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观赏现代绍剧-鉴湖女侠秋瑾有感

东方霖

  诗云:
  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搏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
  秋瑾 感怀(辛丑条约、庚子事变后)

缘 起

  从小就欢喜看家乡越剧(绍兴戏)、徽剧,每逢邻村庙会酬神、集市,祖父母疼爱长孙,总带着我在身边。我呢?有戏看,有零食吃,有玩伴,何乐而不为,做个孝顺孙儿。来台湾四、五十年代,利用北上开会机会,总会偷空去西门町红楼剧院,看场绍兴戏以慰自己思乡之苦。六十年代后,好像消失了,直到七六年解禁开放探亲,我想有机会来了,但总无缘,行程按排紧凑,无法一偿心愿。今年九月间,杭州小百花剧团来台演出,因故无法欣赏,甚感遗憾。幸好,此次〈绍剧〉演出,由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参与“协办单位”,取得十一月七、八两天票券,并分送乡亲好友共享,一致赞扬好剧情,演出精采,感谢不虚此行。笔者连续两天都到场观赏,大过看绍剧戏瘾。也特别感谢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为乡亲出钱出力,绍兴日报高级编辑郑休白女士与新中文化教育交流学会长戴昌期先生的摄影与提供资讯,感恩!感恩。

简 介

  秋瑾烈士,字璇卿,又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人氏,出生于福建。父寿南,以直隶州知州及次湖南,随父宦湖南湘潭。年纪渐长,貌美丰姿,读书熟通大义,娴诸辞令、工诗、文、词。又熟练剑术,夙慕朱家郭解之为人,倜傥不群,俨然花木兰、秦良玉之英姿脱胎。湖南有富绅王氏子廷钧,容貌英俊,翩翩然浊世佳公子。可说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而议婚嫁,婚后生育男女各一,男名沅德,女名灿芝,王廷钧捐官为郎后,却无大志,彼此常有意见相左争吵。秋瑾曾说:“人生于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不可米盐琐屑终其身也。”所以东渡日本留学,会见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刚创设同盟会于江户,见秋瑾抱负宏达,力邀入盟,江苏、浙江志士相识者,望介绍加盟,同盟会因而大事扩张。三年后回绍兴,主持明道女学及大通体育会(大通学堂),大通学堂系徐锡麟一手创办,而命秋瑾主持。该时徐锡麟在安徽力图起义,消息泄漏,绍兴知府贵福,星夜渡江抓人,杭州巡抚张曾,遣兵围捕,招供免死之劝告,逾日,而杀之古轩亭口,秋瑾时民纪元前五年六月六日凌晨四时,年三十三岁,闺中好友桐城吴芝瑛为之营葬西冷亭畔,圣湖水清,孤山雪暗,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安葬于此。

革命历程

  《革命思想之盟芽》:“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秋瑾女烈士临刑的一句遗诗。秋瑾烈士于民国纪元前五年(1907)六月六日晨四时,就义于浙江绍兴城内的古轩亭口大街。这句今日人人口中熟哼的遗诗,心里有谁不想起一位巾帼英雄慷慨就义的一幕。

  秋瑾二十二岁时,随父到湖南任所,依父母之命,和湖南人王廷钧结婚,夫妻感情颇笃。由于王氏家世业商,富于资财,王廷钧征得父母同意,携资入北京捐官,秋瑾也同行。当时北平首都,全国政治枢纽,清廷对日本作战大败,全国卷入革命怒潮,人心浮动,秋瑾生性好动,感觉锐敏,立刻迎上了这个时代的怒潮。阅读新学书报,留心国事,日积月累,对于中外大势和世界潮流,渐有认识,由认识引起对社会学智识和改革思想的信仰。

  《东渡留学与投身革命运动》:思想愈急进,愈使秋瑾对于当前的醉生梦死的生活不能满足,她感到寂寞悲哀。她的丈夫王廷钧是个忠厚拘谨,不求前进的人,意见自然不相投合,于是两人感情愈离愈远,终至引起小家庭的破裂,而协议实行分居。当时,留学风气方开,有志之士受时代刺激,纷纷负笈出国,吸取新知识,留学日本最极盛。秋瑾盟生出国之念,创女界之首。纪元前八年(1904)三月起程东渡。到东京,先入留学会学习日语,再入青山实践女校正式就读,刻苦用功,学问大有进步,在此时结识了许多革命党人,参加名曰十人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民纪元前七年(1905)七月,国父孙中山先生由欧洲到日本,联合十七省留学志士组成中国同盟会,秋瑾首先加入,浙省除了蒋章篡外,便以她为最早,因此被推举浙省主盟人,是投身革命运动时期。

