《中國·嘉善田歌》。為了將自己30年來田歌搜集與研究成果有一個全面總結,不使寶貴的文化財流失,儘管他已退休,但仍日以繼夜地工作著,從不言放棄!歷經千辛萬苦,《中國·嘉善田歌》終於在翌年 5月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向全國發行這部53萬字的專著,既有理論上的系統分析,論述了嘉善田歌的歷史由來、特色、人文屬性、流傳、價值與發展創新,又收錄了318首田歌,11首原生態田歌曲譜,介紹4 個田歌班,為28名田歌手列小傳。特別是14首長篇田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中國文聯研究員、著名文藝評論家、民間文學家劉錫誠在《序》中贊道:“金天麟對家鄉嘉善田歌的摯愛,使他幾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地投身於田歌的搜集和研究工作,並組織、帶領許多熱心於田歌的民間文藝工作者、田歌手一起搶救,一起搜集。現在,他終於把自己辛苦採錄和廣為搜集,包括部分由他人採錄得來的田歌加以編選,並與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合為一集,奉獻給家鄉的父老和範圍更大的讀者,同時,也使嘉善的口傳田歌獲得了‘第二次生命’。嘉善田歌將因這部書的記載而生命永存。”金氏則在該書後記中寫道:“一個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暫,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又是那麼有限。我有幸為五千年中華文化的巍峨殿堂、恢弘巨廈添上一塊磚一張瓦而感到榮耀,也是對先人們的告慰和對後來者的交代,更是一個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在金天麟的辦公桌玻璃台板下,曾有一句他抄錄的名言:“一日勤勞可得一夜之安眠,一生勤勞可得一世之長眠。”這是金天麟的座右銘。如今,與病魔抗爭著的他,依然深入田間調查研究傳統民間文化,為保護優秀的文化遺產奮鬥著。最近,他的新作研究江南磚窯文化的專著《窯鄉的文化記憶——中國窯鄉嘉善幹窯窯文化》(係2009年浙江省社科教材)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從中我們可以又一次領略到金天麟對文化工作的追求及其典範風采。

(胡守鴻/嘉善縣)

回第十六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