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畅游长江沿岸名胜 访庐山美庐有感(上) 楼文渊

  2009年十月,参加长江游轮十五日游,并于秋高气爽之际,初探庐山美景至感快慰,惟以走访美庐,致心怀戚戚。这是我夫妇继民国八十年时,再次遨游长江沿岸风光。

  十月二十二日,旅行团八十人,自台北飞至重庆,为当年抗日战时陪都,近年已快速发展,市区扩大,承平世纪,景气繁盛,晚至南岸观赏北岸灿丽灯光,将可媲美上海外滩之灯光秀。翌晨车赴大足,登临宝顶山与北山,饱览已于1999年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千年摩崖石刻佛像古迹。座落于大足县境内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与石门山等五地,七十五处,造像达五万余尊,惟以宝顶山及北山为最着名。北山历史悠久,发迹于西元892年,为五代十国期间,宝顶山于1175年间雕刻于山壁之佛经故事,生动传神为之流芳百世而最驰名。我们于浏览宝顶、北山两处佛像石刻后仍循成渝高速公路,蜿蜒于丛山、农村之间,匆返重庆,结束一天行程。

  二十四日是旅程第三日,在云雾朦胧中,在重庆朝天门附近嘉陵江畔三号码头登上豪华游轮〈蓝鲸号〉,离开这多雾山城,展开九天八夜的长江水上与沿岸风光之游。船行经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午餐后未几,已抵涪陵,因有长江中的白鹤梁古迹而闻名,古代每当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原深沈于水底之巨大石梁露出水面时,古人即藉机加以题咏石刻;既留词言,更作为水位升降之记号,自新筑三峡大坝,白鹤梁之题咏石刻永沈水底,水利当局为顾及观光资源,使千古石刻仍能显露于世,已建成一圆形壳体,覆盖全部石刻,形成无压容器,使观赏者在任何季节均能潜至水底原址一睹真迹,此项保护古迹工程已于今夏完工并正式揭幕,我们抱着兴奋心情前往,竟因球体内水色混浊不清,自开幕即关闭,遭谢绝参观而向隅,不无怅憾。但仍登临沿长江边、山坡遍筑高楼之涪陵市区,至涪陵博物馆参观,见到当时从白鹤梁石版上拓制之所有题咏文字以为弥补。

  翌晨,旅程中的第四天,这艘巨大可搭乘近二百人员,号称为行驶长江中最豪华五星级游轮,在山岚如带,薄雾轻飘中,已过长江沿岸的旧日景点,鬼城酆都、石宝寨、万县、张飞庙而奉节,嗣经白帝庙的山崖水湄,使人回想起唐朝诗人李白所撰,那首脍炙人口的“下江陵”名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顿时在脑际回荡着那种诗情与画意。长江自筑三峡水坝蓄水后,今日水位已高升至170公尺,并以175公尺为极限,否则必须泄洪以维水坝安全,三峡以上地区自蓄水后,原来狭隘江面更为宽广,当年的礁石险滩已为高水位淹没,船行三峡危险度减低,但那些令人向往的名胜古迹,有的已沈没水中,或为蓄水而另迁他地,对赏览古迹之游客,不无扫兴,徒增怀念。此时游轮已进入三峡之一的瞿塘峡,亦称夔峡,自奉节之白帝城至巫山之大溪镇,仅八公里水程,为三峡中之最短一峡,但最为雄伟险峻,两岸如峭壁,千仞壁耸立,江水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向东奔流,岩壁上抗战时期驻军将领如孙元良将军所题刻“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的摩岩石刻,以及最早最珍贵的南宋时的千字崖刻,均因积水过高,只能从画页中去缅怀这些古迹。此时队友们均登临甲板,纷纷抢摄一瞬即逝的两岸景色,作为此项巡游长江的留念。游轮继进入幽深秀丽之巫峡,距重庆已有545 公里之远,但已是大宁河汇流区,想起早年游三峡时曾前往大宁河游小三峡之幽美景色,由龙门峡、巴雾峡与滴翠峡,均因长江水位的高升而失去当年峡中“有峰皆奇秀,有水尽飞泉”的美景与逆水行舟,纤夫拉船之镜头,更不知今日小三峡中之大昌古镇尚存否!?游轮沿巫山十二峰之巍峨叠嶂中行进,只见两岸挺拔秀丽山色,浮云如带,绕山飘动,远山含笑,徒增妩媚。巫峡自大宁河口至湖北省之巴东官渡口,长45公里,岸北有登龙、圣像、朝云、神女、松峦及集仙诸峰,南岸则有飞凤、翠屏、聚鹤、起云、上升及净坛六峰,总为巫山十二峰,惟以神女峰因神话传说神女会襄王,最动人听闻,而唐代诗人元稹有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云雨之说,令人遐思不已,巫峡迂回曲折,峡长谷深,群峰竞秀,重岩叠嶂,实为巫山景色最佳之写照。