  《归国后之革命运动》:自同盟成立后,革命气氛弥漫整个留日学界,清廷大感焦灼,令驻日公使杨枢向日本政府交涉。是年冬,日本文部省颁布了缔取中国留学生规则留学界愤怒,陈天章投海自杀。党人对此事两种不同意见,一主张休学归国,一主张暂时忍耐,结果各行其是,秋瑾是前者,率先返国。到上海,即与同志创设中国公校,作为党人活动机关,后与敖嘉熊、吕熊祥等开始运动长江一带会党,伺机发动。后因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有一天,她和中国公学教员陈伯平等暗中制造炸弹,以备起义之用,不料炸弹突然爆炸,伯平目伤,她手伤,巡警闻声来查究,幸佐证已毁灭而无事。在革命进行中,仍不忘女权运动,在上海发行中国女报,鼓吹妇女解放机构。

  《起事计划的失败及牺牲》:民纪元前六年(1906)冬,党人刘道一等回湖南活动,密谋起义,集议于上海,起兵支援,秋瑾也参与其事,她自告奋勇,愿担任浙江起义之事。即从上海回绍兴,入居大通学堂,该校是徐锡麟所设,也是金、处、绍三府同志和会党聚集的地点。民纪元前五年(1907)春,徐锡麟已赴安徽准备起义,大通学堂乏人主持,秋瑾被举为督办,主持校务。开校之日,有绍兴知府贵福及阴山会稽两县令皆莅临致词。贵福赠联:“竞争世界,雄冠全球”之事。以至她后来为所欲为,时常往来各地,运动会党及军学两界,使参加革命者,以大通学堂为其中枢。也方有日后各地区党人,高树革命旗帜,风声渐泄,清军防范,大索党人、金华、武义相继败露,徐锡麟所经营的安徽起义,仓促刺杀恩铭失败,徐锡麟等就义。方有贵福亲自微服夜行,上省请兵,而围捕大通学堂师生,秋瑾从容被捕就义。

歌舞剧

  第一场:1907年初春,绍兴大通学堂。为要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秋瑾与徐锡麟密谋安庆、浙江起义,巧借满清之力,扑灭满清之焰。

  第二场:1907年一、二月许,绍兴府衙。绍兴知府贵福顿悟,大通学堂明是办学,暗是反清,乃威逼秋瑾招供,秋瑾不为所动。

  第三场:1907年二月,大通学堂。安庆起义,蓄势待发,临行前夕,徐锡麟赠诗秋瑾,豪情满杯。

  第四场:1907年四月底,湖南家乡。探望一对朝思暮想的儿女,及闰中密友吴芝瑛,大嫂徐自华,爽诉国事。

  第五场:1907年五月初,上海家乡。秋瑾为(中国女报)的发行,筹措经费,又为即将到来的浙江起义,企望激烈,不料噩耗传来,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被割心挖肺。

  第六场:1907年六月初,大通学堂。头颅肯使间中老,长歌慷慨莫徘徊,为了保护大通学堂师生,秋瑾拒绝出逃,终被清兵围捕。

  第七场:1907年六月五日,绍兴府衙。秋瑾从容不迫,令贵福如坐针毯,为免受牵扯,保命保官,贵福密谋逼供,欲速处决秋瑾。然此举遭山阴县知县李钟岳,极力反对。

  第八场:1907年六月六日,深夜绍兴府牢狱。李钟岳不忍亲自处决秋瑾,几番苦劝秋瑾招供,以求保命,秋瑾决心赴死,愿做女子殉国第一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绝笔诗句。

  第九场:尾声,1907年六月六日凌晨四时,绍兴古轩亭口,在秋风秋雨中,秋瑾一袭白衣,乘风而去。

结 语

  百年后的今日,在台湾台北市中华路文艺中心看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鲜血,她放弃温暖的家庭,一对可爱儿女,亲朋好友;在演出中一幕幕,惊人动魄,悲壮感人呼叫声,多令人我辈中华儿女,骄傲敬佩。革命先烈秋瑾女士的牺牲,四年之后,武昌起义终于成功,光辉灿烂的中华民国成立,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宣付史馆立传,平生轶事。杭州西子湖畔的秋瑾墓园修饰一新,在墓地旁建立了一座庄严典雅的“鉴湖秋侠祠”,这一代巾帼英雄,便与西湖山水共垂不圬,万古千秋,供后代世人所凭吊景仰。

  绝命词:(秋瑾殉国五日前寄给女子弟绝命词)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东方霖/永康市)

回第十五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