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嘉善金天麟拥抱文化一世情

胡守鸿

  金天麟先生长期从事《嘉善文化》编辑和群众文学创作辅导工作。多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精心搜集、记录、整理了嘉善田歌等大量民间文艺资料并着书立说,出版了《群众文化民俗学研究》等20多部着作,撰写的论文三次获文化部“群星奖”或“蒲公英奖”。即使在退休后,虽病魔缠身,依然心系田歌。不久前,他历经30年积累成书的《中国·嘉善田歌》出版发行,这是他在田歌领域潜心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与升华,折射出了他矢志不渝、呕心沥血保护传承本土文化的情结,实现了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与追求。

  1970年,高中毕业的金天麟到大舜乡下乡务农,劳动之余,开始进行业余文学创作,用笔名金葵在当时的《浙北报》上发表作品,如小说《引路》、散文《南湖》、表演唱《一把稻穗》等。短篇小说《我的师傅》被编入嘉兴地区建国30周年征文集,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二年后,他上调到西塘国营商业百货店当营业员。1974年11月,金天麟调入县文化馆从事群文工作,担任《文艺宣传资料》编辑。1981年1月,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需求,在他的建议下,《文艺宣传资料》改版为《嘉善文化》,他一干就是26年。他辅导的新故事创作、演讲和校园文学社活动曾经成为嘉善群文活动的两大特色。他以《嘉善文化》为阵地,辅导、扶持了大批文学青年成长;许多当年的业余作者,日后有的在文学创作上卓有建树;有的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们都坦言,为《嘉善文化》起了铺路的作用。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受上级领导的重视与在金天麟的精心耕耘下,《嘉善文化》越办越好,曾在全省群文报刊评比中三次荣获一等奖,他本人也获得了编辑一等奖。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一次乡镇文艺会演上,丁栅乡(现属姚庄镇)农民沈少泉演唱的田歌,高亢悠扬,深深地拨动了金天麟的心弦,成为他日后研究嘉善田歌的精神源泉之一。进入80年代,全国开展民间文学普查,金天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包括嘉善田歌)、民间谚语的普查、搜集、整理中。他经常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到乡镇、农村进行广泛的调查。每次下乡采风,他总是要带一些香烟和糖果分给田歌手们,大家都乐意为他唱一些自己熟悉的田歌,他一字一句忠实地记录下这些原生态唱词。1983年,在陶庄镇金厍村,杨六斤、陈福生两位老人为他唱出400 多句的田歌《卖衣香》,陶庄镇陶西村吴其生又作了补唱,于是有了长达676 句《卖衣香》田歌词。长篇嘉善田歌的首次发现使金天麟为之振奋,也坚定了他抢救、搜集嘉善田歌的决心,他常以此句自勉:“决不能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失,这是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五姑娘》是嘉善田歌代表作之一,为了弄清其形成、流传、变异和口头创作途径,他先后到洪溪乡(现属天凝镇)、下甸庙乡(现属西塘镇)以及汾玉乡(现属陶庄镇)徐河村等地召开座谈会,走访田歌手及《五姑娘》中男女主人公的同族后代人,搜集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如徐阿天原姓蒋,居住在嘉善下甸庙乡窑岸村,他的同族后代人在大舜乡(现属西塘镇)三成村,名叫蒋兰宝。女主人公五姑娘出生在嘉善洪溪乡小河村方家一家富裕的杨姓家庭,还有《五姑娘》的第一传唱人是一位姓陆的裁缝等等。

  1987年 5月,上海民间文艺专家王文华来考察《五姑娘》时,他陪同乘轮船至上甸庙,途中又冒雨踏着乡间泥泞的小路来到《五姑娘》的诞生地洪溪乡塘东村,走访民间艺人徐正荣。有次他在下甸庙乡间采集田歌,忘了时间,傍晚回到招待所时,食堂早已关门,连干粮也买不到,饿着肚子在旅馆里整理白天采录的田歌,一直到半夜。正是凭着这种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在三、四年间,他跑遍全县所有的乡镇和三分之二的村,走访田歌手300 多名,搜集到长篇田歌14部,短篇田歌600多首及民间故事200多篇。为他1987年主编《嘉善民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他撰写了多篇关于嘉善田歌论文或调查报告,连续五次参加〈浙江沪两省一市吴歌学术讨论会〉并宣读论文。还出席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三次、第四次〈全国民间文学理论研讨会〉。《关于嘉善田歌》、《试论民歌手的创造能力》等多篇论文在上海《民间文艺集刊》、《中国民间文化》、《浙江文化报》、《上海艺术家》等刊物发表。1995年,他撰写的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嘉善田歌专着的《田歌概论》出版,此书获省优秀民间文学理论作品二等奖;2001年,他搜集整理的汇集了七部长篇嘉善田歌的《江南民间事长诗》出版,并获得1999—2001年度浙江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一等奖。199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馆员,成为当时嘉兴市文化系统唯一获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其业绩被收入《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家辞典》。

  2000年初,金天麟被增补为县政协委员,他立足本职,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心,深入开展田歌研究与保护工作。2005年9月,《嘉善田歌》被省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他接到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他克服困难,连续奋战9天,每天起早到晚,查资料、填表格、写材料、制作电视片等,终于如期完成了任务。由于他在群文战线上的突出贡献,2006年11月,嘉兴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嘉兴市十佳文化人才〉的荣衔。

  长年累月的辛劳,他被病魔无情击中,面对突然而来的疾病,他一边与之斗争,一边坚持自己的追求,以顽强的毅力申报并完成了列入省文化厅文化科研项目的《爱你没商量——〈五姑娘〉文化现象研究》和省社科联2008年研究课题的《中国·嘉善田歌》。为了将自己30年来田歌搜集与研究成果有一个全面总结,不使宝贵的文化财流失,尽管他已退休,但仍日以继夜地工作着,从不言放弃!历经千辛万苦,《中国·嘉善田歌》终于在翌年 5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这部53万字的专着,既有理论上的系统分析,论述了嘉善田歌的历史由来、特色、人文属性、流传、价值与发展创新,又收录了318首田歌,11首原生态田歌曲谱,介绍4 个田歌班,为28名田歌手列小传。特别是14首长篇田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中国文联研究员、着名文艺评论家、民间文学家刘锡诚在《序》中赞道:“金天麟对家乡嘉善田歌的挚爱,使他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投身于田歌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并组织、带领许多热心于田歌的民间文艺工作者、田歌手一起抢救,一起搜集。现在,他终于把自己辛苦采录和广为搜集,包括部分由他人采录得来的田歌加以编选,并与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合为一集,奉献给家乡的父老和范围更大的读者,同时,也使嘉善的口传田歌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嘉善田歌将因这部书的记载而生命永存。”金氏则在该书后记中写道:“一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又是那么有限。我有幸为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巍峨殿堂、恢弘巨厦添上一块砖一张瓦而感到荣耀,也是对先人们的告慰和对后来者的交代,更是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在金天麟的办公桌玻璃台板下,曾有一句他抄录的名言:“一日勤劳可得一夜之安眠,一生勤劳可得一世之长眠。”这是金天麟的座右铭。如今,与病魔抗争着的他,依然深入田间调查研究传统民间文化,为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奋斗着。最近,他的新作研究江南砖窑文化的专着《窑乡的文化记忆——中国窑乡嘉善干窑窑文化》(系2009年浙江省社科教材)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从中我们可以又一次领略到金天麟对文化工作的追求及其典范风采。

(胡守鸿/嘉善县)

回第十六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