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微笑彩俑

金國銓

  每次赴南海路國立歷史博物館參觀文物展覽,就會想起創館前賢何浩天先生,他那壯實的身軀,渾厚的沉毅的光氣,和藹可親的笑容,還有他那濃濃的鄉音,在在令人難以忘懷與思念。

  2009年九月十日,中午十二時,我先到北市南京東路與瑾弟會合後,乘坐他的三菱旅車,直赴南海路國立歷史博物館。瑾弟停好車說:我們去吃路邊攤,有一家王記乾麵,讀大學時常來此地吃乾麵,價格中道,味覺很好,食客非常踴躍。就座後,因時正中餐時分,該乾麵店舖鄰近建國中學,故大半顧客皆是建中學生。瑾弟說:已有好一段時間未來此地,今天委臨乾麵攤,不禁想起大學生涯的許多趣事,而今思之,不勝感觸。

  走進歷史博物館,我們帶著笑意去看展覽,事先也未做些功課,瑾弟租了二支示意譯音聽話器,聽著聽話器的解說,才一會兒就不禁入神欣賞,尤其是圖片那些微笑的彩俑。這些微笑的彩俑,看起來是如此平和、雍容,其中有些笑容,竟是武士俑。想到自己是在卅八年年中隨軍隊來台,在那個年代,軍人是嚴肅的,是肅殺的,整天都在操場上,在山野間,大聲喊殺,真是殺聲連連,那裡有絲毫笑容掛在臉上,就是夜晚睡在床鋪上,也是夢到爹與娘,醒來已是熱淚漣漣。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西漢的「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承平的時代卻也是意外的歷史篇章。漢高祖劉邦駕崩之後,呂后大肆培植呂氏勢力,史稱「呂氏之亂」。沒有呂氏之亂,遠在邊境蹲點諸侯「代王」劉恆,不可能出任為「漢文帝」,戲劇性的轉折,完全是「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淮南子是漢初黃老思想理論的大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闡釋老子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的道理。

  呂后過世,還活著的劉邦之子,只剩代王劉恆,淮南王劉長。太尉周勃等重臣,幾經思量,代王劉恆年長且仁孝寬厚,因緣際會,成就了歷史上的明君漢文帝。文景之治是西漢黃老之治的輝煌時期,景帝的生母竇太后是推行黃老政治的核心人物,她「好黃帝,老子言」,在她督促下,景帝及諸竇子侄,不敢不讀(老子)尊其術。文景兩帝廢除肉刑,力求司法公正,建立上訴制度,以身作則,力行勸農,清靜儉約不擾民。輕猺、薄賦、廢除連坐罪、廢除詛咒妖言之罪。治大國,若烹小鮮、黃老無為而治的智慧。總而言之,就是要創造「富民」的大環境,讓大家可以拼經濟。

  為君難

  漢景帝的「統治藝術」大概沒有完全得到父親的真傳,平定七國之亂,是漢景帝畢生重要功績,西漢從此集權。漢景帝是漢代守成君主中的變革者,守成不易,劉啟不失為一代明君,但也有人因漢景帝不擇手段,稱他是「毒手佛心的一代明君」。大將周亞夫三個月內平定七國之亂,本當奉為頭號功臣,漢景帝卻在觀察周亞夫幾度不合作的言行,決定剷除這個桀驁不馴的麻煩人物,一代名將嘔血死於獄中。而「清君側,誅晁錯」,更是錯的離譜。不擇手段與目標取向,可以是一體兩面,賦予帝王整治天下時,解決辦法必須迅速確斷,因此通常被譏評為「刻薄寡恩」的新解釋。無論如何,「為君難,為臣不易」在「論語、子路」篇中早有明訓,雍正皇帝受「為君難」三字,漢景帝對「為君難」的道理,更當刻骨銘心。

  漢俑盛世,就在眼前

  文景是盛世,但是文景如曇花般短暫,你,我誰見過盛世光景。與瑾弟來到史博館一樓主展廳的「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展」,彷彿回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戰國以降其起人俑殉葬,漢代至唐代是俑的興盛期,木、石、鉛、銅、鐵和陶,各種材質皆可製成俑,其中尤以陶俑的藝術價值最高。

  出身楚國的漢高祖劉邦在入主關中後,始終崇尚楚風,「楚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這種以瘦為美的審美觀也明顯影響漢代,從「微笑彩俑」清瘦窈窕,「找不到一個胖子」即可得到應證。楚人以木頭製俑,加裝能轉動的臂膀和雙足,再穿上衣服、漢代人也承襲了這種製偶文化,來自漢景帝陽陵的「微笑彩俑」即是兼融秦、楚製俑文化,兩相融合的結晶。