  午后天色晴朗,秋高气爽,更增景色之美,船抵湖北省之巴东,长江东流至此,已为古代所谓之“楚蜀鸿沟”地区,我们换乘小轮,经巴东大桥下,进入神农溪,两岸苍郁,溪水澄滢。原有一线天等景观,亦因水位高涨,天际开阔而失色,嗣再换乘柳叶舟,逆水而行,深入山谷,由纤夫表演拉纤动作后回程登游轮。巴东属湖北之恩施,依山临水,自筑三峡大坝后,因聚集沿江部分村落,建幢幢高楼于山坡,丛楼叠起成为江岸一景色,更征人定胜天之能力。是晚游轮过三峡大坝,分建有上下两条渠道船闸,以供船只上、下航之用,因上下落差逾一百公尺,船只需分五级过闸,闸长280公尺、宽34公尺,一次可容六艘万吨大小相等之船只过闸,是日因下航船只集,我们所乘游轮一直等到廿六日凌晨方能通过,多数游客在睡眼惺忪中,听到广播后,不畏深夜寒冷,齐聚甲板观看大船向下游过闸,我们只是观看第一级过闸经过,待六艘船进入闸渠后,即关闭上游闸门,随即开启下游闸门,作为第二级之水,此时只见到渠道壁上的水位刻划标示,迅即下降,迨第二级闸渠水位与第一级水位平衡后,船只即慢慢驶入第二级闸渠,于是即关闭后闸门,依序作业,一而再、再而三、通过五级闸渠,需要三个多小时。所有旅客们不胜夜寒,看了第一级过闸后即返归休息。

  二十六日早餐后,船到三斗坪老黄陵庙前停泊,下船乘车经西陵大桥至三峡大坝区,完成安检手续,先至一八五观景高点,登高俯视整个坝区,三峡大坝建于长江,西陵峡中段,宜昌市之三斗坪,巨坝长2300公尺,标高 185公尺,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民国初年, 国父孙中山先生已有构建三峡大坝的倡议,抗战期间,曾挽请美国大坝专家萨凡奇率团前来考察、评估,并作了初步构筑建议,由于战时与财政等考量,只留蓝图而未实施,一直到中共建政后四十年,在“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拍板定案后,1994 年动工兴筑,2003年中开始蓄水,防洪库容水量为221 亿立方公尺;同年开始发电,共装有二十六机组,每组发电量为70万瓩,共计有1820万瓩,全年发电量为 847亿瓩。三峡大坝之兴建自民初之倡议以迄自力完成,达七十五年之久,坝成之时,是造福人类的伟构奇绩,值得中国人骄傲。晌午时我们回登游轮,船已驶入西陵峡,因峡区大部分在大坝下游,仍能保持原有山水风貌。西陵峡自秭归至宜昌南津关止,全长76公里,以滩多流急,暗礁深伏,漩涡汹涌,昔为行船者所戒惧,早自葛洲筑堤,再建大坝后,水位高升部分险处已深沈水中,航道多有改善,惟两岸依旧群峰竞秀,千峦争奇、风光依旧,当可一赏美景之愿。船过恩施之石牌,村舍依偎于高山之下,临江筑有一白色尖塔,纪念抗日战争时,为坚守这要隘而牺牲之抗敌阵亡将士,当年如这要冲失守,日军可逆水而上,当影响陪都重庆之安危,所以抗战时石牌战役有莫大功绩,是抗日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恐早为近人所淡忘,我因曾参加纪念抗战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北京,曾有学者提出石牌战役之专题研究,留有深刻印象,而今身历其境,感触亦深。下午船过葛州坝,因已观看三峡大坝船之过闸,大家似己小视此一当年之大工程。船行西陵峡、江陵早过,将结束长江三峡之游,尤当今为己丑年重阳节,年登耄耋,胸臆中萦绕了看李白下江陵诗中情意。颇多自我生命将凋零的感慨。午后船行平稳江水中,安排有〈灿烂的石窟艺术〉,由专家讲述敦煌石窟宝藏之美,晚餐后有歌舞、杂技表演以娱佳宾,藉苏旅途之岑寂。

