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不虛此行的東京下水道展

駱尚廉

  2009年東京下水道展暨第46屆下水道研究發表會於7月28日至7月31日舉行四天,國內組團參訪者包括台灣下水道協會及高雄市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兩團,前者由本人(現任理事長)及營建署前署長陳光雄分別擔任團長及副團長,為共有30人的大團;後者則由湯毓勳處長領軍共五人,若加上個別參加的廠商代表,估計有近五十位從台灣去的參訪者。

  因為要搭 7月28日上午九點的華航班機,因此安排大家清晨六點在行天宮旁搭專車前往中正機場。東京與台北時差(快)一小時,經三小時的航行,於下午一點多抵達東京,隨即整團搭導遊安排的遊覽車前往東京國際展覽館BIG SIGHT參觀日本下水道協會2009年的展覽。

  日本下水道展始於1987年的大阪展覽,之後除1990年未舉辦外,每年分別在各地舉行,當然,東京是舉辦次數最多之地,今年共有313 家廠商參展,出展小間數共1024間,登錄入場的人數估計超過十萬人。主要展覽會場是免費進入的,但也有許多收費的專題演講與特展。

  我們大約在下午三點入展覽會場參觀,人潮洶湧,相當熱鬧。展區分成公共團體、協會與研究所區、設計與測量儀器區、土木施工與建設區、管路資器材區、下水處理機械與電氣區、維護管理軟體區、排水設備、計測等機器類與其他設施區等,若每家停留兩分鐘略為瞭解,全部就需要10個小時,因此,我們在展覽會場預計停留一天半。

  除軟硬體的下水道設備展覽外,也有一兒童教育特區,日本下水道協會訂每年的9月10日為〈下水道之日〉,並舉辦作文、標語、繪畫、海報及新聞製作之中、小學生作品比賽,優勝的作品均展示在此特區,然後配合有趣的遊戲、劇場與活動等,吸引大量的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參加下水道展,可見日本下水道協會的用心。

  日本下水道協會理事長安中德二先生在下午四點半,接見我、陳前署長、江黎明祕書長及福茂營造傅國樑先生,營建署主任祕書葉仁博亦在座,安中會長表示非常歡迎我們前來參訪,我們也表示希望加強兩協會的友誼與交流,安中會長並致贈每位一份精緻禮品。

  傍晚五點半至東京灣參觀彩虹大橋,並在「台產」日本料理店用餐,飽餐後乘遊覽車至東京巨蛋飯店安排住宿,飯店就在東京巨蛋旁邊,進入房間後仍可聽到巨蛋傳來鼓聲與吶喊聲,原來巨人隊正與中日隊在大戰,但當晚巨人隊不幸以3:5落敗了(回台灣後才知道勝利投手是台灣的陳偉殷)。

  第二天仍為全日參觀下水道展覽,我、陳前署長、李憲章總經理、黃台琪總經理及江祕書長等五人,則由恩田實先生(管渠推進技術協會)安排,參加上午十點至十二點的46屆下水道研究發表會亞洲國家討論會,日本安中理事長、韓國上下水道協會鄭道永(Doa Young Cheong)副會長、中國大陸城鎮給水排水協會阮如新副秘書長,分別就各國下水道現狀與課題進行報告,由於我們協會報名較晚,此次祇能當觀察員,並無法進行報告。大體而言,日本下水道普及率為72%,但人口五萬人以下的地區僅有42.7%;韓國下水道發展階段分成五期,現已完成第三期,普及率已達88%;中國大陸近年也非常積極推動下水道建設,到2006年已達55.67%下水處理率,處理場為1997年的五倍,處理容量則為1997年的6.9倍。比起這些數據,台灣下水道建設速度在過去幾年與之比較,仍是較慢的,仍待大家共同努力。

  下午三點仍有一場中日韓台下水道協會聯盟之發起會議,由日本下水道新技術研究所藤木修(Osamu Fujiki)所長主持,日方還有北海道大學高雄正宏(Masahiro Takahashi)教授,抗菌混凝土研究會平沼進(Susumu Hiranuma )會長,韓國是鄭道永副會長代表,中國大陸則有阮如新副秘書長及北京工業大學彭至臻教授;台灣則由我與陳前署長代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背景說明,各國協會情況介紹及未來合作方式之討論,僅獲致八月底前確定各國的連絡人及E-mail連絡未來的合作方式與表達是否贊成等結論。由現場每人一位翻譯及三種語言一直要轉翻的吵雜場面看來,未來要想真有進一步合作,一種就是維持各自雙邊的交流活動,一種就必須統一用英文交流溝通,才有可能完成慢慢還要推展到亞洲各國都能參與的目標。

  第二天的晚餐本來是安排涮涮鍋,但積水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Sekisui)環境土木部經理小阪健次(Kenji Kosaka)先生邀請台灣來的兩團在銀座一家日本料理店用餐及暢飲啤酒,小阪經理為表示誠意及能充分溝通,也請海外專業部相關同仁及在美國Atlanta分公司的顏先生(Michael Yen,台灣人)及新加坡分公司的Sean Lim 一起來用餐,湯處長帶領的團隊則是人人海量,下水道協會來的團員,相較之下酒量似是略輸一籌。

