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笔墨江南 人文湖州(九)

吴神农

  近些年来,因返回家乡湖州、长兴的机会增多了,对原本“少小离家老大回”而已经陌生了的故乡,逐渐增加了些认识,尤其得益于认识了多位对湖州文脉有研究、有着述,益我良多的朋友,也看了不少有关湖州的书,就愚而好自专地,以为对湖州,已经有点认识了,竟想藉在浙台两岸都可看到的《台浙天地》季刊,对湖州的人文作些介绍,让多些人瞭解湖州—原始撰此拙文的初意也仅此而已。但因出身武夫,腹笥空乏,钝笔笨拙,检视连载八期下来,虽已自楚汉、三国、两晋写到了清末民初,但令自己脸红的,是赘述了如许篇幅,竟连湖州的皮毛都还未触到,距湖州人文(文化底薀)的内层还差齐天大圣翻一个跟斗之遥,真是不自量力!而所呈显这点肤浅的东西,对读者们是种不敬,对文内所述及的湖州诸先贤们,则更是亵渎,想想真是罪过,雅望专家君子有以教我。

  庞云鏳(1833~1889)字芸皋。清咸丰年间,祖父庞夷时自其原籍绍兴,迁居邑之南浔,幼时芸皋之父听泉于道光年间在湖南为官,留子在家侍母。15岁在丝行当学徒,满师时已熟习蚕丝经营之道,尤精于品鉴丝质。及长娶江苏震泽刘处士之女为妻,育有三子,长子早夭;次子名元济,字莱臣;三子元澄,字青城,均称着于当时申湖地区。

  咸丰末年(1861)太平天国军入侵南浔,云鏳避居沪上,从事原习之丝业,未几其父去世,乃端返浔溪治丧。时上海洋商正大肆收购湖丝(尤其看重辑里丝),庞乃与同镇张、蒋两家丝行合夥开设丝行,由于抓准了时机,很快发迹,于厚积资金后,复返上海独资设庞怡泰丝号,专做出口贸易(称为 "行庄" ),并在家乡丝行埭开设庞怡泰丝行(称为 "坐庄" ),专事收购辑里等地精丝,运往上海交由坐庄出口,由于掌握国际丝市行情,兼之经营有方,不数载累钜额财。云鏳一度曾与具有左宗棠为后台之红顶商人胡雪岩合作(非合夥),因大量收购湖丝而大发利市,庞胡二氏也成为莫逆之交。然而胡则因通路不畅,受到洋商刁难抑价,仓储丝货积压太多,而破财不赀,庞感同身,遂自此不再经营蚕丝。兴许是上天眷顾庞某,于由其在十里洋场与洋商周旋多年,结识西洋军火商。时值光绪初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亟需新式武器以讨剿回乱,乃嘱胡雪岩在上海办采运局务。胡乃转托庞接洽洋商,采购军火供应新疆。左公因而顺利剿平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与和阗,且间接遏阻了英、俄对新疆的染指,庞云鏳又因此获了大利,财富累积成为南浔 "四象" 之一。

  庞自感积财虽丰,但读书太少,有钱财却无门第,故于自己经商之同时聘名师严督二子课读,两位公子莱臣与青城,不负尊翁期望,先后考中了秀才。

  云鏳发迹后在家乡南浔建宅院,并开设庞滋德国药店,有药栈、制药工场,更聘有名医坐堂诊治,对贫苦者义诊施药;为瞻养族人,另建有庞氏宗祠和义庄;为赈济豫直灾情,曾向朝廷以子之名献捐白银十万两,慈禧太后恩赏其子元济举人。云鏳殁后朝廷追封荣禄大夫一品封典,当时轰传乡里,堪称备极哀荣。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后称吴兴)人氏,其祖居地之月河街,今仍在湖州市区,笔者曾于今年初夏时,凭月河桥栏,望月河两岸有垂杨柳点水,粉墙黛瓦,尚保有许些江南水乡古朴旧貌。

  心源天资聪颖,能一目数行而过目不忘。后在名儒万青藜等之教导下,通九经,尤擅于郑、许之学,故有 "苕上七才子" 之称(编按:苕溪为湖州母亲河,汇入太湖,流向上海之母亲河黄浦江。与陆齐名之另六才子为姚宗堪、戴望、施补华、俞劲叔、王竹侣及淩霞。)

  清咸丰九年(1859)心源乡试中举,以知府分发广东,旋随总兵刘长佑赴直隶(即今河北省,清初置直隶省)镇压太平军。长佑赏识其才具,推蔫为道员。同治四年(1865),复返广东任南韶兵备道,主导追剿太平军残部。六年后,福建总督李鹤年,以心源有佐治之才,奏调赴闽,出任福建盐运使,总办税厘、通商、善后诸局,暨海防事宜,重责大任一肩挑。后因与上司不和,被诬去官,返回故里侍母。

  光绪初削职家居的陆心源在赵孟俯别业之莲花庄侧,辟 "潜园" 园内垒石为山,引水为池,并建有四梅精舍、五不草堂、守先阁、小蓬壶等亭榭楼阁,以清旷雅致之咫尺山林闻名。湖州人习称 "陆家花园" 。宣统元年(1909)名学人钱恂,钱玄同时任教于湖州府中学堂(即笔者少时求学之湖州中学前身)两位钱老师先后入住于此。当时仍为中学堂学生的沈雁冰(茅盾)等,也常出入潜园向恩师请益。

