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词林涌出雕龙手 诗苑迎来翰墨香

-浅谈《温岭历代诗词精华》的艺术特色(上)

林 溪

  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灿夺目的瑰宝。一首佳诗,一阕好词,往往如仙籁天鸣,凤凰返林;又如灵筩谷应,回旋律音。其无穷之魅力,曾打动了古往今来多少读者之心,陶醉了多少文人雅士,吸引了多少海外侨胞、外国友人,《温岭历代诗词精华》壹书,是否也具唐诗、宋词的无穷魅力,是否具有乡土气息的独特芬芳,其所谓精华,是否也具有流派纷呈的艺术特色,是否经得起世人的朝朝夕夕之咀嚼,带着这些问题,我有幸披览了全书。

  翻开此书,一阵阵清香面而来。 "浙江乃文物之邦,温岭亦形胜之地…自南宋以来,文学流传甚广,诗词尤丰,成为当地文化史上的一条主线。" 徐元序《温岭历代诗词精华》,厚厚六百五十余页,作品琳琅满目,流派纷呈:南宋时期有盛名远播的江湖派杰出诗人戴复古;明代有 "花山九老" ,隐居花山之龙,创建梅花吟社,开温岭历史结社吟诗之先声;又有 "茶陵派" 首要人物谢锋,在朝与李东阳掀起 "茶陵" 诗风之热潮!清代有 "台州一代宗师" 戚学标,名闻遐迩;又有林蓝、黄浚等人,在花山设立 "修梅吟社" ;近代有赵佩江、蔡竹屏、陈沧海等人重建 "补梅吟社" ;民国初年,又有以毛济美为首的 "四乐吟社" ,四季雅集高咏。此外,更有革命志士叶仲华、李仙导、鲁冰、王洪通等,从事地下工作,不忘倡导风雅韵事;抗日战争时期,又有毛莘、徐行、朱伯康等五人,敬仰花山韵事,继承 "梅花" 格调,刊印《五瓣》诗册。新中国成立前后,又有赵立民、张伯、郑丙生等风雅人士继先贤之遗风,在花山重建 "梅社" ,他们都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直到今天读来,仍然馨香馥郁,沁入心脾,令人齿颊生香,使人回肠荡气。

一、乡土诗苑的独特芬芳

  石夫人,乃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神童门" 五岁神童詹会龙以其一律《题石夫人》而位居诗集之首。诗云:“巍巍独立向江滨,四畔无人水作邻。绿鬓懒梳千载髻,朱颜不改万年春。雪为腻粉凭风敷,霞作胭脂仗日匀。莫道面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夫人。”作为乡土之诗,独问鳌头。此时不用典藻,明白如话,不仅对仗工稳,而且起承转合各有分寸,结句转得特妙,展现石夫人栩栩如生的千年风姿。一个才五岁的孩童,竟有如此佳作,令当时许多文坛老将刮目相看,惊叹为 "神童" ,莫怪八百年来的当地仍以其地为 "神童门" 。

  后世咏石夫人佳作甚多,大多是从此时受到启发而另辟蹊径的。当代,较好的有徐行、盛行辉、徐观志、张岳、李学茂等人的作品。张岳七律《题石夫人》和李学茂词《浣溪沙•咏石夫人峰》,可谓各有千秋。一写旧时代之石夫人,奇思异想,别出新裁。诗云:“天作空帷地作闺,陀郎一去几时归?常瞻雁字音书断,每感风花泪不飞。对月当梳新样髻,裁云须着合时衣。不因重嫁难翘首,静听人间说是非!”五、六两句,有新的意义。末两句,不仅加重了结尾韵调的力度,而且写出了新意,只 "静听" 二字了得!将千年石夫人的思想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不怕重嫁,随人说去!可见,古时的石夫人已转化成今天的石夫人,她更加热爱新生活,看上了美丽的温岭,决心嫁到风景美丽的五龙山麓,做一个真正值得农家爱戴的农妇!可谓匠心别具。李学茂的词是歌咏新时代新生活的,其石夫人则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晓织红霞暮播星,惯经风雨自聘婷。不因辛苦怨飘零。花木繁荣游目赏,莺歌婉转侧耳听。何曾化石即忘情!”后阕是词的着力点,以歌咏石夫人的新生活来歌颂新社会,恰到好处,词句新颖。徐行、王秋华的作品,也是值得诵读的精品。