  漢代文化奠基於「文景之治」,在經歷了秦的暴政,漢初的紊亂政局,到了景帝時代,太倉滿到米糧來不及食用即腐爛,國庫充足,老百姓安居樂業,笑逐顏開,從「微笑彩俑」身上,可窺見歷史課本上的「文景之治」如何具體的為時代象徵。

  退讓、謙遜、內歛、柔軟身體美學,不僅影響中國二千年文化,甚擴及鄰近的日、韓等國。成為「東方人的共同身體美學」。跽坐拱手俑,跽坐侍女俑等展現出漢代女子身著三層深衣,下擺呈喇叭狀,後面狀似燕尾服的合身衣裙,諳合漢代五言詩「陌上桑」所歌頌的女性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日珠,細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漢能持續四百年的帝國,關鍵在文景之治,一直在求取天地人,宇宙循環的平衡。不像秦代以暴力及政治力強求統一,從秦漢彩俑身上可以清楚比較出秦漢兩帝國本質上的差異,文景「垂拱而治」的精神,蘊藏著品德的智慧,如今我們父執輩的拱手禮依舊彰顯品德之美,「曲線的力量遠比直線的力量大」,曲線的婉轉是漢代留給後代的文化資產,象徵多元而包容,所以漢代能長治而久安,不會像秦代瞬間崩潰。

  曉瑾觀察入微,他說:雖然彩俑的絲織衣服與木製的手都已腐化,但從陶俑的表情及動作,可看出富饒時代下的藝術突破,尤其在行進中的陶俑,線條柔和細緻,充滿生命力,不僅每座陶俑表情不一,連肌肉線條與高矮胖瘦都有區別,趣味橫生。曉瑾弟針對明星展品,有「漢代林志玲」封號的拱手跽坐俑,戲稱電影「赤壁」的「小喬」林志玲造形這麼像拱手俑,「有無版權問題呀?瑾弟更好奇為何秦兵馬俑為土色,而漢陽陵是彩色的?耳機中傳來解說:秦漢俑原本都是彩色的,秦俑先烘燒再上彩,出土後顏料一塊塊剝落,只有極少數尚存色彩,其餘皆回復為泥土原色。漢陽陵俑則經過二度焙燒手續,先焙燒初胚,著色後再度焙燒,因此不易退色。瑾弟又說:這些武士俑的表情個個不同,這尊有「桃花眼」那尊是「天秤座的微笑,真該請F4來認認自己到底長的像那一尊彩俑?

  最早的宦官形象

  歷史上的宦官,早在商周就已出現:漢陽陵出土的宦官俑,讓我們親眼見證,世界上最早的宦官形象。商代甲骨文已有閹割男性生殖器的象形文字,春秋戰國的各國君主宮闈,已有使用宦官的紀錄。只是,當時的宦官,並非都是閹人,而且真正用事的,往往還是生理正常的仕人,直到東漢時,宦官才全部使用閹人。

  古代宮形極盛,史書記載秦始皇時「隱宮之徒七十二萬,所割男子之勢高積成山」,這個「壯觀」書面,可以讓天下男子嚇破膽!一要曾經閹割、二要在宮中服役,才是正港「宦官的條件」。

  宦官擔負的工作也相當多元,不只是宮中近侍,不少都位高權重。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中書令,掌理傳宣詔令,地位有時還在丞相之上:西漢與宦官相關機構極多,「宦者」、「永巷」、「中宦」等都內宦官主領。漢陽陵出土的宦官俑,生理特徵明顯短小不全,再加上「宦者丞印」,「永巷丞印」等官銜銅印同時出土,更確認這類型的陶俑的宦官身份。

  地下精銳軍團

  漢景帝長眠的「陽陵」帝陵,象徵他生前起居的未央宮,必然少不了護衛天子的精銳軍隊,成守漢景帝的地下王國。

  漢陽陵最先進行發掘的南區從葬玩,發現大批帶著武器的裸體陶俑,有不少俑的身上,還緊附著化成泥的皮革鎧用,一片片甲片還清晰可辨。陶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攜帶的兵器也等比例縮少為三分之一。這支迷你軍團有步兵、車兵、騎兵,配有遠射程的鐵鏃、弩機、格鬥用的鐵戰、矛、鈹等長兵器,以及近身防衛的鐵劍等短兵器一應俱全。

  有趣的是,這支面向東方的勁旅,不但有前鋒儀仗,指揮機構、主力武士、還有後勤單位,因此有堆放糧食的倉庫,有牛、羊、豬、狗、雞等動物陶俑,及成組的陶、鐵、銅質生活器用,表示有武器庫、糧倉、有煮大鍋飯的伙房,完全就是個「模擬軍營」,再現了漢代軍旅生活場景。

