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體中文 联络我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怀 谷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一一○五平方公里,下辖六镇七街道,2008年底全市人口一六○余万,改革开放廿多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特别是近年来,义乌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认真贯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和谐的要求。注重从实际出发,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有力地促进了小商品市场加快提升经贸国防化,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并向全面小康社会快速迈进。

  深入探究义乌发展之道,我们可以看到义乌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中央的政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创造性贯澈中央的精神,落实省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和义乌特点的有效做法,坚持兴建商市,促进产业联动,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和谐发展,丰厚文化底薀,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性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

  一、兴商建市:推进专业市场的扩张提升,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龙头和基石。

  义乌的自然禀赋并没有为这里的人民生存繁衍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源,计划经济时代也没有在这里布局大工业生产,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义乌人民经济传统、激发了义乌人民的创业激情,让义乌人民走出了一条“兴商建市”的成功之路。义乌确立并实践“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未动摇,遵循抓市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从未改变,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的工作从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

  自清干隆以来,义乌逐步形成了“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1978年底,义乌稠城,廿三公里两镇的农民自发地在镇这马路两侧摆起地摊,并逐步形成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马路市场”,1982年九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提出四个允许:

  允许农民经商,
  允许从事长途贩运,
  允许开放城乡市场,
  允许多渠道竞争。

  并出资搭建了简陋的市场设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1984年十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战略,把市场摆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地位,把商贸业作为主导产业。同年十二月,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1986年,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建成。1988年,义乌第三产业比重达三九、二百分比,三次产业结构首此呈“三、二、一”顺序。1992年八月国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中国小商品城”。同年十月第四代市场-篁园市场一期投入运行,1994年七月,篁园市场二期又投入运行。1996年九月,一座集商贸、仓储、办公、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超大型商城-宾王市场投入运行。2002年九月,作为第五代小商品市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投入使用。2005年九月,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建成。

  目前,义乌市基本形成以商贸流通、物流、金融、会展、购物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并成为主要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服务业经营单位十余万家,从业人员五十多万人,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超过生产总值的一半,2005年义博会实现成交额八十一亿元,境外参会客高达一万四千余人。

  二、产业联动: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独特路径。

  商贸业的持久繁荣,需要有产业的坚持支撑。义乌小商品市场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在于义乌没有孤立地搞专业市场建设,“兴商建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商贸资本雄厚,市场信息灵敏,经商人才众多等优势,积极促进“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策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推进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与专业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构筑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小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方向发展。

  以商促工、贸工联动,1993以来,义乌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发挥市场发展业已形成人才,资金、信息、机制等先发优势,转化商业资本,大力发展小商品加工业,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家和经商户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网路向工业扩展,以商促工,引商转工,工商联动,发挥“销地产”优势,拉长产业链,发挥低能耗、无污染、优势明显、市场关联度大的产业和产品,推动联动发展,形成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两者双向互动,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局面。

  辐射周边,接轨国际。义乌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推动了义乌本地产品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带动了周边市县乃至全省,全国许多地区小商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义乌以浙中城市群为依托,积极发挥义乌市场的带动作用,通过在周边地区设立加工基地,利用周边地区人力资源发展来料加工,有效突破了自身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制约。

  三、城乡统筹:

以工哺农,以商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有力举措。

  小商品贸易及相关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和外地人口向义乌城区集聚。义乌在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依托市场国际化、产业集群化、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和趋势,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坚持工商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推动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努力促进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  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大大加速了义乌的城市化进程。从1997年开始,义乌通过产权市场向社会公开出让使用权,经营权,筹集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使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近几年,义乌把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性商贸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国际性小商品研发中心和国际购物天堂的目标,实施“一体两翼”的城市、市场;产业同步扩张战略。市政府每年投资数十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实施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组织了大面积的城市绿化、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园村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创建活动。2005年底,义乌中心城区面积已达五十多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平方公里的城市道路框架,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现代化、国际化气息日益浓郁。

  积极实施“以工哺农、以商强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化、商贸业迅速发展使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凸现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为此,义乌市遵循“两个趋向”的转换规律,积极发挥了工商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工商业主投资农业领域、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强龙”工程。