  长屿硐天,昔年是埋在深山的一块未开发的瑰宝。明人李璲有诗云:“独秀峰边翠作堆,幽栖如入小蓬莱。山中瑶草无人识,洞里桃花空自开。”(《长屿》)人目睹“小蓬莱”仙境,不免生感叹之念,良有意也。令古人未曾想到的是,如今的长屿硐天已成为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竟然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频频到此游览、瞻仰;此地已多次举办硐天音乐会,因而名闻遐迩,享誉世界。我市诗人,近年来也有不少佳章面世。王孔明《游观夕硐》:“欲休斜阳蒸紫烟,神游洞壑疑为仙。未闻岩穴舟差渡,忽见半空水井悬。古窟妆成新景点,穷乡建就百花川。山河一览千姿美,始信人工定胜天。”人工雕琢之观夕硐,在此诗中描摹的十分精美、逼真,使人疑为仙境。诗作清秀自然。林崇增《八仙岩》:“老树青山一壑开,松风十里近瑶台。清明时节仙岩路,钟鼓声声送雨来。”诗言八仙岩风景极佳,以 "松风十里近瑶台" 点出仙景,令人着迷!而 "钟鼓声声送雨来" ,就一个 "送" 字,就送来两重意境:钟声、雨声,诗味醇厚。 "避暑双门洞,何须上莫干!" (潘梅月《长屿石洞题壁》)警语也,值得细加品味; "流水无声穿白石,落花有意点苍苔。" (钟汉福《游石坑岭》)佳句也,清奇可诵。其它描写硐天景色的佳作,数量虽少,也怡然可观。

  北雁荡方山景区,为省级重点名胜区。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沈淀:至今犹存的战国时期徐堰王城遗址、浙东南规模最大的战国古墓、汉至宋的大型古窑址群以及国家一级晚商青铜蟠龙大盘,无不向人们展示了古时的繁华,也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到这里游览考察,文墨流馨。晋时王羲之游方山、宋人王十朋逸兴游方岩,明代徐霞客登临盘山岭……无不成为当地人们有口皆碑的史话和推动当地诗风发展的动力。此地,又是明代名贤谢铎的故乡,他曾隐居方岩峭斗洞十载,冲霄锐志,磨炼出如椽大笔,写下不少诗文大着,世间流传。

  歌咏方岩佳景之作,遍及宋、元、明、清、共和。如烂漫山花,沁人沁脾;似遍地异珍,夺目耀彩。宋•戴昺《方岩》:“桑竹森森绕屋边,美池清此浸良田。桃源只在桃溪上,不信壶中别有天。”清道醇雅,有大雅之音存矣。清•陈英《题如斗山楼》:“读书破万卷,结屋方岩左。侨住在人间,宛如天上坐。天上人间几万年,青山红树自悠悠。我来欲作乘差客,啸傲星河牛女边。”紧扣主题,寓意较深。慕名士风度,有求仕治国之心。民国•陈琴朋《游方山》:“行尽村庄是草堤,野梅开遍水东西。暖风迟日桃溪路,到处青山杜宇啼。”一派佳景,歌咏得体。诗作自然清新,可作一幅美丽画图看。当代•陈诒《游南嵩岩桃溪》:“路转山回幽处通,人家都在画图中。桌移沙诸微波渺,门傍岩阿叠翠浓。千树桃开红烂漫,数峰影倒碧玲珑。归来借得轻车便,杨柳溪头逐晚风。”写景雅致,诗味醇厚,清逸可诵。陈玉芳《方山峭斗》:“背靠方岩峭壁西,水帘喷雪挂虹霓。狐仙谢老今何在?石室空斋杜宇啼。”诗作自然流畅,有空灵感。叶方俭《游方山桃溪源》:“濯足滩头立石禽,莺歌燕舞水弹琴。春山夜雨初停后,缘到眉头红到心。”诗心独具,极清秀。徐观志《过方山云霄寺渡鹊桥口占》:“香风送我上巍峨,直到云霄发浩歌。我是玉皇宫里客,淩波照影渡天河。”可谓奇思异想之作,浪漫处有大、小二李《指李白、李贺》之遗风。又《重游方岩山》:“骚客驱车访旧程,野花啼鸟笑相迎。巍峨巨石擎天立,淅沥清泉隔树听。文笔峰高书日月,云霄诗耸合神人。方山环顾风光丽,峭门深藏满洞春。”景物竟然变活,可谓写景高手,咏物佳品。郑照《蝶恋花•游方山小三峡》:“高峡乎湖镶翡翠,削壁苍崖,倒影鳞波碎。新架鹊桥牛女喜,人间自有真情美。极目遥山云雾起,缥缈群峰,变幻无终始。一洗尘烦消块垒,披襟长啸西风里。”上阕写景,至牛女句,有寄托美好之意愿;下阕意绪纷飞,渲染有力;末二句有深意,出劲拔之警句,可谓善敲铁锤者矣,倚声者极少有达此佳境者。毛孝弢《方山》:“一石横空鹏鸟低,千韧削壁与天齐。云生山麓笼青树,瀑泻天边挂彩霓。祭酒读书声在耳,右单洗砚墨扬溪,纵然手握如椽笔,章似屏风谁敢题?”融情入景,劲力深遒,诚豪放佳作。本土诗苑之独特芬芳和艺术特色,于此可见一班。