  南區從葬坑發現「車騎將軍」、「軍大右倉」、「軍武庫丞」、「軍武庫兵」、「軍武庫器」、「左府」等與軍隊編制有關的印章。南區的葬坑,以及正在試掘的北區葬坑,可能與西漢當時的「南軍」、「北軍」有關,正是護圍天子與京師最精銳的軍團。

  然而,他們並不殺氣騰騰,雖然有部份武士俑面有愁容,但大多表情祥和沈靜,甚至帶著喜悅。這支微笑兵團截然不同於秦兵俑,讓我們見識中另行兵馬俑。

  但使龍城飛將在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朝邊塞詩人王昌齡,以《出塞》這首詩讚美西漢名將李廣, "飛將軍" 美名流傳千古。

  李廣的一生,歷經漢文、景、武帝三朝,一生與匈奴交戰四十餘年,大小戰役七十多回,連匈奴都畏其英勇,稱他飛將軍。漢景帝時,匈奴汗國相當強盛,野心勃勃的軍臣單于屢屢犯境,甚至想聯合七國攻入長安,因「七國之亂」很快就被平定,才沒有得逞。後來漢景帝維持與匈奴和親政策,但匈奴仍像不定時炸彈,不時就要侵擾。匈奴以騎射見長,為了與匈奴抗衡,西漢當局一面示好,一面厚植國力。

  漢陽陵象徵軍事重地的南區從葬坑,出土不少騎兵,這些騎兵出土時,左側挎劍,隨身帶有弓弩和箭箙,身著騎士絲質服裝,腰部佩戴絲質錢包和水囊,騎著棗紅色木雕戰馬,這些騎兵定格在土層當中,他們飛躍動感的英姿,栩栩如生。只是,兩千多年來親密共處,紅色木雕戰馬已經和土層你儂我儂,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剝離清除泥土之後的騎兵俑,維持著跨騎的姿勢,而是半圓腿的奇特形狀。

  胸部微隆的女騎兵中,有貌似麵包超人的顴骨高聳長相,望之不似中原人士,學者研判,可能是少數民族,曾參與陽陵考古學者指出,女兵相關文獻與史料都相當欠缺,這是疑點目前還無法定論,漢陽陵文物揭現的冰山一角,帶來令人好奇的研究課題。

  彩俑微笑

  被喻為「漢代林志玲」的塑衣式彩繪跽坐拱手女俑,據說是電影「赤壁」中天下第一美女小喬的造型靈感,也是「微笑彩俑」展中最美的焦點。這座「漢俑第一美女」的解說牌上寫著:「雙手在衣袖中相握,抬手至口處,面帶微笑,笑不露齒,這是古代女子禮節的直接展現」,許多女性觀眾被她的丰姿吸引,瑾弟也不禁痴痴注視,久久不忍離去。瑾弟說「微笑彩俑」真迷人,是一種神秘之美,也是幸福之美,這抹笑容,讓瑾弟對漢代文景之治心生嚮往:「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領導者,可以讓人民打心底發出這樣幸福的笑容?」我沉思在往昔,在來台之後,兩蔣時代,不也有如此幸福的笑容嗎?

  彩俑除了有「漢代林志玲」,可能也有「漢代維納斯」。漢陽陵彩俑採「著衣式」,工匠先塑好身體,再為俑們穿上衣服,當布、絲質衣服腐蝕氧化後,使成為一具具裡體彩俑,性器官相當明顯,瑾弟看到這一群裸體彩俑時,驚訝地說:「原來裸體雕塑的概念,中國在漢代時便已相當成熟!」

  人俑之外,館內也展出大量動物俑,包括牛、豬、雞等造型活潑可愛,瑾弟說:真相抱一隻回家養。可是怎麼沒有貓俑呢?原來瑾弟喜愛貓,他的辦公室就養了一隻貓,每當我去他辦公室,對我亦是咪,咪的好親熱呢?

