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智慧在平凡中閃光
-記中國紅十字會會徽設計者吳飛英

胡守鴻

  在浙江省嘉善縣魏塘街道有一位老人,幾十年來,過著恬淡平靜的生活,誰也未曾想到,在他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他就是中國紅十字會會徽設計者——吳飛英。

  陽春三月,筆者在其家中拜見了這位老人,他中等身材,一頭短髮,耄耋之年的他,雖然聽力不佳,但依然精神矍爍,並深情回憶起了他與紅十字會的那段情緣。

  1920年七月十七日,吳飛英出生在一個開設醬園兼糟坊的家庭,5歲時母親去世,中學後,曾一度在上海、嘉善小學以代課謀生。

  1937年,抗戰爆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的他參加了嘉善縣抗日後援會組織的抗日救亡宣傳隊,一路低達湖南省城長沙之後,國民黨長沙市黨部認為該隊是非法組織,下令予以解散。長沙戰亂,大火中吳飛英逃出長沙,在顛沛流離中遇到原宣傳隊姓王的副隊長,他當時在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任人事科長,經其介紹,吳飛英參加了紅十字會工作。八年抗戰,吳飛英隨隊做後勤工作,輾轉湖南、貴州、重慶等地,後被分配到醫務科從事美術,繪製地圖和統計圖表等,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邊工作邊學習。

  1944年,因為救護總隊與國際紅十字會組織以及一些國家的紅十字會有書信往來,需要印製一批信封,要吳飛英負責制作,22歲的他欣然接受了任務。因信封上要有紅十字標誌,他找來國際紅十字組織和別的國家信封上的圖案及美術書籍資料作為參考與靈感啟發。他說: "由於國外的標誌光是一個紅十字,顯得過於單調,經過斟酌,我在左右下端各加了四片橄攬葉作為陪襯。" 在他看來,這樣做既有新意,又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標識。幾經修改設計後,一幀象徵 "和平" 、 "博愛" 之意的標誌雛形就這樣誕生了,並將它印在2000個信封上,完成了總隊交給他的工作任務。1945年,抗戰勝利,救護總隊撤銷,人員解散,而他因有繪畫專長留在總會繼續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紅十字會改組,吳飛英歷任《紅十字會月刊》和《愛國衛生月刊》美術編輯等工作。1951年,總會需要製作一個立體燈光木制紅十字標誌,吳飛英又一次接受了任務。為使圖案更加豐富完美,他運用了方圓結合、疏密有致、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在原先的基礎上又各增加了四片葉子,將橄攬枝環繞在紅十字周圍,使整個設計在立意新穎、簡潔明快、典雅大方的同時,主題突出。設計方案得到了領導的認可,並一直被延用。吳飛英說: "當時我不過是想嘗試一下加些裝飾,讓紅十字顯得飽滿。" 1958年底,吳飛英被下放到河南勞動鍛煉一年。1960年十二月,他又隨同中央萬名機關幹部下放基層來到浙江餘姚參加勞動。1963年,歷經坎坷的吳飛英與妻子一起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嘉善,被分配到人民銀行任儲蓄宣傳工作,他生活低調,直到1982年八月退休,享受著天倫之樂。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紅十字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會場懸掛的紅十字標誌,為橄攬枝環繞的白底紅十字。並由大會通過的章程明確規定 "中國紅十字會使用金黃色橄攬枝環繞的白底紅十字標誌作為會徽" 。而它的設計者沒有被引起注意,由於年邁忘事,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起這件事。

  2004年是中國紅十字會成立100周年,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的會徽設計者成為了關注的話題,有關部門根據許多曾經在紅十字會工作過的老同志回憶,並查閱大量歷史資料,經過認真分析,吳飛英這個陌生的名字終於被發現,並瞭解到了他的下落。

  2006年四月七日,中國紅十字會老幹部處的領導偕同《中國紅十字報》記者一行四人,風塵朴樸專程從北京趕到嘉善吳飛英家,將一套紅十字會百年誕辰紀念品贈送給吳飛英,告訴他,經確認,他就是中國紅十字會徽設計人,向這位老會員表示祝賀的同時,將一枚凝聚著吳飛英無數智慧與心血的紅十字會會徽章掛在他的胸前。望著金光閃閃的紀念章,此時此刻,86歲高齡的吳飛英喜出望外,激動不已,緊緊地握著來訪人員的手,連聲說: "謝謝,謝謝。" 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

(胡守鴻/嘉善縣)


紅十字會榮譽會員紀念章

中國紅十字會百年紀念珍藏冊
回第十五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