  二十七日上午,天色阴沉,凉风习习,游轮航向华中枢纽的武汉三镇,船行在迷蒙的景色中,只见长江沿岸许多地方,触目所及都已种树成林,范围狭长,当为一项沿江美化风光,改善环境之大工程。午后二时船抵汉口江汉码头,此为武汉三镇中,为经贸、交通之要冲,沿岸地区曾繁华一时,昔曾设有租界,〈台湾银行〉曾设分行于该地。江汉关大厦矗立于路口,高达四十六公尺,顶楼设为钟楼,曾为报时之用,晚间曾经往参观。嗣赴武昌参观黄鹤楼,初为三国时代东吴驻军于该地,建碉楼作烽火台,瞭望敌情并作指挥作战之用。后来历代常遭兵燹而屡毁屡建,依现陈列之历朝所建黄鹤楼模型所示,大小、高低、样式均有不同,似以今建之楼为最巍峨堂皇与壮观,兼以历代诸多文人雅士先后所题赠歌颂、赞扬之诗词文字,益增黄鹤楼及所处地位之美好与险要,成为大陆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之最,在华中地区独领风骚,为旅游与好古文字者向往观赏。亦可征时局承平,经济繁荣而后有能力营造巨构,为人间增添历史景色。晚返汉口用膳,享用湖北风味餐,回味无穷,尤以餐馆装璜华丽别致,餐具精细,服务周到,使食者留有好印象。嗣返船休息,一夜无语。翌晨船已驶抵江西省属九江市,为古代四大米市,与三大茶市之一,因邻近鄱阳湖一带平畴千里,都是肥沃田地,种植稻谷粮食,家家仓丰实,余粮出售,积少成多形成米市,幼读地理而有所知,身临其境特为留意,在行车中摄得“九江米市”之横额,恐为全船八十队友中之仅有者。下船至港埠,当地旅行社特别安排妇女腰鼓队,分列道旁两侧,当我们行进其间,她们以击腰鼓作欢迎仪式,第二天我们又离船去景德镇前,亦以同样方式欢送我们,觉得这是发展观光事业中,颇有人情味的地方,使旅游者感到温馨而愉悦。

  今天登庐山,昔时尝闻先进侍卫讲述庐山之美与登山之苦况为之向往已久,至今始实现游历愿望,内心至为感奋。在灰蒙蒙的天色中下船登车以兴奋的心情奔赴庐山,期畅览“庐山真面目”,一个半小时行车后即抵庐山景区,天不从人愿,不仅山区云雾缭绕,当我们要步行在花径花园竟遇一阵秋雨为我们洗尘,亦使几位队友为之裹足不前,在雨中观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汉玉雕像,彷佛仍在花径为题大林寺的桃花而在咏那首赞美的诗。