  美髮沙龍

  古人一律長髮,只有囚犯才被帶去剃鬚髮,名為「髡首,在階級嚴明的兩千多年前社會中,也不是只要我高興有甚麼不可以」,服飾髮型都是階級的反映,必須符合身份地位才行。

  漢陽陵的考古發掘,因為沒動到帝陵,后陵封土,所以無法得知京城頂級貴婦的髮型:目前發現漢陽陵陶俑,不論著衣式、塑衣式,多屬侍女或舞樂伎,男性則為士兵或侍者,所以髮型以樸素的「椎髻」、「扁髻」、「圓髻」為主,較為講究的則是墮馬髻。西漢初年盛行的墮馬髻又稱「墮髻」,如果將全髮束於腦後,髮稍挽結,形狀如同木椎,這種下垂式的「椎髻」,是秦漢時期婦女髮式的主流,漢陽陵的著衣式女俑都梳這種髮型,就連有些男武士俑也梳這種椎髻。

  男武士俑,男侍從俑和部分騎兵俑,大多是在腦後編結「扁髻」,有的則是辮形扁髻,有的只是將長髮反射到後腦後,再盤髻插笄固定;南區從葬坑那名可能是外籍女兵的「麵包超人」騎兵俑,在腦後束起挽成圓丘形的髮髻,這種髮型在古代的名稱不詳,所以考古學者暫稱「圓髻」。少數武士俑的頭部,還留有織品殘痕,額前有朱紅色的束髮頭中「陌額」。武士俑紮好髮帶後,會再戴上頭冠;由於先秦以來,武士俑主要戴弁,所以,漢陽陵的武士俑也是頭上戴弁。

  既歌且舞

  漢高祖劉邦來自楚地,自古「楚人善歌」,連沒有讀多少書的劉邦,酒酣耳熟一開口也能唱出「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慷慨豪情。漢武帝設立「樂府」,開始推動「民歌運動」,採集、整理各地歌謠並製訂樂譜,這些稱為「樂府」的詩歌,如「陌上桑」、「長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乃至「孔雀東南飛」,都雋永描寫常民生活,兩情相悅與思慕,平實、質樸而動人。歌舞之外,漢代的體育,娛樂之風都極盛。漢代的「蹴鞠」被視為足球的起源;表演內容融合歌舞,戲劇、雜技、變魔術、武術表演的「百戲」,西漢中葉之後流行全國各地。

  漢陽陵陵園內發現幾處建築遺址,最早就是因為農民種蘋果樹,挖坑發現塑衣式的伎樂陶俑,後來,考古隊在一外牆基下方發現二百卅多件塑衣式的伎樂、侍女、動物陶俑,據推判,此處可能是寢宮區。

  我們會留下什麼表情

  參觀過歷史博物館「微笑彩俑」的觀眾都知道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的墓,這個展覽的精品當屬彩繪陶俑。西漢帝王陪葬的陶俑,尺寸只有秦俑的三分之一,發掘出來多數無手臂、裸體,原來他們都穿有彩色衣服或用胄、兩千多年後衣飾腐化無存。陶俑的面部表情細膩,造型不一,每位都帶著若有所得,又略具神秘的微笑,與高大威猛的秦俑神態迥異,考古學者認為西漢的人體塑造藝術境界甚高,細緻、彩色運用獨到,崇尚修長的身材、重神韻,帶有濃厚的楚文化傳統,因為劉邦本是楚人。

  展覽的極品當然是那座「塑衣式跽坐女俑」,跽坐是跪下來將臀部輕觸在腳後跟,日本及韓國仍廣泛沿用這種坐姿。女俑的衣服也以陶塑,朱紅色鑲邊色澤已斑駁,她垂目恭謹的拱起雙手,袍袖擋著下巴,一位漢族女人,不算絕色美女、細眉、丹鳳眼、鼻樑挺直,鼻準肥碩,最迷人的是她的上唇、淡紅一抹、微微翹起帶有一股輕愁,萬千柔情正待說起,繞過看她另側面,上唇尖又略略翹高了些,似笑還顰,意趣又是不同。有學者說她的笑容堪比蒙娜麗莎,相當不倫,達文西的畫像晚了「跽坐女俑一千多年,她的笑,意味深遠,難以比擬」。

  漢代的帝王希望死後還和生前一樣享樂,陪葬的陶俑都要以笑臉伺候,微笑彩俑可能由此而生。陽陵真正的主人應是那許多不知名的陶藝家,憑著最真摯的情感,高水準的藝術造詣,塑造了無數漢代微笑,成為世界珍貴遺產。西漢陶藝家用彩俑,寫出最可信的古代史,漢人的微笑如許燦爛、多樣化,證明微笑是人類獨有的,最美麗的表情。

  咖啡座賞荷花

  觀賞「微笑彩俑」後,步上二樓,有一長廊形咖啡座,坐在靠植物園的窗口,池中荷花雖已殘敗,但仍有幾株微笑荷花迎人。我心在想,我們一個微小的老百姓,不過是可以讓我們過著微笑的生活,這麼一點平凡又平淡的希望那些擁有權力的人明白,文景之治是如此可貴與難得,因為有野心的人眼中是看不見萬骨枯的。

(金國銓/本刊總經理)

回第十五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