  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3年,义乌市率先作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并制订和实施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八○○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二九○个社区,争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任务,实现农村向社区、农业向企业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

  四、和谐发展: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相容,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互动、注重各类社会成员的和谐共处,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特征。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张,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缺乏,水质性缺水,能源短缺等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的瓶颈。同时,社会成分日趋多元、社会结构更为复杂、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社会利益关系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义乌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着力缓解资源环绕的瓶颈制约、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突出“两个关注、两个尊重”,即关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尊重劳动者主体地位,尊重文化多样性,形成了本地人与外地人,本国人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和谐创业的良好环境。

  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限抓环境整治、推进“碧水、蓝天、绿色、宁静”四大工程,大力培育生态文化。目前,义乌市已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省级验收,城市绿化覆盖率达百分四十二,大陈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五、丰厚底蕴:秉承深厚的文化传统,弘扬独特的人文精神,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不竭源泉。

  义乌深厚文化底蕴,孕育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拨浪鼓文化”,为义乌人的创业和义乌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源泉和肥沃的文化土壤,义乌重视传承“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光大敢闯敢创的“拨浪鼓文化”、弘扬区域人文精神,培育具有时代的内涵,义乌特点和现代市场经济特质的商贸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创业无止境,创新求发展的浓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弘扬义乌人文精神,激发群众创造活力,义乌历史上受到许多着名思想家倡导功利、注重工商以及吸取先进技术、扬弃传统方式等思想的影响,特定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和长期商业传统的熏陶,熔炼出义乌人特有的群体性格。义乌人尊崇孝义,他们从孝子与乌鸦的古老传说中开启地方文脉,汲取精神力量;义乌人注重情义,他们常说:“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义乌人讲求信义,他们在“鸡毛换糖”的经商实战中深深体悟到诚信为本;义乌人深明大义,民族危亡之际有抗金名将宗泽挺身而出,倭寇侵扰之时有“戚家军”的三千名义乌勇士担当大任。义乌人敢闯敢创,义乌人不欺生、不排外、不仇富、秉持“你发财、我赚钱”的信条,形成了薄利多销,义利并举,诚信为本,重商亲商的商业理念和商贸文化,形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群体。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义乌深入开展“建文明城市,展商城魅力”为主题的举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人文义乌、礼仪商城”为主题,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市民的礼仪意识明显增强,礼仪知识明显增长,遵守礼仪规范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开展“万名干部优质服务”,劝导活动和“文明从脚下起步”,“崇尚文明、告别陋习”,城乡卫生大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努力塑造创新、城信、包容、开放、文明的新时代义乌人,深入推进“信用义乌”建设,维拥义乌市场“重质量、守信用”的良好声誉。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富裕起来的义乌人对教育的投入毫不吝啬,早在1993年,义乌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设在县级市的高等院校-杭州大学义乌分校,现发展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义乌每年公共财政投资教育都在五亿元以上,建设了义乌中学为代表的廿多所现代化、标准化学校。

  义乌的发展,是贯彻中央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成功实践;走贯彻省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近年来结合实际推进“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各项工作的成功实践,是浙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义乌的发展经验是“浙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义乌精神是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从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的成功实践中,我们可以深体以下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客观规律的区域发展之路。要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本地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和产业传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辟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积极探索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推进观念,体制、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创新、积极挖掘发展潜力,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二)、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努力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人文内涵,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切实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握“两个趋向”的转换规律,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卫生强省和体育强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既“立足浙江、做强浙江”又“跳出浙江做大浙江”,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三)、必须始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相融,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和谐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平安浙江”建设,按照“发展促和谐、民主推和谐、管理谋和谐、稳定保和谐、文化育和谐”的思路,积极构建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和谐社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热情,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社会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健全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和渠道,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实现各方面利益有机结合,营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努力走发展成果及全体人民的富民强省之路,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谋发展、抓改革、保稳定、促和谐、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讲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注重在关注人民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人的价值诉求,精神追求、文化需求等各方面需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五)、必须始终中央的领导,充分发挥地方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平市场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能力,充分协调各方面作用;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确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怀谷/义乌)

回第十五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号5楼
台北联络处:103台北市大同区贵德街83号9楼 电话:(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传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划总监:林淑珍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深圳联络主任:宁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