  庐山介在九江东南与星子县西北隅,分属两县,周围约100平方公里,长约29、宽约18公里,最高山峰达1474公尺,因得长江、鄱阳湖水利之便,历史名人为东晋陶渊明、谢灵运、唐之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之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朱熹,元代赵子昂、明刘基、方孝儒、徐霞客等圣贤大儒,诗词名家、高僧老道等,分别慕名到访庐山,游览于山水,或设帐讲学,或结庐隐居,或参禅修道,遗留历史价值之文物遗迹甚多,鸿文名句,感怀吟咏,历千年而不衰,其中以苏东坡所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容庐山之景观,最为贴切而有名,仍为今人琅琅上口之佳作。早年登临庐山因交通不便,多自莲花洞或星子坪步行攀登或乘轿上山,山陡路险,视为畏途,今已开拓公路,可乘车迳上山区。记得二十四年前,在民国七十五年丙寅年时,八八老人刘太希居士,曾以追怀之句在台北为我题词,跋:“丙寅大暑思忆庐山消夏草堂前,丙寅余宰星子,今六十年矣,已成陈迹,回顾慨愁。”原句是“丙寅再度丙寅年,管领湖山老散仙,消夏百楼当易主(指牯岭),驰心五老已忘炎。寺门望月千峰碧,晓籁闻钟万壑圆;庐岳旧游俱往矣,茅亭静草干云玄。”回想当时长者对故国之思情怀,亦为之怆然,惟对星子县与星子坪,留有一个概念,记述访庐山之游而特为之一记。以申怀念之情。

  庐山有名景点有含鄱口、五老峰、仙人洞、龙首崖、三叠泉、小天池、花径、植物园、锦绣谷、以及白鹿洞书院等,当以牯岭为中心。环山层峦叠翠,终年云雾缭绕,山多清泉飞瀑,自古即有“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此次登山因早去晚归时间不多,只在雨中游花径、锦绣谷两风景点与牯岭市街以及美庐所在的别墅区。未能前往之其他景点,期待日后再上庐山,作较久盘桓,再一一饱览以偿宿愿。游花径花园遇雨,狼狈而离;临如琴湖;淡雾如烟,气氛氲氲;进迨奇峰怪石林立、四季景色怡人之锦绣谷,亦是云腾雾张,弥漫山谷,时升时降,变幻无常,曾驻足狮子口悬崖,观赏深谷,岩边嫣红秋叶;过观妙亭,经八仙之一吕洞宾修炼之仙人洞,与马歇尔为协调国共之谈判八上庐山,曾驻足之谈判台,再观明太祖赐题之御碑亭,结束半日之游。午膳后,先至牯岭街道参观,在街前花园中观赏秋枫红叶,并可远睹环山所建之别墅,嗣再走访名闻中外,曾为伟人所居之〈美庐别墅〉,占地甚广,前为花园,后有竹林,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欧西风格建物,1922年建竣,原为英人赫莉夫人所有,嗣与蒋夫人相识,结交而有情谊,于1934年将别墅与庭院慨赠,以申其敬佩之意。复以庭院清幽、美丽,遂以〈美庐〉名之。蒋公伉俪恒于暑夏之季,避暑山上,驻节于斯,随之政府有关首长,感于重庆、南京与武汉三地,均为长江上之炎热地带,俗称为三火炉城市,夏日纷至庐山避署,迨民国二十二年夏,国府各重要机关均在山上设办事处,形成“夏都”,增加该地建筑与繁荣。至于蒋公第一次上庐山,系在民国十五年十二月挥军北伐之际,途经九江,于军务倥偬中,曾登山一揽胜境。而其最后一次离别则为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八日,因前线战事紧急而匆促下山,据说,除抗战时期外,有十三年之夏季均上庐山避暑与处理公务。我们曾进入美庐参观,设施似多简朴而陈旧,并因山区潮湿,屋中多霉味,令人难受,惟陈列有蒋公与夫人等史事相片多帧,并附概说,亦足以表征渠对国家、民族之奉献,大陆易帜以后,当时领导人亦喜爱庐山风光而进居美庐。

(萧山名誉理事长/楼文渊)

回第十六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