  民国时期,党国大老戴季陶(传贤)一家曾租住潜园,与钮夫人有恒女士,一同在此念佛读经,戴先生并自号 "潜园居士" 。民国大人物张静江、胡汉民、廖仲凯、朱家骅及先总统蒋公介石等均来过此一名园。1986年湖州当局将该园连同青年公园、莲花庄、朱家漾合并成一 "大" 莲花庄,与之仳邻者有赵孟俯纪念馆,及湖笔博物馆。成为湖州市区内最受市民喜爱游憩的江南园林公园。

  光绪九年(1883)山东巡抚张曜以 "才堪济世,学识宏深" 向朝廷推蔫。同时直隶总督李鸿章,也以心源 "气局远大,见义勇为" 入奏朝廷,陆氏乃得复官。十九年,光绪帝召见夸 "陆爱卿着作甚多,学问甚好。"

  潜园老人所着甚丰,合署名为《潜园总集》共940余卷。概分为(一)考古流源,金石考证者;(二)鉴别所藏书画者;(三)按故乡风物补志阙遗着(其中有《吴兴诗存》40卷、《归安县志》48卷);(四)考证宋史兴衰,党禁始末者等四大类。光绪十四年(1888)清廷修建圆明园时,心源特选古书150种凡2400卷进呈国子监,光绪帝降旨褒奖。陆心源荣宠加身,遂亲笔恭录圣旨,勒石立于园中。

  潜园老人酷爱藏书,无论身处朝野,均广为搜集,倾囊收购善本珍品。为此而不惜工本兴建三处藏书楼分别收藏不同版本:一名 "皕宋楼" 者(按因拥有二百部宋版藏书而命名)珍藏宋、元刻本;一名 "十万卷楼" 者,专藏明、清时期珍贵刻本,名人手抄校本及名人着述手稿;一名 "守先阁" 者藏明、清普通刻本、抄本及众多明代文集。三座楼总藏书近5000部,约达六万册,廿五万卷,可见心源爱书之殷,藏书之丰。惜乎有子不肖,老人殁后十三年,其子树藩竟将前二楼之藏书近万卷,卖给日本财阀岩奇弥之助所办之〈静嘉堂文库〉。此一败家鬻书之憾事,当时被称为与 "敦煌遗书" 遭劫,被并称为 "中国文化的两大惨重损失" 。

  湖州陆心源之 "皕宋楼" ,与山东聊城杨以增之 "海源阁" ;江苏常熟瞿镛之 "铁琴铜剑楼" 及杭州丁丙之 "八千卷楼" 被称为〈清末四大藏书楼〉。清末民初湖州藏书家除陆心源,另有张均衡、蒋汝藻及刘承干,共建了 "传经堂"  "客韵楼" "适园" "嘉业藏书楼" 暨陆心源之三座,计七大藏书楼,以其泱泱巨藏傲视海内,成为湖洲人文的光荣历史标竿。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敦,别号寄簃,吴兴人,其父丙莹同进士,曾任刑部郎中,贵州安顺府知府。家本于同治元年,廿二岁中举,任直隶主稿。光绪中进士,任奉天(今沈阳)司正主编,兼秋审处主办,律例馆在部等,在法律界崭露头角。十年后出知天津府,任间宽严得宜,恩威并施,深得百姓爱戴。后于任保定知府期间,因一外国教堂遭军队毁坏,洋教士知清廷好欺,竟欲强索赔黄金五万两,朝廷派员协调未果,家本依据中外法律,据理力争,洋鬼子知难而退,益见其法律素养的 "法力" ,因而被擢为三四品京堂用,授光禄寺卿,旋升刑部右侍郎,沈氏父子二人均曾任职刑部,而青出于蓝,传为佳话。

  后自嘉靖、道光以降,中外纠纷日益频繁,家本除原熟悉本国法律的发展和得失外,也广为收集我国古代法律资料,作了整理和考订。同时潜心研究和引进西方国家法律,并翻译英、法、美、日等国法律,作为比较分析。主张修律应 "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认为 "法之修也,不可不审,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审,法之明,不可只穷其理。" 等法理学与法律实用之深远见解,遂成ㄧ代法学大家。

  家本于奉命修订法律时,建议尊重人权与人道,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及棘字等刑罚,并禁止刑询等,在当时苛虐的刑法上,作了重大的、人性化的改革。沈氏亦因功补任大理正卿、法部右侍郎。光绪卅二年,专任修订法律大臣,修改《大清律例》为《大清现行刑律》。宣统二年(民国前两年,距笔者书此时正好百年)家本兼任资政院副总裁,时已高龄七二,仍在为其热爱的法律、立法竭其忠忱,民国二年病逝于北京。

  寄簃先生博览群书,尤精研中外法学(律),其着作大多侧重于法学方面,举其大者有(一)《历代官考》(二)《历代刑法分考》(三)《汉书摭遗》(四)《明律目笺》(五)《文字狱》(六)《刑案汇览》(七)《读律校勘记》,另有《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廿二种、乙编十三种,及《历代官名异同考》《古书目》《枕碧楼诗稿》《枕碧楼偶成稿》暨《枕碧楼丛书》等等。笔者虽年近八旬,但目前仍在国立图书馆台湾分馆担任志工,于服务之便,在馆网上查得沈先生之遗着馆藏者自上列(一)(二)(三)(四)及最末一部丛书计五种之多,足征沈着在法学上的重量。原来湖州人之重法守纪,其来有自。

(吴神农/本会秘书长)

回第十五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