  7月30日的活動為由抗菌混凝土研究會幹事當麻幸弘(Yukihiro Tohma)先生導引,拜訪混凝土抗菌製品廠及長距離推進工地現場參觀。上午八點搭遊覽車經兩小時的車程,到達群馬縣館林市藤村Hume管株式會社館林工廠參觀,此為位於東京都周邊唯一同時生產抗菌推進管及抗菌人孔的工廠,到達工廠時,由本部長神村(Mr. Kamimura )先生親自接待,先至會議室簡報說明,神村部長致詞歡迎大家來訪,本人代表下水道協會致感謝詞,並致贈陳高禮品給神村部長。

  接著由岩野藤夫場長說明工場規模、人數及大約製程,抗菌混合劑(Zeomighty,潔而美弟)之使用量為水泥的百分之一,因此每立方公尺的混凝土會含500 公斤的水泥及5公斤的銅、銀等成分的混合劑,使得原來的鋼筋混凝土管的保證壽命可從三十年提昇為五十年。由於功效良好,且日本下水道協會多為各府縣市下水道單位所組成,官方色彩重,下水道協會所認可的管材、工法,較能逐漸被各地下水道施工單位所採用。本團團員對抗菌混凝土管之檢驗、離心管之製程、管長規格及人孔銜接等專業,提出許多問題,岩野場長及同仁很有耐心地一一答覆之。

  因為工廠內部較擁擠,無法同時安排讓參觀團全體一起進入生產線參觀,因此分為兩組分別由該廠人員及翻譯(傅先生及導遊)進入生產廠內引導參觀,經約一小時的詳細解說及最後的再回會議室回答問題,加上該廠允許參觀者任意攝影,團員收獲確實相當豐富。我們約在中午十二點四十分才離開藤村館林工廠場長,全體員工則列隊歡送,令人感動他(她)們的誠意。

  下午開始往八王子市方向移動,路經熊谷市、東松山、鶴島等交流道,途中並在“道之駅妻沼”休息站休憩及購買便當午餐,約在下午三點到達八王子市工地現場。東京都都水道局施設部工事課齊蕂豊(Yutaka Saito)係長,清水建設株式會社前田衛部長及金丸清人副部長等人接待,先說明工地勞安事項,然後說明Jet Mole推進工法,目前工地的推進長度達一千公尺,要貫穿一座小山,而推進管徑為500mm,長度超過口徑的五百倍以上,就屬於長距離推進,加上有150 公尺曲率半徑的轉彎處,因此採用高水密W接頭的大深度推進用管,並注入 AGA滑材以降低推進壓力。經詳細解說與在立坑上周邊的實地參觀視察,團員們對W型接頭、AGA滑材、轉彎處推進設備之控制與如何利用短管(原推進管的一半長)順利轉彎達成原設計管線路徑等均詳細加以詢問,透過傅先生的翻譯(今天是他最辛苦的一天,每班次都需要他翻譯解說,看他是全身溼透好幾次),大家非常滿意這次的實地參觀活動。

  為了感謝安中德二理事長、恩田實先生、當麻幸弘先生等人的費心安排此次行程,我們邀請他們到銀座三大螃蟹料理店晚餐,一個半小時的無限啤酒與清酒暢飲,加上巨腳蟹、毛蟹及大螃蟹的佳餚,大家心情特別放鬆與開心,我代表協會致贈貴賓各一份茶葉禮盒,安中理事長也回贈所有團員一份紀念品。

  回到巨蛋飯店,漸漸有人潮從巨蛋走出來,但巨人與中日之戰似乎還沒結束,為了感受一下巨蛋的熱力,我走向巨蛋棒球場,可能是八、九局了,加上已有人潮出來,因此已開放給大家進入參觀。東京巨蛋真是雄偉,球賽已進入八局下半,巨人隊進攻,仍以3比5落後,可惜最後兩局,巨人隊僅在九局下半二人出局時擊出一支安打,代打的韓國球員李承燁被三振出局,嘆息中結束比賽。

  7月31日團員們一大早出門,開始較為輕鬆的橫濱21世紀未來港參觀,我則應轉生株式會社會長中川彰二(Nakagawa Shoji)先生之邀,要到大阪去參觀該社的快速乾燥機,由於轉生在台灣的中川公司有意與台大合作,研發該乾燥機在污泥方面之應用,因此必需先離隊,搭乘新幹線到新大阪站。

  下午兩點半,中川會長與台灣中川公司陳小姐與益大理研公司蔡國生經理準時出現在新大阪車站前,然後搭電車與中川會長的車子到攝津市的實驗室參觀試驗機,說明該快速乾燥機的原理與關鍵研發技術,四點再到轉生總部,請研發部長寺島紀男(Terashima Norio)先生回答我提出的問題與參觀轉生現已完成的一百多種回收物質,其中大部分是食品、豆腐渣、酒槽,回收後可添加入麵包、養生食品內等,符合從搖籃到搖籃(from Cradle to Cradle),且該乾燥機之停留時間僅5秒鐘,能源利用率達89%,經初步評估,應用於污水廠污泥之可能性甚高,但關鍵參數與後續回收方法仍待拓展。

  說日本人是工作狂,一點都不錯,從下午兩點半到晚上九點半,除了晚餐的一段時間外,就是工作、開會、討論、參觀與再討論,加上路途都不近,回到住宿旅館已接近十一點了,語言仍是一道障礙,必須每句話都要透過翻譯,所需的時間就等於是加倍了。

  8月1日上午已是無事一身輕,早餐後即便整理行李。上午十點,中川會長親自開車送我至關西機場,看我辦完登機手續,再三鞠躬道別後,完成這趟純工作、沒旅遊,但卻是一趟不虛此行之旅。

(駱尚廉博士/台大教授)

回第十五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