二、名士风流的高雅品位

  戴复古(1167~1246)字式之,号石屏。今新河塘下镇屏上村(宋•黄岩南塘)人。一生浪迹江湖达五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原,其诗被选载《江湖集》(前、后集),着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等。在南宋后期诗坛,久负盛名。为“江湖诗派”杰出诗人,名载文学史中。一位布衣诗人,以其忧国忧民富有染力的大作,赢得世人的推崇,确非简单。此外,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高雅的名士风度和高雅的士大夫品位,如其《咏梅》:“孤标粲粲压群葩,独占春风管岁华。几树参差江上路,数枝装点野人家;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绝似林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生涯。”好个 "自从幽处作生涯" !此句不就是其一生游食江湖、走上一条充满艰辛的荆棘之路最生动的写照吗?但此诗没有怨世情感,而是以儒雅风度写出梅花的高标逸韵,以梅花自喻,呈高雅品位。诗风淡雅自然,清新隽永。

  陈咏、字景沂,号肥遁,今温岭城晋村(宋黄岩镜奥)人。于理宗宝右年间(1253~1264),着成我国最早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名闻天下。所作诗词很少,也写得深有力度,《壶中天•梅花》云:“江邮湘驿。问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马首摇摇经历处,多少山南溪北。冷着烟扉,孤芳云掩,瞥见如相识。相逢相劳,如痴如诉如忆。最是近晓霜浓,初弦月挂,傅粉金鸾侧。冷淡生涯忧忘乐,不管冰檐雪壁。魁榜虎夸,调羹浪语,那里求真的。暗香来历,自家还要知得。”以梅花自喻,求“真的”,而“梅花香自苦寒来”,则得益其 "冷谈生涯忧乐忘" 的坚毅之志,始是取得成功之秘。近代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评此词曰: "歌拍二句,发人深省,足当花外情钟。" 很有见地。

  林原缙(1329~1404) "花山诗派" 首席人物,字居恒,今太平北山村人。洪武年初,谪戌南甯,戌归,深自韬晦,诗酒优游,不乐仕进。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与同里王崧、邱海、何愚等九人创立 "梅花吟社" ,时号 "花山九老" ,因其年最高,遂推选为社长,着有《居恒稿》。其《游花山分得日字》为唱和之作,诗云:“端居离垢氛,颇觉飞兴逸。笑逐香山老,来扣维摩室。杖策徐徐行,萝径深深入。草弛软铺茵,花红半酣日。林深众鸟斗,松老千年立。山僧延我坐,烹葵事筵席。世虑澹相忘,尘凡讵能逼?永结逍遥游,何妨效真率。”诗存正气之感,人居高雅品位。而其 "世虑澹相忘,尘凡讵能逼" 一联,久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也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高雅文人的特征。诗风明逸淡远,挺拔醇正。

  围绕其身边的有邱镡、邱海、何愚等诗词名家,其佳作也迥非凡响,值得咀嚼。尤其是何愚,诗作清雅秀丽,许多作品,脍炙人口。如《题泉溪景》一诗,寥寥四句,就反映出本土文人的真实面貌:“五桥风月双溪水,两岸楼台十字街。最是夜深难及处,家家灯火读书斋。”诗题中之 "泉溪" ,即古太平,今之温岭城关也。 "家家灯火读书斋" 之盛况,出自明代诗人之手,乃温岭历史风貌之记实。可见当时温岭的文风之盛,于兹可见一斑。

  谢铎(1435~1510)字鸣治,号方山、方石。大溪镇桃夏村人。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赠尚书,益文肃。着有《桃溪净稿》、《方岩书院诗》、《三亭杂咏》等。其诗写景、赠答、怜民、咏怀,各有特色。其《春归》一律,可视为某人品之化身,始而享受天下百姓送之 "清官" 之美誉!诗云:“城上东风送管弦,倚阑人在落花天。心嗟事往空千载,眼见春归又一年。孤枕久谙为客味,空囊羞办买书钱。谁言五柳门前树,不及苏家二顷田!”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的谢祭酒,解曲甲归来,竟然连买书也难,这谁也不会相信!然观其为人,当是实况。《西邻妇》、《吾民》是其主要名篇,大有爱民、亲民思想,体现出做官为老百姓着想的磊落襟怀。至今当地犹流传着许多有关祭九的故事,可见他确是个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其诗风醇正严谨,深得 "三百篇" 风雅神韵。其人品、诗品,可敬!(待续)

(林溪/温岭市)

回第十五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